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主义抬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4 次 更新时间:2014-03-05 12:58

进入专题: 日本民族主义  

YUKA   HAYASHI  

 

一部美化一名二战神风特攻队飞行员人生的电影,最近连续两个月登上日本票房榜榜首。东京书店设立专门的角落出售贬低日本邻国的图书。被称为"neto uyo"(网络右翼)、持有激进民族主义观点的匿名作者在推特(Twitter)和论坛上十分活跃。

日本各地的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这个国家与对手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的矛盾加剧,日本人的集体情绪──长期为二战之后的悔恨情绪所主导──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惧怕中国在邻近海域的实力展示并担忧于日本经济的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都对邻国表达了民族主义的、不信任的情感,有时候是赤裸裸的敌视。

资深在野党议员口元清美(Kiyomi Tsujimoto)说:"仇恨与歧视的欲望等长期被压制、被埋藏的观念,现在从全国的很多角落喷涌而出,并在一个回声室里相互放大。这加剧了反韩、反华情绪。"

和平主义在日本仍然是根深蒂固,向右的转移还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新一波参选人的涌现,这种氛围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政治。这些参选人多为30多岁和40多岁,持有十分保守的、类似于美国茶党的观点。

曾任航空自卫队负责人、所率右翼团体以其排外集会而闻名的田母神俊雄(Toshio Tamogami),尽管几乎已被传统媒体贬低为一个边缘化的人物,但在2月份的东京都知事选举中,得票率却出人意料地高。《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的投票后调查显示,20多岁的受调查者当中,24%的人把票投给了田母神俊雄。田母神俊雄最后输掉了选举。

声音日益响亮的民族主义少数派在日本的崛起,引起了东亚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官员的担忧。一些领导人担心这会恶化地区紧张局势,增加中国和日本发生冲突的概率──这两个国家分别是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的经济体。

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前不久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美国仍旧担心中日关系出现"严重恶化"。他呼吁两国"缓和紧张关系","降低声调"。

在日中战斗机、巡逻艇继续在东中国海争议岛屿附近玩猫捉老鼠游戏之际,包括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在内的其他美国官员都曾提醒发生危险冲突的风险。

很多日本官员和议员对这些变化做出了不同的解读。他们说,国民终于对中国、韩国就战时遗留问题发出的、他们认为固执而不合理的攻击做出了回应。他们说,这两个国家一直拒绝承认日本道歉并弥补战时暴行的再三努力。

中韩官员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两国领导人批评东京方面是在搞历史修正主义,从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14个月前上台以来一直拒绝在私下场合与他会面。

今年1月,韩国高级外交官Kim Jung-ha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说:"最近日本执政政治家试图用历史修正主义的态度否认、甚至是辩护过去的罪行,是十分恶劣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日本研究专家杨伯江在2月24日出版的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安倍领导下的日本,似乎在重演一战前德国、二战前自身的覆辙。他写道:"这必须引起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警惕,防止人类再次被拖入战争的深渊!"

中国、韩国近几年也曾遭受民族主义的冲击。但考虑到日本作为二战期间侵略者的历史角色,日本国内的趋势显得尤其敏感。日本民族主义上一次突然兴起是在战前的20年代到30年代。当时日本经历了东京大地震和全球性的萧条,处境艰难。

和那个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日本是一个为国际和平做了几十年贡献的成熟的民主社会。它的军队受到文官政府的严格控制。很多政治学家说,如果日本继续向着民族主义方向摇摆,日本社会有足够的灵活性把钟摆拨回来,跟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类似地区矛盾期间一样。

地区冲突不是大部分日本人最关心的事情。日报《日本经济新闻》(Nihon Keizai Shimbun)2月24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安全是安倍最重要的政策议题,相比之下38%的人认为是社会保障,30%的人说是经济改革。

然而,似乎很多日本人都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弱势。去年10月份的政府调查显示,81%的人表示对中国没有好感,高于仅四年前的59%以及20年前的40%,创下了记录。去年另一项调查中,40%的人表示他们对韩国的态度在之前一年变差,其中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韩国就战时遗留问题对日本的批评。

这种忧虑已经蔓延到流行文化中。周刊竞相打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攻击韩国和中国。最近一期《周刊文春》(Weekly Bunshun)的封面文章题为"揭密韩国的阴暗面",《周刊新潮》(Weekly Shincho)的一个标题是"中国反日宣传:国际弥天大谎"。

日本畅销书排行榜显示,预测中韩经济末日的图书十分畅销,比如《崩溃的中国,繁荣的日本》(China that Collapses, Japan that Prospers),以及《三星真相》(Truth about Samsung)等。

同样慢慢浮现的,是对美国的敌意。鉴于美国与中国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联系,日本部分官员和议员怀疑,如果日本遭到中国的攻击,美国还会不会前来救它。

一些人觉得华盛顿一直要求东京保持克制这件事令人讨厌。尤其让很多人不高兴的是,安倍最近参拜祭奠日本战殁者(包括被判刑的战犯)的神社,遭到了奥巴马政府的谴责。

安倍特别顾问卫藤晟一(Seiichi Eto)在一段上传到YouTube上后来又被删除的视频中说:"美国表示它很失望,而我必须要说,失望的是我们。美国怎能如此不恰当地对待日本这个重要盟友?"

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2月26日说:"美国仍然坚持我们与日本深厚而长久的同盟关系。"这名官员还说,美国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它在安倍参拜神社问题上的立场。

民族主义的倾向在日本年轻人身上尤其突出。

以"韩国:不受世界欢迎的人"、"中国越界"等抓人眼球的极端民族主义标题而闻名的时事月刊Will,发行量在过去两年增长30%,达到接近10万份的水平。据主编花田纪凯(Kazuyoshi Hanada)说,现在它的读者当中,20多岁、30多岁的人占40%,包括不少女性,而过去的读者大多数都是50岁以上的男性。

与此同时,有一批年轻、保守的新兴政治家在支持着安倍。

宫崎谦介(Kensuke Miyazaki)便是其中的一员。他是在放弃运营一家职业介绍公司之后成为一名政治家的。

这位33岁的议员说:"我们年轻一代很多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并对它的未来感到悲观。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学习一种自我折磨的历史观──我们曾是一个侵略国家──的经历有关。"

这些新兴政治家作为个体的影响力有限,但他们已经有几十人的规模,作为一个集体,对安倍咄咄逼人的外交和国防姿态有着不小的影响。日本宪法将其军队严格限于自卫,而安倍正在推动允许军队在友军(如美军)遭到敌方攻击的情况下还击。

安倍最近参拜靖国神社(Yasukuni war shrine)一事进一步证明他在年轻人中的受欢迎程度。虽然此举让日本的邻国愤怒,但《朝日新闻》近期的民调显示,30多岁的受访者当中有60%的人支持这样的参拜,远远高于所有人群中的比例。

在具有浓厚宗教意义的春节期间,168名议员也参拜了靖国神社,高于上一年81名的数目,创下了纪录。

然后又有了关于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电影。这部名为《永远的零》的热门影片描述的是虚构的事件,其命名源自二战期间日本自杀式飞行员驾驶的三菱A6M零式战斗机。据行业出版机构兴行通信社(Kogyo Tsushinsha)数据,它曾连续八个星期高踞票房榜第一名的位置,成为日本10年来表现最好的影片之一。

包括安倍在内的影迷曾赞扬它是一次让年轻人了解战争残酷性的机会。

批评者指出,这部影片美化了悲剧性政策错误导致的无谓牺牲。

影片的走红,还让一些有关神风特攻队的展览小小火爆了一把。这些展览面向的是那些希望看到本国更正面战时形象的日本人。一处用作这部电影外景地的二战时代空军场所已经被改成博物馆。这家博物馆有一个飞行员形象的卡通吉祥物,从去年12月下旬开放以来已经吸引了一万多名游客。

影片据以改编的畅销小说的作者百田尚树(Naoki Hyakuta)是安倍的朋友,最近被任命为国家电视台NHK的董事。没几个星期,他又因为抨击美国在1945年投放原子弹、轰炸东京期间对日本人搞"大屠杀"以及其他一些事情而遭反对党的批评。

从安倍所在政党在2012年12月取得压倒性胜利以来,社会潮流变化等因素让他在议会获得了支持。自民党的119名新议员中,很多人都进入了众议院。现在只要安倍在国会就日本对华、对韩关系发表看法,这些人都会报以大声的欢呼和鼓掌。

这些议员从一个方面确保安倍的执政联盟在日本国会稳居多数地位。以50%到60%的历史性高支持率,他的政策除了最具争议性的那些之外,基本上都没有遇到压力,包括来自党内左翼的压力。自民党在过去是支持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

日本大学(Nihon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岩井奉信(Tomoaki Iwai)说:"现在整个自民党都对安倍言听计从。政策被顺利采纳,因为很少有人跟安倍顶嘴。"

有一位新人是34岁的武藤贵也(Takaya Muto)。他是在放弃学术职业之后步入政坛的。武藤自称国会"最鹰派的人之一",表示日本应当拥有防范中国和朝鲜的完全能力,而不必依靠美国。

他说:"美国是超级大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需要能够保卫自己。"

在被问到日本如何保卫自己时,武藤给出了一个哪怕是在民族主义政治家当中都相当不常见的答案:"核武。"


    进入专题: 日本民族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75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