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特卡·布拉达坦:失败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2 次 更新时间:2013-12-18 21:03

进入专题: ​失败  

科斯特卡·布拉达坦  


科斯特卡·布拉达坦 著 吴万伟 译


如果存在一个需要严肃思考失败的时刻,那现在正当其时。

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一个进步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见证了科学、艺术、技术、医药日新月异的进步,也亲眼目睹了人类在几乎所有领域所取得的空前辉煌的成果。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运行规律和遥远星系的了解是人类祖先难以想象的。似乎正在进行中的是设计一种更优越的人---他们更健康、更强壮、更聪明、更漂亮、更长寿。甚至连长生不老现在看来也并非不可能了,越来越好的生物工程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

当然,人类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前景虽然无比诱人却也存在着危险。在日益完美的未来,失败或许已经过时。

为什么要关注失败问题呢?具体来说,哲学为什么在乎失败呢?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事要做吗?答案其实很简单:哲学最适合探讨失败问题了,因为它亲身经历了失败。至少西方哲学史就是一系列失败的历史,虽然失败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引人入胜。任何一个大哲学家基本上都是通过谈论其他哲学家的“失败”、“错误”、“谬误”、“幼稚”而肯定自己,结果却被别的哲学家视为失败的又一个例子。新一代哲学家都认为指出前辈的失败是自己的义务:似乎无论哲学做了什么都注定要失败似的。但是,哲学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获得复兴。正如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的名言“哲学的最佳之处就是其失败。”(接受理查德·卡尼(Richard Kearney)采访时所说)。失败似乎成了哲学赖以生存的营养。其实,哲学只有在失败时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请允许笔者阐述失败的重要性。

失败之所以重要有若干理由,笔者准备谈论三点。

一、失败让我们看见自己赤裸裸的存在

无论何时只要出现了失败,它都揭示出我们的存在多么接近它的反面,即不存在。出于生存本能或缺乏远见,我们往往把世界视为安全可靠,甚至坚不可摧之地。设想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歌德说过“一个思考者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不存在,也不可能设想思想和生命的终结。”虽然我们善于欺骗自我,但我们还是忘了我们离不存在有多么近。比如,飞机引擎的失败会瞬间终结一切,天上掉下来一块儿石头或汽车刹车失灵也会毁掉你的一切。虽然失败不一定致命,但它也总会带来某种生存威胁。

失败是虚无突然闯入存在中。体验失败是开始寻求存在质地中的裂缝,如果对应得当,那恰恰是失败因祸得福的时刻。因为正是这里潜伏着的不断的威胁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同寻常:在本来没有生存理由的时候我们却都存在着的奇迹。意识到这一点给了我们一丝尊严。

就是在这个角色中,失败拥有了独特的治疗功能。我们大多数人(除了自我意识最清醒和最开明的人外)常常遭遇对存在的不适应;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多么了不起,言谈举止就好像世界就是为了我们而存在的一样。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们甚至像小孩子一样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期待全世界的人为我们效劳。我们贪得无厌地吞噬其他物种,毁灭世界上其他生物,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垃圾。失败常常带来羞辱,失败同样也会成为治疗这种傲慢自大的良药。

二、失败的能力是我们生存之必须

我们需要保留、培养甚至珍惜这种能力。它对我们维持不完美、不完整、容易犯错误的凡人身份十分重要,换句话说,我们是什么与我们应该是什么之间总存在着鸿沟。无论历史上人类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恰恰就是因为存在这个空间才有了可能。就是因为在这鸿沟,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的人才成就了一番事业。我们并没有突然变成了好人,我们仍然虚弱,容易犯错误。展现我们缺点的场景有时候尴尬得让人难以承受,若不稍微改善一下,我们会难为情的。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正是在我们与自己的失败搏斗中激发起身上最优秀的品质。

我们是什么和我们应该是什么之间的鸿沟也是乌托邦得以设想出来的空间。最好的乌托邦文学会详细记录我们作为个体和社会的种种失败。乌托邦虽然常常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中建设起来的,但它们是对存在的缺陷和动荡不定所做出的反应;是我们最欠缺的东西的最好表现。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的书讲述的与其说是想象中的岛屿倒不如说是他那个时期的英国。初看起来,乌托邦或许是对人类完美理想的称赞,但是如果从反面来阅读,它们恰恰突出地暴露了我们的失败、缺陷和尴尬。

不过,我们不断地做梦和编织乌托邦仍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些空想家,我们当今生活的世界会更加丑陋。最重要的是,若没有梦想和乌托邦,人类物种就将死去。假如有一天科学解决了人类所有的问题:我们将无病无灾、长生不老;多亏了技术进步,大脑能像电脑一样工作。到那时,我们或许变成有意思的东西,但是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就成了大问题。十全十美的状态与死亡有什么两样?

最后,失败的能力造就了我们;我们作为失败者的存在是一切志向之源。失败、害怕失败和学会在将来如何避免失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将决定了人类的面貌和命运。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早先暗示失败的能力是我们生存之必须,无论职业的乐观主义会说些什么。失败的能力值得我们珍惜,它甚至比艺术珍宝、不朽作品或其他人类成果更宝贵。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失败的能力比任何个别的人类成果更重要:它是成果得以实现的前提。

三、我们注定要失败

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成功,不管我们多么聪明、多么勤勉、多么刻苦,最后的结局都在等着我们:“生命的终结。”这种“生存威胁”的失败伴随我们一生,虽然为了活得相对满足一些,我们多数人一直对死亡视而不见。但是,我们的伪装从来无法阻止我们走向那个目的地;正如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Ivan Ilyich)中描述这个过程时所说,我们奔向死亡的速度越来越快,它与“我们离死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托尔斯泰的主人公人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本质问题是走向这个大失败的途径:如何面对死亡,拥抱死亡和占有死亡。这是可怜的伊凡没有做到的事。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57年执导的电影《第七封印》中的安东尼奥斯·布罗克(Antonius Block)或许是更好的模式。从圣战中返回的骑士陷入了信仰危机中,布罗克遭遇了人的大失败。他毫不犹豫地迎面走向死亡。没有逃避,没有祈求宽恕,他只是发出玩一盘的挑战。不用说,在这场游戏中他不可能成功,没有人会成功,但成功与否并不重要。你与最终的大失败决战本来就不是为了赢得胜利,而是要学会如何失败。

这里,哲学家伯格曼教给我们伟大的教训。人人最终都要失败,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走向失败以及在走向失败过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安东尼奥斯·布罗克在与死神搏斗的短暂游戏中肯定经历了人生中更多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场游戏,他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当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成就了辉煌的伟业。他不仅把失败变成了一门艺术,而且成功地让失败艺术变成人生艺术的亲密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科斯特卡·布拉达坦(Costica Bradatan),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荣誉学院副教授,《洛杉矶时报》书评版宗教和比较研究部编辑。新著《为理念而死:哲学家的危险人生》即将出版。

译自:In Praise of Failure By Costica Bradatan

http://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3/12/15/in-praise-of-failure/?_r=0



    进入专题: ​失败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59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