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光:我们还懂得“敬畏”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747 次 更新时间:2008-07-21 10:39

李炜光 (进入专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似乎已经忘了“敬畏”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了。最近,当有人提出敬畏大自然的观点时,那位著名的“科学卫士”何祚庥先生竟予以绝然反驳:“我们应减少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这位无畏的“科学卫士”可能没注意到,他正好把话说反了。不懂得尊敬、畏惧大自然的人,怎么可能爱护、保卫大自然,又怎能做到减少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科学家“无畏”到如此地步,政府官员、普通民众就更什么也不怕了,不仅不懂得“敬畏”大自然,甚至敢藐视它。大自然算老几?我们就是要“改天换地”、“改造大自然”!当代中国人“不怕鬼”、“不信邪”已经到了近乎“傻帽”的地步了。一个民族,一旦到了天不怕地不怕地步,它也就什么事情都敢干了。

问题是,你真能懂得大自然吗?你真能改造得了大自然吗?

一群蚂蚁在向远处的大山艰难地爬行,一个蚂蚁抱怨说:“大山那么高,那么远,我们蚂蚁是这么小,我们怎么可能走到那大山?谁也做不到!”此时,一只疾飞的大雁掠过,消失在天际。于是,蚂蚁同志们傻了眼,原来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如此可怜。

人类的智能当然强过蚂蚁千百倍,但在无尽的宇宙万物面前,人类仍然是十分渺小的。如果认为我们自己掌握的那点科学技术就能认知大自然的全部奥秘,我们就跟那群蚂蚁一样幼稚可笑。

多少年了,我们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从来不知道节制。高速推进的城市化,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项目,使原来的农田、湖泊、森林、草地变成了一个个巨大的建设工地,中国的大地景观正发生着“五千年未有”的变化。无知与无畏所产生的巨大勇气在任意地虐待和糟蹋这块有限的和贫瘠的土地。中国的官员们是那么迫切地想通过这些巨大无比的建设项目来建立政绩,是那么地热衷于设计、规划、“打造”,乐此不疲。

现代建设理念应当是,政府不是决定要建什么,而是决定不建什么,清楚地告诉土地的使用者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100多年前,美国的波士顿还是个小镇,城市的决策者们在土地还没大规模开发前,先期购买了郊外的大片土地,并立法保护这片土地上的沼泽、荒地、林阴道以及查尔斯河谷。如今100多年过去了,这座城市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昔日的郊外已变为市中心,而当初的那块宝贵的绿地,便成为波士顿人引为骄傲的“蓝宝石项链”。而我们的那些大上快上的项目,从来只进行“可行性研究”,没听说过哪个项目进行过“不可行性研究”。

有环境学家说,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想恢复它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相信这位有良知的专家的话。我到过西部,过眼之处,多是荒山秃岭、飞沙大漠。乌鲁木齐飞银川的飞机上,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一直到银川才看到绿洲,下面是一片荒漠。邻座告诉我,这些山有许多就在几年前还有水、有树,现在全没有了。我仔细看果然如此,山上水流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兰州市区到兰州机场的70公里的路上,两遍全是秃山荒岭。有时看见一座光秃秃的山上有几棵小树,当地人告诉我,这是由政府出钱或志愿者栽种的,天天往山上运水浇树,成本比那几棵树大多了,成片成林根本不可能。内蒙的大青山下已变成农区,要知道,大青山就是阴山啊,那首诗“敕勒川,阴山下……”,现在放眼望去,哪里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完了!当地人虽然连续多年与自然环境的恶化搏斗,中央和当地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财富,相关的报道比比皆是,但总体情况丝毫谈不上乐观,环境依然在一步步地不可阻挡地在恶化。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必须学会谦卑,必须懂得敬畏那个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全部了解的大自然。我们没有任何傲视大自然的理由。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源头,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我们融合于大自然,归属与大自然。真正的科学精神,决不会排斥对大自然的敬畏精神,而对大自然的敬畏也决不会成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障碍。

人类只能顺应、保护大自然。任何藐视、忽视大自然,不顾大自然的承受能力盲目追求增长,以致肆意破坏大自然的行为,都将无法逃脱大自然的惩罚,不管你有多么崇高的理由多么辉煌的理论都不能例外。

自然环境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了,痛心也罢,遗憾也罢,无动于衷也罢,已经遭到严重污染的大气正在一点点地吸进我们已经变色的肺里,土地沙化正以每年一个中等县的速度在向我们逼来。现在人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就是不要再继续破坏大自然,或者破坏的慢一点而已。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等着大自然的惩罚。

我们活该!

但我还是想呼吁一下那些科学家,那些官员,先停一停吧,想好了再前行。因为,那个你无所畏惧的大自然在看着你,你跑不了!

进入 李炜光 的专栏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