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格雷厄姆:指责俄罗斯并不解决美国自身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46 次 更新时间:2013-08-29 10:05

进入专题: 美俄关系  

托马斯·格雷厄姆  

奥巴马总统取消了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原定于9月的会晤,这一决定得到了美国各政治阶层的广泛欢迎。在很多普京与克里姆林宫的美国批评者看来,到了该教训俄罗斯的时候了。他们论称,要不是因为俄罗斯,不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此时应该已在美国受审,而且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也早就会被推翻,带来叙利亚内战的结束,伊朗已经放弃核武器计划,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则成了坚决与西方站在一起的民主国家。

为什么犯错的总是俄罗斯?为什么人们不断呼吁惩罚它?

的确,俄罗斯经常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克里姆林宫也很容易招来批评。普京好斗的作派,他挑衅美国时溢于言表的喜悦,还有他那日益加剧的为巩固国内地位而怂恿排外、低级情绪的举动,这些都让美国人感到不满。

然而,要求惩罚俄罗斯的激愤声讨,与该国在世界舞台上带来的现实挑战相脱节。实情是,自从二战以来,这个国家现在所构成的威胁是最小的。与美国相比,它影响国际事务的潜力不值一提。

俄罗斯不等同于苏联。它既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意识形态选择,也没有打算造出一个来。即使普京热衷于恢复俄罗斯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强者地位的梦想,中国、各种伊斯兰运动和欧洲都在该国的周边与之争夺影响力,有时甚至将争夺推进到俄罗斯本土。

当前与莫斯科的紧张局势中,冷战思维仍然起了很大作用,虽然俄罗斯早已不复当年。现在坐镇美国国家安全部门、占据国会领导地位,并引领媒体的一代,是在冷战后期成长起来的,他们还记得来自苏联的威胁曾让他们何等全神贯注。

讽刺的是,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日渐消褪的威胁,反而勾起了指责俄罗斯的诱惑,因为已经没什么人相信,这样做还能让美国付出严重代价。和中美关系不同的是,对俄罗斯并没有强劲的贸易往来或微妙的经济依存关系遭受风险的担忧。既然俄罗斯的常规打击力量越来越弱,也就不会有军事对抗的威胁。而且,即便俄罗斯仍是能在30分钟内将美国夷为平地的唯一国家,有谁会担心几句激烈言辞就能废除"确保同归于尽"(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的原则呢?

还有一个更深层、但未获承认的心理因素驱使美国人指责俄罗斯。简而言之,俄罗斯拒绝接受美国在其退出共产党主义极权政治时作为药方开出的自由市场民主制,因此让美国人无法获得冷战终极的、道义上令人满足的胜利。只有当你的敌人决定努力效仿你时,胜利才算彻底。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就是这样做的,这也是美国人回顾起那场战争时认为它是"好的"战争,并把这两个国家视为最亲密盟友的原因。

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拒绝踏上这条道路,并在俄罗斯非民主政治传统的引导下每天都在向着相反方向迈进。因此美国对俄罗斯大加指责。

然而,这种猛烈指责虽然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却使美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危害最大的是,这掩盖了美国给自己制造了多少问题,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他们能够并且应该去解决的问题上转移开,无论是保护国家机密免遭爱德华·斯诺登之流的泄露,还是针对叙利亚和伊朗制定并实施一个一致而清晰的政策。

此外,随着人们对华盛顿的政治僵局与美国外交政策的无能的失望情绪日益高涨,美国人对俄罗斯的指责也愈发激烈。换句话说,对俄罗斯的猛烈抨击程度与俄罗斯自己的行为关系不大,而与美国在解决自身问题时的进展状态有更多联系。

这些都不是说美国不应该批评俄罗斯。但评判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俄罗斯与出现的任何问题之间存在明确且重要的联系,并且美国的做法可能会改变俄罗斯的行为,从而向着确切目标前进。而取消在莫斯科的会晤不符合任何一个上述条件。

人们口中的其他那些惩罚俄罗斯的方式,比如抵制奥运会、让格鲁吉亚加入北约(NATO)、加速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也都不可能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如果美国真的想要站出来向普京传递一个信息,就应该先处理好自己国内的事务,来展示我们拥有促进自身利益所需的制定政策的创造性与智慧和执行政策的意志与技巧。

托马斯·格雷厄姆(Thomas Graham)在2004年至2007年间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俄罗斯事务高级主任。

翻译:马骢、张亮亮

    进入专题: 美俄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71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纽约时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