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礼庭:中国革命为何选择列宁主义,而非自由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78 次 更新时间:2013-11-19 22:40

进入专题: 列宁主义   自由主义   革命  

丁礼庭  


今天读了郑大华先生《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1】的文章,我对郑大华先生的文章及其观点并不认同,也不重视,而对郑大华先生提出的重要的议题却很感兴趣:“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2】

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应该是列宁主义,确切地说,在中国和苏联、东欧从来只有列宁主义,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主义和自由主义到底孰优孰劣、谁更适合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关于这个根本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全世界列宁主义式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和失败;以及以自由主义原则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欧洲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世界普遍发展的历史事实,已经以实践的检验,非常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答案:自由主义理论相对于列宁主义,更适合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

那么既然如此,正如郑大华先生说的,为什么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选择了列宁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主要原因应该是:

首先,我认为被郑大华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否认的中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作为其阶级基础”【3】的观点,恰恰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仅仅是说明,在当初的中国,自由主义仅仅是少数精英的认识和实践,而没有能够在全中国大多数民众中普及。

其次,最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对应于只是在精英群体中单干,除了少数搞农村实验的社会学学者,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从来不愿意,或者说是不在乎和工农相结合,做发动工农、启蒙工农、教育工农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来分析,恰恰是高举列宁主义大旗的中国共产党人,却喊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广告词”,(就因为农民得到土地还不到三、五年就又收回去了,所以说,这只是一种“广告词”。)28年来坚持不懈地、深入细致地做发动中国农民的工作。在这里,自由主义不但是输了“先手”、还输在要害!

如果中国当今的自由主义者,真的能够以史为鉴的话,就理应吸取历史教训:不能走暴力夺权的道路,必须,也只能继续坚持当初胡适先生提出的逐步地“改造国民政府,而不是推翻国民政府”的自由主义理念。如何改造?这就不能走以胡适为代表的“精英道路”,中国当今的自由主义者,必须以史为鉴,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发动工农、启蒙工农、教育工农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而且必须如八、九十年前的共产党人那样,在无偿地帮助工农致富和维权的过程中逐步地达到这一目的!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如果真的能够通过发动工农、启蒙工农、教育工农,在工农中普及自由主义的理念,使大多数中国民众具备了这种自己起来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觉悟和能力,尤其是能够把当前每年18万起(平均每3分钟发生一件)的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群体性动乱事件,转化为甘地和曼德拉式的、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合法地、和平而有序地争取政治权利的民主运动,那么就一定能够“倒逼”中国共产党内的中间人士支持党内政改派,来主动而有效地领导和完成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重任!这也就等于实现了现代版的胡适先生的自由主义道路——“改造国民政府,而不是推翻国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1】、【2】、【3】:郑大华:《自由主义为何没成为近代中国的选择》

http://www.aisixiang.com/data/68755.html


    进入专题: 列宁主义   自由主义   革命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971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