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一狐:赤子归巢 ——也谈诗人自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9 次 更新时间:2013-12-28 14:40

进入专题: 诗人自杀  

彦一狐  

《瓦尔登湖》的作者说:“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而我今天想说:做一个诗人,无论怎样的神圣而诗意,归根结蒂,他都朝向了失败。当神圣和诗意,大大超越了灵魂和肉体的负重,诗歌既是他的受难地也是他的避护所。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首诗的诞生,正如一个婴孩呱呱坠地。无论是落地无声还是浪得虚名,当他退回自我阴暗潮湿的角落,对着自己的诗孩抱残守缺时,才发现自己既不是兽中之王,也不是统军将帅。当他收拾起诗人尖利的锐角,步入现世的滚滚红尘,才刹那间明白:他用智力缔造的帝国大厦,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接下来如何? 绝望如影随形,面容枯黄。

现实的残酷,注就了诗人的失败。诗人除了诗歌,几乎无一庇护。而诗歌属于精神和灵魂的范畴,它像真理一样无法扑捉。现实除了焦虑和喧嚣,不会反馈给诗人任何功成名就的长时间的光环。诗人要么在世俗的攀附中登上楼台, 享受权欲带来的及时行乐的快感,放弃诗意的人生;要么在一时的光射里逐渐退回到自我黑色的小屋,把诗歌收放在灵魂的幽深之处,独自在忧伤的田园重新播种下黑色的麦子,等待灵感再一次发芽。但他需要生活,他需要推开世俗的大门,带着必须要食物喂养的肉身,汇入茫茫人海,泅渡这条上苍赐予他的生命之河。芸芸众生面前,诗人眉头上挂着黑暗,赤裸裸一无所有。“除了写作,我没有其他挣钱的门路。我们正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这是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在生活的极度无助中痛苦的诉说。诺大的俄罗斯土地上,豢养了多少奢华的虫豸,却眼睁睁让一个诗人在困顿中越陷越深。最终用一条绳索勒死了自己,为那个二十世纪泱泱大国节省了一个人的粮食,却让全世界痛失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仅如此,她一生深爱的祖国,她魂牵梦萦的母亲,除了赐予她肉体上的饥肠辘辘,名誉上“叛国者”的罪名,且挥舞长鞭,驱逐她、流放她。让她在无边的寂寞和孤独中了却残生。

半人半神的大众化指认,让诗人成为现实与梦想的孤独的行者。时而流浪于上帝的华殿下,时而踟躅在撒旦地狱上。大多数人看不到现世的诗人:他们痴人说梦,敏感疯狂,在梦想的边缘留恋忘返,在现实面前永远是个烂漫的孩童和落泊的书生。诗人要么是远处的圣人,要么是远古的神仙,如若单位里或者隔壁住着一个诗人,那一定不是正常的人,也许根本就是一个疯子,一个行为偏僻乖张的人。诗人在现实中常常处于迷失状态,他的灵魂遥不可及而又无所归依。和一个诗人对视,你会发现他的眼神是穿越时空的,他的目光越肩而过,他看到的是远方,是未来,是不可言说的一个独我的世界——诗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从他遥远的痴迷中,孩子般清澈的眼眸和绕指的缠绵悱恻中产生了。诗人大多没有朋友,他不善于和现实里的流光溢彩勾肩搭背,不善于在人欲横流的尘埃里顺水推舟。尽管诗人一再从灵魂深处吐出甘霖,涂抹在人类日渐焦灼的唇上,但他倾其生命喂养的人群,并不会因此而投桃报梨,因为诗歌的实效性遥远而漫长。而所谓正常人群,看不到诗人身上的磷火,只会擦肩而过。

在现实的功利中,诗人永远找不到绝对的精神明灯和终极的实际价值。面对这个极端物化的社会,诗人常常一败涂地。因为人类从来不会从灵魂和精神的额头上提前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所在,正如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言:“你给稻草人穿上你最后一件衣服,你自己不穿衣服站在旁边,哪一个经过的人不马上就向稻草人致敬呢?”。大多数趋炎附势的指向往往是物质表像。当诗人肩扛智慧,身着破落的风衣,毅然推开宇宙大门,不断拔响人类灵魂之弦,使人类满怀感恩的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到自己满目苍凉和生存的悲伤,而与自然万物惺惺相惜时,诗人在独自的孤寂中,从灵魂深处抽丝拉纤、掏出诗情诗意,让人类精神跨越现实的、功利的世俗之障,达向内心的空灵、纯净和真、善、美的彼岸。而诗人却从来不知道应当如何在当前所处的社会中,把赤裸的身心包裹起来。他们始终无法扣向现实的大门,把尊严凌驾于世俗之上,他们注定一生穷困潦倒,郁郁寡欢,遭人白眼,受人冷落,甚至恶语诽谤。被语论为:病人,疯子,不识实务,道德沦丧者。诗人用泪水清洗人类难以弥合的伤口,用智慧诊治人类精神上的累累创伤。带领人类逐步走出荒诞、庸俗、残酷、野蛮和愚昧无知,却最终将自己活活淹死。诗人的失败是诗人天生的悲剧所在。

诗歌需要历史验证,无论是怀抱素心,远离红尘,在某一个阴霾的角落沉寂。还是现实的浮躁赋予诗人多么璀璨的桂冠,做为智者,诗人最清楚终将跌落入历史的峡谷,接受大浪淘沙的砺炼。当人们因为浮光掠影而欢呼,因为物宝天华而雀跃时,诗人却看到他们把双脚伸进了尘埃。诗人站在灵魂的高处,眼睁睁看着人间的诸多苦难,命悬一线。因此,跳下去,与大自然融会贯通,感悟生命之外的生命,提前投入上帝的怀抱,成为诗人解脱现实困扰,追求诗意达致最高艺术巅峰的的终极梦想。

“自杀,是一种艺术”普拉斯如是说,为了践行这种艺术,她曾多次站在人生的悬崖边上,越过世人多变的脸颊,展开灵魂之翼,与死神跳舞。周围都是黑夜,她的思想的磷火,在体内越烧越旺,不停地与灵魂对接,发出生与死的碰撞。这时,她也许看到了梵高的向日葵,看到他最后的麦田,看到挟持着乌云的成片成片的乌鸦席卷而来,她架起这些黑色的咒怨鸟,从至高的诗意人生泅渡到彼岸的艺术的他生。此时她圆满了,她大功告成。我仿佛看到舞蹈家邓肯素衣白袍,脸上带着永恒的笑,飞往她的天国,而上帝伸展开双臂迎接他伤痕累累的赤子归巢。如果说,失败是诗人的终极目标,那么自杀也许是诗人终极的自我救赎。

清早出去散步,忽然发现毓师园里那棵郁郁葱葱的毛桃树深深地低垂在半池水上,池子里漂浮着叶子的残片,宣告着一棵树的凋零。前几日看到的树上累累的果子和它昂着头的骄傲,已经荡然无存。果子要么被牙齿啃得残缺不全弃之路边,要么在水里等待腐烂。那棵树像个垂暮之年的老者,没有了阳光。它所有的罪过,只是背负太多。独自思忖:它有没有想过自杀?它有没有茨维塔耶娃的绝望?有没普希金傲慢?叶赛宁的郁结?普拉斯的颠狂,海子的痴迷?和此时站在树下的这个人内心翻转的疼痛?但它是一棵树啊,它不能拔地而起,抛弃脚下这块它深爱的热土。尽管,它已经破败得一塌糊涂,它还是低下头来,用它残破的叶蔓,亲吻脚下这块土地。

    进入专题: 诗人自杀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92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