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治国:不惜一切代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52 次 更新时间:2005-07-12 02:01

进入专题: 公共政策  

党治国  

近世中国对时代变迁最有影响的一种说法,准确地说,对历史犯下最大罪恶的一句话,莫过于“不惜一切代价”了。这句话虽然经常出自各级领导之口,却一点没有染上老生常谈的暮气,总是那样地斩钉截铁,那样地横行无忌——然而不幸的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亡国之音。

我的老家韩城和山西一河之隔。1949年前每个镇都有山西人做生意,“无‘山’不成镇”,是对善于经商的山西人的肯定。也有讽刺的蔑称 :“九毛九”。说的是一个山西人掉到河里,乞求别人救他一命,报酬从1毛钱一点点往上加,直到脑袋已沉入水面以下,还伸出一个勾起来的食指转上一转,通过手势还价:“九毛九干不干?”这位山西老乡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护自己的钱袋子,但生命既已丧失,钱袋子对他又有什么用?

不惜谁的一切代价?

山西老乡不惜金钱以外的“一切代价”,为保护钱袋子而丧失了生命。但除了自己的家人以外,他并没有损害别人。可怕的是现代流行的“不惜一切代价”,仅仅是不惜别人的一切代价。权力所及的范围无不受到损害。至于“不惜一切代价”的炮制者们,则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坚决不付出任何一点代价。

1960年我在西安认识了父亲的朋友张致远先生。他曾任国民党军队的团长,和共产党军队作过战。他告诉我共产党军队的“人海战术”:进攻时驱赶着大批赤手空拳的老百姓冒着对方的炮火向前拥,可怜有些妇女竟用锅盖做盾牌,顶在头上挡子弹。国民党的军队先是用步枪射击、机枪扫射,眼看着男女老少一片片倒下去。后来实在不忍心继续屠杀下去,有的士兵竟至于双手发软,停止了射击。于是藏在老百姓后面手执武器的共产党军队就一跃而起,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最先听到时我感到惊心动魄,简直难以相信;后来越是有了经历,我就越是相信。因为凡是出自“革命”官方的“不惜一切代价”,不惜的无不是老百姓的幸福、自由和生命,至于“领导”和官员,不但从不付出任何代价,还能通过使别人付出一切代价,而使自己升官发财。

为了夺取战争胜利而“不惜”的“一切代价”是千百万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为了土改胜利“不惜”的“一切代价”,除了地主的土地、财产和一些人的生命,还有某些原本和谐的社会关系,例如某些佃户和地主的关系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为了农业合作化“不惜”的“一切代价”,除了富农、上中农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经验和积极性,更有虽不健全,但已在华夏大地上扎根数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而对土地私有制的破坏,将使中华民族的历史付出停滞、倒退上百年的代价。对工商业的“改造”,正是建立在消灭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为它“不惜”的“一切代价”,除了私人所有的全部工商业资产,还有民族工商业管理经营能力的萎缩,以及对于流传下来的市场经济诚信规则的根本破坏。反右派运动“不惜”的“一切代价”除了552877名知识分子的家破人亡和半生苦难,更有后来的大跃进和接踵而来饿死几千万人的“三年经济困难”;更根本的则是从此否定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通信自由,使中国从展现了民主希望的共和国沦为愈陷愈深的极权社会。为了维护“三面红旗”(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而“不惜”的“一切代价”,是饿死了几千万人。为了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将其“坚持到底”,“不惜”的“一切代价”是十年浩劫和千百万人的痛苦死亡,“全面专政”的后果至今仍在毒害着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六四镇压和迫害法轮功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它们的恶果无法计算,它们的阴影长期地笼罩着中国的人民和政府,使我们至今迈不开政体改革的步伐,看不到政治文明的希望。

“不惜一切代价”的必然结果

历史上有许多“不惜一切代价”的例子。最近风靡大陆的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主角刘彻先生,当皇帝的50多年中,“不惜一切代价”地穷兵黩武、扩疆拓土,结果使中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多半。那时的中国是地广人稀,牺牲不足而争夺有余,荒诞悖谬,莫此为甚。扩张侵略是人的原罪的组成部分。自己没有了扩张的实力、勇气和精神,就回过头来借助古人以意淫。把刘彻算作我们的“祖先”还说得过去,成吉斯汗、玄烨(康熙)、弘历(乾隆)不但不是我们的祖先,而且是我们祖先的奴役者和屠杀者,竟也可以成为某些中国人意淫的道具。其实刘彻先生远不及他的后代浑蛋。如果说汉武帝有什么“雄风”,绝不是他的扩张侵略,而是他晚年对自己一生“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扩张侵略的反思和检讨。一个手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在统治的危机尚未出现时,能主动反思并认真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因而是难能可贵的。可叹他的不肖子孙们却不识汉武帝真正的雄风所在,反而一味去歌颂他的错误,这是怎样的弱智,又是何等的孱头啊!

朝鲜半岛一直是中国皇权一统挥之不去的情结;一旦国力强盛,即生侵伐高丽的冲动。几千年来,这种侵略战争给中国和朝鲜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导致一些侵略政权的衰败灭亡。以机械唯物论的眼光看来,有着数千万人口的中国征服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高丽,无异于泰山压卵。然而隋文帝杨坚以百万之众侵伐高丽,徒然劳师靡财。隋炀帝杨广开永济渠,名曰御河,用以运粮大举侵伐高丽,耗尽天下人力而肇始亡国之祸。公元612年(大业八年),杨广率军113万,号称200万,侵伐高丽,结果九军并陷。次年再征,山东渐乱。再次年三征,终丧天下。杨广先生可谓“不惜一切代价”立志要“统一”朝鲜。以今揆古,其理由无非“朝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自于何古?追溯到汉武帝时代,中国确实在公元前108年平定了朝鲜,设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分别在今朝鲜平壤市南,朝鲜半岛中部江陵一带,朝鲜半岛北部咸兴一带,朝鲜半岛中部汉城及其北部一带)。但是在更加“自古”汉武帝之前,朝鲜并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中国之外的“东夷”。那是一个相对和谐的古代社会,孔子曾设想一旦在中国“道之不行”,他将在其弟子子路陪伴下“乘桴浮于海”的地方。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征伐高丽,但他没有“不惜一切代价”,而是量力而行,见机而退。结果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杨广先生自取灭亡,见机而作的李世民先生成就了贞观之治。

既然是“不惜一切代价”,自然就包含了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都搭进去,直至亡国灭种的。这种说法和作法,难道不是包含了极大的凶兆吗?所以我认为“不惜一切代价”乃亡国之音,倘不是亡国之祸已经在敲门,是万万不可轻言的。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不惜一切代价”之所以满含凶兆,终成亡国之音,可以从《孙子兵法》上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得到证明。

一支一百人的部队被敌军一万人的部队包围。这一百人的部队就是“小敌”,而一万人的对方就是“大敌”。这一百人的“小敌”立誓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坚守阵地,提出“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这样豪气冲天的口号。而他们所能付出的“一切代价”无非是他们的生命和阵地。其结果自不待言,必成大敌之擒,阵地丢失,人则阵亡或被俘。不论看来多么强大的人为力量,它的“一切”都是十分有限的,绝不可能取之不尽或永世长存。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完成既定任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在小于自己拥有的“一切”时才是可行的。如果必须付出的代价大于自己拥有的资源,还要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地蛮干,就是自取灭亡的蠢行。

而我们真正的敌人并不是我们与之作对的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局限和错误。最大的敌人乃是导致我们彻底败亡的我们自己的错误。我们的小错误是我们的“小敌”,导致我们败亡的大错误是我们的“大敌”。但我们的“大敌”并不是猝然出现,一朝形成的,而是由一个个“小敌”集合而成的。最初,那对我们虎视眈眈并终将导致我们最后灭亡的“大敌”,不过是一个魔影,一个信息,一个未来的结局,一个历史的必然,尚不是可见的事实和客观的存在。但它确实是“睡在我们身边”的“大敌”。它伺机从一个魔影变成具有毁灭力量的铁老虎。它的基本战术就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擒获一个又一个“小敌”即小错误,使之积累成可以致我们死命的“大敌”即大错误。

纵观毛泽东一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运动犯下的错误,我们发现,后边的所有运动都是为了维护前面的错误。毛泽东一生所有错误的总和,才是对其名誉、功业造成最大损害的他的最大敌人。对于毛泽东的个别错误而言,不过“小敌”而已。但是坚持每一个小错误,也就是“小敌之坚”,必成“大敌之擒”,一个个地加入到了毛泽东总的错误行列,从而摧毁了他的人格和正面历史形象。

为了掩盖前面的错误,必须动员更大的力量,消耗更多的资源。如此循环往复,所需的代价起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所需的代价超过了自己拥有的“一切”,那时“不惜一切代价”的意思就变成了“不惜自取灭亡”了。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要算政治帐,不要算经济帐”,曾经是掩盖错误所造成损失的借口。一旦当政治帐竟也怎么算怎么亏的时候,就有了“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极端的表述和极端的行为准则。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忧。”但这是一种对生活绝望的态度,是一种“打烂仗”的混世态度,是一种对己对人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惜一切代价”正是这样一种绝望的、混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有一句谚语说:“宁要敌人的批评,也不要朋友的恭维。”敌人的批评是在帮助你清除自己的“小敌”,朋友的恭维却使你的“小敌”加入你的“大敌”行列,最后致你于死命。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战胜自身的法宝,也曾是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曾几何时,这个法宝变质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后者不过滑稽可笑而已,可怕的却是把一切剀切的批评都诬为“攻击”,把一切求实的愿望都视为“敌对势力”,必欲尽除之而后快。“不惜一切代价”的大旗所盖,尽是错误和罪恶;矛头所指,无非正确与真理。对于当权者“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错误的顽固态度,党内外、体制内外、海内外一切真正爱国的华人未免悲观失望。然而兵法又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积重难返,如今正是“重返”之时;积非胜是,如今正是“求是”之日。“不惜一切代价”的偏狭思路和乖张行为钻进牛角尖而面临绝境,安知非福,安知不正是不惜抛弃致命的自负,抛弃已往的错误、抛弃虚伪的面子、抛弃固执的偏见、抛弃千夫所指的特权,抛弃混帐的“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

噫,吾人不自忧而徒抱百世之忧,不自愁而空怀万世之愁,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2005-4-20

    进入专题: 公共政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