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唯心主义已经衰落,唯物主义成为主流

——与无功先生商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03 次 更新时间:2015-03-22 19:18

进入专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陈定学  


无功先生是凯迪网的一位网友,他撰写的《宇宙的精灵》曾风靡凯迪,给许多人带来新知识和新观念。近日,无功先生又撰写了《马哲教科书批判系列》,对马哲教科书的缺陷和弊病进行批判,这些批判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有价值的。但是,无功先生在批判“马哲”——“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不加区分地对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一概否定,而对唯心主义则大加赞赏。例如在《马哲教科书批判系列》第二节《使人弱智的“哲学基本问题”》中,无功先生说:“怎么错误的唯心主义阵营越来越壮大,正确的唯物主义反倒越来越孤家寡人、连‘阵营’都形成不起了呢?”

按照无功先生的说法,唯心主义无疑是“正确”的学说,所以信奉者越来越多,阵营越来越壮大,兴旺发达、如日中天;而唯物主义无疑是“错误”的,所以信奉者越来越少,几乎成了孤家寡人,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无功先生的说法似乎与事实不太符合。

2 0世纪后半叶以来,心灵哲学逐渐取代语言哲学而成为西方哲学的核心。那么在这个哲学的核心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著名心灵、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曾明确指出:“在心灵哲学的领域中,唯一能够在整个20世纪发生最大的影响,并将此种影响带入21世纪的那组观点其实就是此种或彼种版本的唯物论。”[1]这就是说,在整个20世纪和21世纪初,唯物主义一直发挥着“最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它一直发挥着“最大的影响”,所以唯物主义或者说物理主义(唯物主义的新版本)在心灵哲学领域已经成为主流思潮,已经成为当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科学世界观。[2]

那么,唯心主义的状况又怎么样呢?在20世纪上半叶,经过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浪潮的冲击,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均失去了昔日的荣光,黯然离开了哲坛的中心。《心灵导论》一书的翻译者许英瑾先生在该书序言中说,传统的唯心主义在当今的心灵哲学界已经失去了拥护者。也就是说,唯心主义阵营并不是越来越壮大,而是逐渐失去了拥护者,逐渐走向衰落。约翰·塞尔先生甚至毫不客气地宣告了唯心主义的死亡:“唯心论都已经成了钉在门上的大头钉——死翘翘了。”[3]说唯心主义已经“死翘翘”,可能言过其实,但它逐渐失去拥护者、逐渐走向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荣光了千百年的唯心主义为什么会衰落?曾经倍受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批评的唯物主义为什么会成为主流思潮?心灵哲学是专门探索心灵或者说“心”的奥秘的哲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心灵哲学家们发现,心灵——感觉、思维、精神、意识、情感及智慧等,与大脑这个物质结构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灵或者与大脑的神经活动同一(“同一论”),或者是大脑的功能(“功能主义”),或者以某种方式随附于大脑的物理属性(“随附论”),或者是大脑的精神活动及物质产物(“精神分子论”),或者是定位于大脑空间中的、自然的、生物学性质的现象(“自然主义”)。通过心灵哲学家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心灵或“心”其实就是“物”(大脑)的活动、功能或产物,“心”由“物”生,“心”决定于“物”。通过心灵哲学的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唯物主义关于“物”产生“心”并决定“心”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关于“物”由“心”生,“物”决定于“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正是由于唯物主义被证明是正确的,所以信奉它的人越来越多,它也成为了主流思潮,成为了当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科学世界观;正是由于唯心主义的观点被证明是不正确的,所以它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失去了拥护者,并逐渐走向衰落。

有的朋友可能会提出质疑,心灵哲学只是哲学的一部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哲学的状况。2009年,有人在网上进行过一项调查,在以英语国家和地区为主的三千多名回应者当中(其中大部分为哲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对于心灵的本体论地位持有物理主义立场的占

54%,持有非物理主义立场的占29%。其余的17%则未置可否。[4]这就是说,同心灵哲学领域一样,整个哲学界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或者说物理主义已经成为英美哲学界的主流形而上学观点。唯物主义并没有像无功先生所说的那样成为孤家寡人,更没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相反,唯物主义的阵营越来越壮大,可以说是兴旺发达、如日中天!

需要指出的是,斯大林及原苏联一些官方哲学家所炮制的“辩证唯物主义”,只是唯物主义中的一个派别,它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唯物主义,我们应该把不同的唯物主义区别开来。

时代在前进,哲学在发展,我们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认识和评价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固守过时的老观念。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管见,冒昧提出,与无功先生商榷。不当之处,欢迎无功先生和朋友们批评教正。

2014-3-20


注释:

[1] [3] 约翰·R·塞尔:《心灵导论》,许英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2] 朱菁、卢耀俊:《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3期 。

[4]郝刘祥:《物理主义是最可能的形而上学吗?》,《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3期。


    进入专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22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