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助卿:通过一切力量影响中国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0 次 更新时间:2014-02-06 23:14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皇金  

 

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卿拉塞尔(Daniel Russel)2月5日出席国会听证会时表示,美国正集结一切力量“塑造”中国抉择、影响中国的亚太行为。美国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希望通过两军交流促使中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力量”。

拉塞尔此番表态是在回答国会议员有关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以及中美军舰南海对峙风险等提问时作出的。5日下午,拉塞尔前往国会众院外委会亚太及太平洋小组委员会,就美国的再平衡战略以及“如何应对亚太领土争端”答问。前一天,拉塞尔在国务院的记者会上已表示,美国再平衡战略不再过分重强调军事,而是经贸和人文等领域的全方位再平衡。拉塞尔在回答有关中日之争的问题时多次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拉塞尔4日称,美国高层对东海和南海一系列的发展形势感到担忧,尤其是通过非外交和非法途径采取单边、挑衅性举动。美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非常看重亚太地区的开放、包容、繁荣,以及该地区对国际法的尊重,合法保持这一海事地区的开放对该地区的发展、稳定与骄人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5日,拉塞尔在国会再次强调了这些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6点:1. 通过外交手段、遵照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美国强力支持声索国认真举行持续双边、多边对话;2.有关各方在近期要采取措施降低紧张局势,避免局势升级;3.反对声索国采取新的单边行动改变现状,这无异于挑衅;4.美国亚太战略不遏制中国,美国希望提升两军交流与沟通,希望中国成为地区及全球的“稳定力量”;5.美国不调停中日之争,但会斡旋支持,建言献策;6.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要有一个稳定、安全的亚太,这关系到全球经济。

就2009年以来的再平衡战略(即重返亚太或转向亚太战略),拉塞尔称该战略的实施不是为了围堵中国。他提到,尽管在中国有很多人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自身利益格格不入,或毫无疑问是美国遏华战略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拉塞尔表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核心原则就是遵守国际法和和平解决争端。美国通过积极的双边和多边外交,甚至由总统和各部长参与的“高层外交”,就是为了能够围绕这一原则“寻求共识”,并找到切实的行动共识,而非“耍嘴皮子”。这一核心原则尤其适用于中国,而中国主权索求的模糊性也是一大不稳定因素。

拉塞尔提到,美国需要一个遵守法治的中国,美国需要一个能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的中国。为此,美国一方面同中国在朝核、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开始务实合作,另一方面,美国也直接向中方表达关切和分歧,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且复杂的战略。

但是,拉塞尔称,美国对华战略的关键所在就是亚太地区强大的伙伴关系及安全盟邦,这也是中国走向繁荣的基础,也是美国继续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的框架所在。

对于如何应对中美军舰南海对峙以及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拉塞尔表示,为了避免意外冲突的发生,美方看重直接同中国军方高层的接触以及两军关系的提升,这有助于双方有效沟通并和平解决问题。比如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参与环太平洋军演(RIMPAC)非常符合美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国家利益。这种参与直接和中国担任地区“稳定力量”的目的相关;但同时,美方也加大同亚太盟友和伙伴国的关系,比如菲律宾和日本等,积极促进地区机制的形成,以阻止事故的发生和事故发生时做出应对。

拉塞尔说:“我深信(美国)最终最有效的对华接触工具就是外交和政治对话,美国也正在动用所有美国影响力因素,尤其是外交工具,影响和“塑造”中国决策,从而使中国向负责任行为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美国致力于并决意通过所有集体力量,重塑中国决策,影响中国的行为举止。

分析认为,从美国高层近期的表态可以看出,美国对日本已经表现出不信任,虽然表面上离不开对盟邦的力挺,但从策略和战略选择上来看,奥巴马政府更注重经贸问题和美中军事关系的发展与深化,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美国的自身利益。而且,奥巴马政府已经寄望能够“影响”中国决策与行为,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华外交。2014年是中国“主场外交”的一年,奥巴马政府也将加大亚洲外交,预计中美在接下来的外交较量与磨合中,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这种较量与磨合有助于双方更为协调地应对一些地区及全球热点问题。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0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