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中国经济的双重启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6 次 更新时间:2013-12-18 16:29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邵宇 (进入专栏)  

 

说来好笑,本来说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大家都还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式地关注政府如何发挥更好作用,其实国人已经习惯了各种场合,官员滔滔不绝讲1个小时,市场人士讲3分钟的时代,如果真的改变,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当然对于市场化的经济体来说也不奇怪,每隔一两个月,整个市场也会屏吸倾听全球印钞机司令部有意措辞暧昧的喃喃低语。

 

稳增长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有趣的是,关于明年经济的短期谋划和未来长期增长引擎设计的会议这次是同时展开的。对于短期增长,决策者认为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同时强调下行风险、结构性压力与不确定性,稳增长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13年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要好于12年,但同时也强调了经济存在的下行风险、结构性压力及外围的不确定性。其中,对明年国际形势判断认为会"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有别于去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的判断;对国内形势的判断认为当前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与此同时也提到了当前"经济运行存在下行风险",以及当前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压制因素。外围经济的不确定性包括美国QE退出对短期国际资金跨境流动的影响、日本量宽作用递减与债务剧增导致的不确定性等。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诸多方面,其中债务问题与结构性就业矛盾是近年来首提,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的关注与决心。

 

债务压力:时间换空间

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提出要"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根据我们的预测,明年地方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要比今年多出1万多亿元,地方债务的"短期应对"一定是通过移杠杆的方式缓解近期债务压力,用时间换空间,平滑债务期限结构,这将导致明年货币(宏观)政策需要保持适度融资规模及渠道畅通,否则局部性、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冲击不容小觑,我们测算明后两年社融总量增速需保持在19-19.5%以上。而"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工会第16次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提到,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特别提到2013年新增大学毕业生699万)、需要7.2%的经济增长,显示政府能够容忍的经济增长底线在7.2%附近,在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的背景下,稳增长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稳中求进:经济、社会要稳,调结构、改革要进

2013年政策的总基调与去年基本一致,即"坚持稳中求进",并提到"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但是,政策目标的排序变成"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有别于2012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排序与2011年的"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排序,显示中央政府对"调结构"和"促改革"的重视度进一步提升,而对物价的容忍度有可能在上升。

"稳"的内涵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经济层面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层面要促进大局的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进"的内涵就体现在调结构与促改革方面,"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才是目的;政策希望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实现调结构与促改革,这点从会议对"持续健康发展"与"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的强调上也可以看出,会议提到要" 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而根据李克强在全国工会上的讲话,中长期中国经济将保持在7%以上,或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换而言之,政府意图经济在中高速增长中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换挡。

其中,"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有别于市场前期传言财政将由"积极"转向"稳健",可能就是为"稳"提供政策操作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一方面体现在结构性减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财政支出的结构性、精准发力上,既能"稳增长"又能促进"调结构"的支出部分将继续发力,三公消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支出项等会继续受到严格控制。

 

短期政策重在控风险、促转型、利民生

与去年一样,第二年的主要经济工作安排也是6条,但内容与排序上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具体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详尽、聚焦。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明年主要工作内容中的第1条,充分显示中央政府对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视程度,去年"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放在第二条。"确保产能"、"科技支撑"、"依靠自己保口粮"等提法,或表明中央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度明显提升,未来将大力支持的方向可能包括,新型种业的研发支持、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生产、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首提"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化解产能过剩与实施创新驱动同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将化解产能过剩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但有别于朱镕基时代的快速集中去产能,本轮过剩产能的去化,或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与政府作用的结合,产能去化与创新驱动同步。一方面,通过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势劣汰,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可能包括对垄断领域的逐步放开、环保与安全标准的提升、金融自由化背景下资金配成本与配置的市场化、企业税收政策的改革等。另一方面,会议首提"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为落后产能行业的转型指引方向,即通过产业升级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淘汰落后与实现转型同步的方法即"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事实上,在发展中实现转型的意图在这里也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使得,落后产能去化对明年经济的影响整体可控。

近年来首提"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将"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要"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短期来看,地方债务压力主要体现在债务集中到期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上,需要保障适度的融资规模与渠道畅通。根据我们的测算,明年地方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要比今年高出1万多亿,未来需要通过移杠杆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平滑债务期限结构,这样需要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融资规模与渠道畅通,我们测算明后两年需要社融总量保持在19%至19.5%以上,可以覆盖。

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以及地方政府GDP锦标赛下进行的无序扩张动力是主要矛盾。因此,首先需要重新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将社会保障等本应由中央政府负责的部分事权上收中央,并通过财税体系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方面的分配;其次,需要遏制住地方政府传统GDP锦标赛的源动力,弱化单纯的GDP考核,并加强地方债务扩张的"源头规范",控制地方债务增量扩张的规模与速度。

民生保障落到实处,细项政策定位明确。有别于往年对民生保障政策的表述,本次会议政策针对性更强,明确提出"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主要民生工作。就业问题中不仅谈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谈到产能去化过程中的下岗再就业问题,显示中央在产能去化问题的充分准备。住房问题方面,与上届政府以限为主(限价限购)的调控思路不同,本届政府似乎更强调通过增加结构供给、抑制投资需求的结合手段调控地产市场。 "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目的在于解决低端群体的住房问题;"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以缓解特大城市住房供需关系持续紧张的状态。针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及环境问题,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显示本届政府务实的做事风格。

 

以开放促改革、转型,以贸易促内外融合

以开放促改革(转型)体现在两个方面:1、主要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高铁、4G等产品出口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景气提升,"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购买技术、高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转型;2、主要体现在通过开放倒逼国内制度层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等。以贸易促进内外融合,表现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通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互通与经济融合;通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通、经济融合;内外融合事实上也是我们所提到的拉动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范畴。

 

城镇化是明年投资主战场

有别于往年3天的会议议程,此次经济工作会议由于套开了"新型城镇化会议"而总共召开了4天。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第四条重点谈了"区域协调发展",属于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部分,反映了新型城镇化与过去城市化进程的不同在于,更科学、合理。"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可以有效避免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的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在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紧密衔接。新型城镇化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也提供了足够大投资与需求层面的想象空间,将与消费升级、人民币国际化共同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正如此前所预期,在改革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之后,2014年或将全面展开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也将成为改革措施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着力点。未来新型城镇化六大支撑渐次展开,融资方式尤有创新。其中,户籍、土地、财税三大改革提供基础,产能合理布局和城市管理升级成为重要方式,以及城镇之外的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回归"人口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注核心在于关注"半城市化"农民工的市民化:即市民工作生活消费模式、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保障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收益权,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集体土地市场化改革;土地和户籍等制度改革将充分盘活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四大要素,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从而破解二元结构失衡,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财税体制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的资金保障。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以满足新增居民的公共需求;另一方面,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经营模式转变要求地方政府将土地增值收益与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按比例分享,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地方政府的可用资金。因此需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匹配。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民资参与不足是目前地方政府的城镇化支出财力紧张的两个重要原因,而解决途径也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包括房地产税的完善等,平衡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控股、参股或者以BT、BOT、PPP等市场化模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这也是明年值得关注的核心亮点。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要求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和产业升级。与市场不同的是,我们强调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化率的提高,其目标主要是发展"三纵两横"超级城市群,尤其是其中60万人县、其中的镇等中小城市群。未来在中国城市化的核心"弓状地带",通过产业布局,形成多个产业集聚带和城市群,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吸引周边的农村劳动力进城镇工作,同时实现其市民化的转变,由此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其中,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将进入城市管理升级和精细化城市运作阶段,包括创建软硬件并重的绿色智慧城市和创新适应大城市圈发展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城镇以外,农业经营体制转型,促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妥推进,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会逐渐解决,唯一重要的就是农业问题--农户逐渐转变为市民家庭,务农人口下降和土地流转将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机会和空间。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亦是解决农业、农村长期发展的关键手段。此外,我们预期政府将大力增加农业的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生产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建设高产农田,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供应。因此建议重点关注城轨建设、城市管网更新、医疗服务普及、智慧城市的相关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建设等,还包括农业现代化,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等。

最令人感触的是,会议提到"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这样不同的人文笔触和感怀,在会议的文件中从未有过,应该值得给一些期待。


中国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邵宇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58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