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499 次 更新时间:2014-11-25 19:35

进入专题: 新民主主义论  

李涛(荆门市)  


新民主主义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获得的理论创造。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后果则既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有着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以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这一理论尽管实践的时间不长,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桥梁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必然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未曾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的,革命胜利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论,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理论提出了崭新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性质、地位、任务及长期性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内容进行了科学论述,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架起了从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特殊的社会形态。政治上实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但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的,工人、农民始终是这个政权的主导部分,这是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成功后的当然结果。经济上在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土地关系以后,实行国营经济为主体,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民族的形式,更有共产主义的内容,是将来走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保证。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它的前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我国必将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正如毛泽东所说,新民主主义社会必将“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这样一种社会形态,显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未有过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曾描述过的。它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得出的理论创造,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可贵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有:首先,指出了所要利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范围。认为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不是泛指中国的一切资本主义经济,不包括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泛指任何资本主义经济,而是特指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和政权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次,论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应该“广大的”“广泛的”发展资本主义;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是无害有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进步和不可避免的过程,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经济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最后,阐明了利用资本主义的程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操纵国民生计,还要被限制在有益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范围之内;资本主义不能广大地、无限制地发展,在宏观上对它的规模、范围和数量都是要限制的。认为新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受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处于从属地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我们确立关于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已经获得的关于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的思想来源之一。对于现阶段我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所创造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国内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实行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共同发展的方针,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几年的统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阶层”人数已达7500万,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左右的资本。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3,部分地区达到80%以上。它既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又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有力促进者。国家每年1/3的税收、40%的进出口贸易都是来自非公有制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新社会阶层人士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扶贫开发、人员培训、社会救济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私营企业相比,原有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加之经营不善,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必须按照“抓大放小”,实行股份制的办法进行改革,提高效率,增强活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改制以后,国有经济的比重已下降至23%,但其生产总值比过去增多了。所以,在国企和私企的比例关系上,要转变观念,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曾从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批判了“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强调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从理论上承认私营经济和私人企业主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石。


新民主主义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是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指导的。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阐述,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其要点包括: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能够协调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使之各得其所、和谐发展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力量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要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新民主主义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结构都孕育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它们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基本内容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统筹兼顾根本方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最主要、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总之,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理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模式,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提供了理论的参考和实践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加以借鉴、吸收和发展的。尤其是在今天,现代化、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争取人民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付诸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当年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经验,继续发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宝贵精神,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


    进入专题: 新民主主义论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0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