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陶嘉:只需记录,无需缅怀

——批《新周刊》400期《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18 次 更新时间:2013-08-06 21:08

进入专题: 八十年代  

邹陶嘉  

一向以新锐著称的《新周刊》,日前又做起怀旧梦,出了期《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梦回八十年代,所谓的理想主义年代。

这是个百说不厌的话题,也是剧组和出版商的所爱——

电视连续剧《我们的80年代》,广西人民出版社的《我们的八十年代》,老六的《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老猫的《我的故乡在1980》,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三联书店的《我与八十年代:王元化/汤一介/李泽厚/刘道玉/张贤亮/刘再复/温元凯/金观涛/李银河/韩少功/麦天枢/梁治平八十年代访谈集》,新京报编的《追寻80年代》,洪子诚的《重返八十年代》,王尧的《一个人的八十年代》,向继东的《新启蒙年代:我的80年代的阅读》,甘阳主编的《八十年代文化意识》,陈祖芬的《八十年代看过来》,贺桂梅的《“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柳红的《八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笔者认为,真实地记录一个时代,是必要的,但流于感性的盲目歌颂和缅怀,则毫无必要,并就80年代提出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

一、80年代是“文革”刚结束不久,社会禁锢得太久,稍有松动,人们便感觉这种稍微的松动带来的自由是那么刻骨铭心,这就好像干渴太久的人,递给他一点水也能带来非常解渴的感觉。换句话讲,就是自由的稀缺性带来了自由的珍贵感。实际上,与今天相比,那时的自由实际是很有限的。

二、80年代初期批判“人道主义及异化问题”,搞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思想的解放方面也是有限度的。

三、1983到1987年的第一次严打运动,很多今天看来够不到判刑的案件,竟然都从重从快地枪决了,毫无法治和人性可言。其中,我的家乡泰州也是重灾区,据说这个当时只有13万人口的县级市,一下子抓捕“犯罪分子”260多名,按总人口不分男女老少平均每一千人中就有两名“罪犯”。

四、80年代末的那场政治风波,更是国人胸口永远的痛。

五、更多的思想、经济及社会方面的解放主要发生在90年代,因此更应得到重视的是90年代。孔庆东有文章称“巫师面对自己所呼唤出来的鬼魂,往往无能为力。或许90年代就是80年代所呼唤出来的鬼魂吧。”笔者对此实在难以苟同。92年南巡讲话之后,中国迎来了一轮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各种进步要比80年代明显得多。尽管90年代中后期的国企改制,由于走了“掌勺者私分大锅饭”的权贵私有化道路,而不是一人一股的全民私有化道路,给广大下岗职工带来很多苦难,但这是改革具体路径选择的错误,是“尺蠖效应”向权力者的倾斜。不能因此就对之前的体制进行美化、缅怀,而应呼唤公平、公正的转轨之路。而新世纪以来愈演愈烈的“国进民退”则是一股大逆流。

六、中国加入世贸、融入世界的进程基本是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逐步完成的。我的母校兰州大学也在90年代末将创办于1988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系”更名为“国际政治系”,马克思主义基础本科专业被取消,转而设立了国际政治本科专业,给人带来一种融入世界、接轨国际的美好幻想。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兰州大学的国际政治系又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呜呼!此为教育领域的倒退之一。

七、90年代末、新世纪初,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带来的资讯、言论的相对丰富和宽松,也是80年代绝对不能比拟的。我至今记得上小学时,校长给我们讲“戈尔巴乔夫是千古罪人。”而我99年开始念大学时,即使老师们想洗脑,也不太可能了。一是网络的发展,二是适逢遇上了90年中后期又一轮思想解放的短阶段(许知远先生在其著作中也曾感恩,在其读大学时遇到了这么一个好阶段)。以《书屋》、《东方》和《常识》为代表的一批杂志进行了很好的学理讨论和社会启蒙。(目前这三本杂志的相关内容已被傅国涌先生编辑成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分别为《常识的立场:<书屋>文选(1996—2001)》、《回到启蒙:<方法>文选(1997—1999)》,《直面转型时代:<东方>文选(1993—1996)》。

八、目前一些所谓的名人、名家在缅怀80年代,很多只是因为80年代是他们的事业辉煌期,之后再无高峰。对那个时代的过分强调,本是“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却要硬拉着别人参加。

九、有人说80年代的人更单纯美好,我觉得刚经历过“文革”的兽性发泄,人们一夜之间突然变好几无可能。在物质不富裕的时候,大家表面互相很热情,其实是内里算计,因为物质条件所限,不算计是很难过活、过好的。眼下的人际关系表面上看确实是淡了,但某种程度上讲,由于大家的物质相对丰富些了,那种过小的算计就没有必要了,反而有了大气的可能性。其实,民风、民气自1949年之后就逐步败坏崩溃了,而不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怀念80年代的所谓单纯,真叫莫名其妙。

十、眼下中国的两种潮流,回望民国和回望80年代,如果说回望民国,并不只是回望历史,还有鲜活的样本正在彼岸,回望80年代,则几乎就是往过去的岁月里寻找慰藉,失去了再往前冲的勇气和冲劲,一步三回头。某些人回望80年代,还因为那个时代出了胡、赵等所谓的好官,中国人的清官意识又在作怪,不是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而是祈盼青天大老爷,如此,是永无希望的。只有向前看,继续激情、奋斗、奋争,国人才有希望。

    进入专题: 八十年代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5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