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以制度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5 次 更新时间:2014-03-02 11:39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  

林尚立 (进入专栏)  


【核心提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随着国家治理主体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发展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建构国家秩序时各种制度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权力和制度运行过程,而是一个复合的权力和制度体制运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日,记者就如何平衡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有序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采访了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

 

经济治理逻辑发生重要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个历史节点,为什么要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林尚立:我国自1992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更多地被当作一种工具和策略。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配置资源、创造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实现我国更好更快更有效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从整体上改变了建构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由单一的政府管理经济的传统。经济治理逻辑的这一变化,既是市场经济20多年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又是未来中国发展所必须走的道路。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治理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国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以后,城市成为国家发展与治理的重心。而事实上,村落作为一种自然组织和秩序空间,也是国家的重要治理单位。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治理平衡,以全面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林尚立: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个空间。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在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形成了无形的壁垒。然而,在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都是国家公民,享有同等的权益和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而言,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

从国家治理体系角度看,让城乡居民平等地公平地享有政府的服务与关怀,同等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资源,是现代国家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农村变成城市,我们完全可以在制度设计、政府管理、政府服务以及城乡发展的相互衔接上进行努力。这些努力实际上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城市消灭乡村,而是放活乡村,让乡村居民既能进行农业生产,又能像市民一样享受现代生活。要在国家基本制度体系内对乡村社会进行整合与再造,其整合的内在机制就是乡村的自主发展秩序与国家秩序相互衔接,以实现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上,我国的基层社区和群众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林尚立:在传统社会,家庭是国家治理的细胞;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的层面,成了国家治理的细胞。我们应该实现社区治理与国家治理相互衔接。

一方面,要让社区成员的力量成为创造社区秩序的主体。国家治理不是靠国家单方面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居民应该成为治理社区、维护公共秩序的力量,成为创造公共物品、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体。

另一方面,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这一制度要发挥作用,有赖于政府充分尊重基层群众自治的权利和规则。要合理地厘清社区自治与政府简单的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不要把自治主体变成政府行政的延伸,并用行政的力量将其改造成行政的末梢。否则,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解决全局与长远问题;只能解决行政问题,不能解决治理问题。

 

政府、市场与社会联动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国家治理的三大主体,政府、市场与社会应如何定位,合理有序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林尚立:国家治理体系是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随着国家治理主体由单一的政府主体发展为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建构国家秩序时各种制度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权力和制度运行过程,而是一个复合的权力和制度体制运行过程。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赖于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以及社会组织、社会治理的系统化和现代化。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如何将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主体有机组合起来,使其成为创造秩序、促进发展的力量,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重要课题。

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涉及政府的机构、人员、行为、观念、组织、制度以及技术等各个层面。其中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符合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那么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维护公平正义”、“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公共财政”、“透明预算”等,这些都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持有的观念和制度安排。

市场经济的建构和发展,其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中有效地运行市场经济,这就涉及如何平衡公有制和各种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产权权益,促进各种体制机制的融合,改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的管理。

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是靠安装一些探头、升级网络技术就能实现的,而应该激活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创新社会治理,将社区自治体制、民主协商系统、社会公约体系变成创造秩序、促进发展的结构和资源,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靠简单的技术指标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国家各种制度的现代化给予根本支撑。当政府、市场、社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合理的规范作用,并且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相互推进的时候,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便基本形成了。


进入 林尚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6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