李显龙:亚洲未来20年的情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9 次 更新时间:2014-05-31 09:12

进入专题: 亚洲  

李显龙  

 

未来20年的亚洲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相当有把握地预测一些趋势,但有太多的不确知,因此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结果。我会就亚洲未来20年的明显趋势和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提出看法。关键的行动方仍然是美国、中国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亚而不是东亚)。

 

区域强国何去何从?

先说美国。美国是具支配力的全球强国。二战结束后,它在亚太的实力与影响力是区域安全与稳定的基础,让所有国家可以欣欣向荣。美国一直是个良性与具建设性的强国,这也是它为什么还是受到区域国家欢迎的原因。奥巴马政府向亚洲“重新平衡”反映了美国人的战略观点,即美国向来是也会继续是亚太强国。

然而,作为国际警察的负担让美国付出了代价。在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中伤亡的美国士兵超过5万名。很自然的,美国人对战争感到厌倦。他们不愿意卷入新的战争或肩负新的责任,不论是在叙利亚、乌克兰或亚洲。美国的对手意识到这一点,并希望美国已失去推进其利益与捍卫其“红线”的意志力。

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艰难的时期。全球金融危机是个重大挫折。危机过去了,但情况还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政治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严重分歧,削弱了美国处理金融危机与其他重大问题的能力。

这些困境让一些人认为美国面临永久性衰退。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美国是个非常有韧性、动力及企业精神的社会。从历史上来看,它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每一次都能重新振作起来。

我相信美国20年后依然会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级强国。以绝对值来说,中国的GDP大概会赶超美国,但以人均值来说不会。美国还会是全球最先进经济体,在创新、科技及人才上领先。美国武装部队也依然会是世界上最先进和锐不可当的。

尽管美国也需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亚洲将继续是重大利益攸关者。美国在亚洲依旧会有重大利益、投资、市场和许多朋友。

这些预测有两个主要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人多快可以克服目前不安与退缩的情绪,重拾在世界各地推进美国利益的信心和意志力。其次是美国政治几时可以正常运作。两党的政治人物须齐心合力突破目前的僵局,并为未来达成共识,而非继续受困于党派行为和根本的分歧。我不知道美国人的情绪或政治僵局几时会改变,但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

除了美国,中国也将在区域扮演关键角色。事实上,亚洲接下来20年的最大改变,将是中国实力与影响力的增长。区域国家还在适应这情况。

世界银行预测,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将在今年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与中国的经济与实力相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成为更先进和有力的武装部队。在精密度与攻击范围上,解放军还远不能与美国军力同日而语,但也是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中国面对严峻的人口结构挑战。因为其一胎化政策,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达到顶峰并开始萎缩。20年后,中国将有接近3亿老年人(满65岁),几乎是目前的美国总人口。中国可能在变富之前变老。

中国的未来有两个重大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内来说,中国是否能够改革其社会来满足新一代的新社会需求和期望;改革其政治以便带来一个能够采取符合其自身利益举措的稳定、前瞻性政府?中国的经济变革造成了深远的社会改变。新一代在城市长大、受过教育、熟悉互联网及敢怒敢言。数以亿计是不时出国的中等收入专业人士。中国必须建设社会制度和安全网来照顾他们。中国也必须改变并让其政治体系能够在这个新社会运作,同时克服严重的现有问题如贪污腐败。

对任何国家来说,这些都是巨大挑战,对中国这个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和经济策略不同,中国在尝试发展可行的社会与政治模式时,没有可以遵循的路线图。中国将经历的变革,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先例可循。中国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从外部来看,中国影响力与实力大增将如何影响它同其他大小国家的关系?中国是否会像许多亚洲国家在二战后接受美国一样,受到欢迎与尊重,承担它应该肩负的国际责任,成为一个巨大但良性的强国,还是会让这些国家以不安与担忧的态度看待?

中国政府面临严峻挑战,但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失败。和苏联的情况不同,中国领导人能干、务实,也很清楚工作的艰难。他们认真地想要解决问题。他们知道中国的内部挑战依然是他们的优先考虑。中国人和各层次中国官员都充满了要学习和做得更好的干劲。

 

日本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度过了艰难的20年。

我相信日本20年后还是主要强国,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科技上有许多强处。在美日安保同盟框架内,它将继续为区域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面临严峻人口结构挑战。日本的人口正快速老化和萎缩,将在20年后萎缩近1000万,或是两个新加坡的人口。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日本与其邻国,尤其是中国与韩国,是否能对历史取得和解,合力为未来营造双赢局面。当然,这不只是日本的问题,也有赖于其邻居的态度与行动。和解与合作不能单靠一方来达成。

美国、中国和日本的这些趋势将相互影响而构成亚洲的全新战略景观。

 

一个和平与融合的亚洲

一个情境是亚洲保持和平,国家在和平竞争的同时,携手推进共同利益。美国历经多个总统更替,依然贯彻亚洲“再平衡战略”,并广泛地向区域伸出触角,不仅在安全课题上与亚洲合作,也延续与本区域的贸易、投资、教育以及民间交流。

更强大的中国要发展为守成强国,并遵循国际法律和规范,与其他势力保持建设性关系,并同时为较小的国家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中美达成新的妥协,在相互竞争扩大影响力之余,整体关系仍足够牢固,让双方在许多课题上能互相迁就。

日本振兴经济并恢复信心,积极与邻国合作,明确地把战争历史置之脑后,各方建立起互信,在双赢的基础上前进。

稳定的战略环境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我们不太可能看到世贸组织取得任何突破,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届时应已取得显著进展,或已连接起来,让我们更接近落实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更大的经济相互依赖将为所有人提高生活水平并对建设和平区域做出贡献,构成良性循环。

在这个美好的情境里,亚细安成员国能够深化合作和整合,凝聚力更强,并继续在区域合作架构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强国彼此接触的有效和中立的平台。

 

一个分裂及浮躁的亚洲

如果事与愿违,我们将面对另一个不那么美好的情境。

对世界的零和观点促使中美关系紧张、两国互相猜疑。继续发酵的东海和南中国海领土与海事纠纷,为中国和邻近国家建立善意和双赢的合作关系投下阴影。

由于一些历史议题悬而未决,又出现主权纠纷和民粹主义,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充满张力。民族主义在许多亚洲国家日益高涨。在一些国家,政治人物为了争取选票,反击外国投资者,他们也放大与邻国的历史恩怨或挑起人民对外国人的敌意。在日本和韩国,战争的历史继续影响人民之间的感情。而在中国,令人惊叹的国家发展所产生的自豪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在经历超过百年屈辱之后,渴望获得应有的全球地位。

这样的战略气候,无可避免地阻碍了经济的整合,届时将出现更多贸易纠纷、货币战争和相互报复的保护主义。这将使国家之间缺乏共存共荣的观念,也将出现更多摩擦与纠纷,而当有问题时,国家更难自我克制。

强国的不和迫使亚细安国家选边站,东南亚将再次成为代理人的战场,正如上世纪60和70年代那样。在这样的情境里,不会有任何赢家。

 

关键因素

两个情境都可能,至于哪一个应验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中美关系。对中美或其他国家而言,中美关系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正如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不久前所说,两国尽管有摩擦和纷争,却有许多共同利益。双方意识到必须在全球课题上合作,不管是处理朝鲜半岛局势,还是应对气候变化。

另一个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民族主义如何发展。它能否成为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根源,促进国家之间和平与有益的竞争?抑或会成为一种恶性的民族主义,加剧防御心理和不安全感,并产生敌意和紧张,从而让历史的包袱代代相传?

 

潜在的导火线

两个情境都假设下来20年没有出现战争,不然的话全盘皆输。没有国家要战争,不过,这不意味着亚洲就不可能有战争。纠纷和摩擦会出现,事件可升温,误判也可导致意外的冲突。

其中一个导火线是针对尖阁诸岛或钓鱼岛及南中国海主权纠纷与海上事件。过去两年里,海上事件、水炮的相互发射和船只相撞,这些纠纷有增无减。

这些都是让人深切担忧的发展。紧张的关系已使冲突方的关系闹僵,并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安宁和信心。如果某个海上事件中,有船只沉没或有人丧命,局势很容易就失控。

另外一个火点是朝鲜半岛。没有人能说接下来20年会发生什么事,很可能维持现状,频频出现铤而走险的现象和不时出现紧张纷争,但希望不引发战争。更糟糕的结果也是可能发生。政权可能突然垮台,就如东德在1989年的遭遇。又或,铤而走险和误判可演变成武装冲突。不过,就算没有战争,无法令朝鲜半岛去核化都会持续构成风险。朝鲜会继续发展其核能力,假以时日将导致区域里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认真检讨它们的核武立场。如果另外一个国家也决定开发核武,这将使整个区域不稳定,导致无法预测和危险的结果。

 

结语

我并不是在预测会发生什么事,只是形容可能发生什么事。

对亚洲而言,接下来20年将是个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面对的风险还不小,前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不过,整体而言,我相信会实现大部分的好结果,避开大部分不好的情境。因为,我有信心美国不会放弃数十年来作为亚太强国的地位;我也对中国抱有希望,相信随着实力的增强,中国能找到继续顺利融入国际体系的途径。

任何国家不论它们的政治和政策的推动力有何不同,最终亚洲的和平与繁荣是我们的共同利益。大小利益相关者都有落实这个愿景的责任。让我们携手抓紧机会,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打造更光明的将来。

 

(本文是李显龙在5月22日“亚洲未来”国际大会上的主题演讲。)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进入专题: 亚洲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12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