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互联网金融:让理财更“民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9 次 更新时间:2013-07-28 10:17

进入专题: 互联网金融  

杨涛  

虽然中国经济并未在这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太大冲击,但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已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活力与可持续性。各种“新”与“旧”的挑战纠缠在一起,互联网金融与财富管理正是其中的缩影。

一方面,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仍然存在很多“拔苗助长”后的“短板”,如现代化财富管理体系的缺失;另一方面,却同时充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要素,如与国外几乎同步出现的、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体系的冲击。

中国人的财富管理短史

进入21世纪,加入WTO后的全球化融合、房地产的商品化、银行业的股改、股市的大起大落、高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迅速分化,种种因素都激发了中国人被压抑多年的财富渴望。

2000年9月,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使得外汇理财产品成为财富管理主要工具;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首支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2月1日,建设银行在四大行中首推“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2005年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此为标志,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的财富管理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到2007年,因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中资私人银行部的成立,业界高呼面向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元年”终于到来。

然而,财富管理文化的匮乏、有效金融市场竞争与制度环境的缺位,使得无论是高端还是大众化的财富管理,都逐渐异化。一方面,私人银行“跑马圈地”已留下恶果,逐渐沦为商业银行的零售部门,距离综合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平台依旧甚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缺乏透明度和约束的发展中,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规避监管的途径和手段,客户需求往往难以被放在产品设计的首要位置。

自2012年以来,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强调一个“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到来。背后原因,一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通胀等因素引发财富贬值风险加大,跨境资产配置可能性逐渐提升,公众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迅速膨胀;二是传统金融业态边界的模糊、机构综合化经营的深入等,都使得面向客户提供“系统性、多元化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愈发变得可操作。

互联网金融开启“大财富管理时代”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理念,突如其来地震撼着传统的财富管理模式,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变得如此时髦,以至于“如同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似乎只要把互联网与金融要素沾边,就变成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在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对财富管理的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严谨地对其予以界定。

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资金的时空配置、风险管理、支付清算、信息发掘等。由此,“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亦即现代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着这些基本功能的落实。有鉴于此,互联网金融给财富管理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激发了主动财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大众化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更大满足。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心化”、“民主和分散化”等特点,新的信息与金融技术,不仅使得资金供给者(财富管理需求者)与财富管理媒介更容易对接和配置,而且使原先只能被动接受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服务的公众,以及难以投资门槛较高的财富管理产品的普通人,都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财富管理活动。

例如,在近期货币市场基金的网络化销售逐渐流行之际,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把零散的资金投入其中。其中,支付宝公司推出的“余额宝”,就满足了许多网络购物者在资金待用闲暇之时,运用主动财富管理获得额外投资回报的需求。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通过互联网化、电子化、虚拟化的发展,不仅能创新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更容易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而且可以开发和培育更多适应“E时代”的客户,在传统薄弱环节以低成本开发潜在客户(不用设立分支机构和配置营销人员),如满足广大的农村领域财富管理需求。

第二,通过技术与财富管理的有效结合,赋予了财富管理工具全新的吸引力。例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者可以刷货币基金卡进行消费支付,刷卡后货币基金的赎回资金自动被划拨到消费商户的账户中,这样大大增加了货币基金的功能,促使大批投资者将零散资金投资到货币基金上。

去年底以来,中国一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也推出了基于证券资金账户、货币基金的消费支付服务,让投资消费两不误。可以预见,这一基于支付领域的工具创新,将会对证券和基金业产生深远影响,并深刻改革居民的投资与财富管理需求结构。

再比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居民财富管理活动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成本,智能手机的兴起让理财者能实时通过APP应用、移动互联网办理业务,社交媒体的出现让理财者能够实时与财富管理机构互动。同时,互联网的最吸引投资者的另一个优势,是把财富管理服务的流程完整展现出来,服务更加透明化、标准化。

第三,促使财富管理工具的平台化融合成为可能。互联网加速了混业经营时代的降临。随着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程度不断提高,有的机构会越来越专业化,有的可能会转向金融控股或银行控股集团。互联网信息和金融技术飞速发展,一是促进了以支付清算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融合,二是使得网络金融活动同时深刻影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传统业态,并且给其带来类似的风险和挑战,由此,使得涵盖不同金融业态的大财富管理平台在制度和技术上逐渐显现。

另一方面,除了第三方财富机构,互联网时代还促使新型企业也逐渐加入到财富管理的产业链中。例如,通常认为互联网公司拥有较大的粘性用户和流量,一旦互联网公司获得资产管理牌照,可能颠覆传统的行业格局。实际上,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财富管理平台将逐渐跳出传统模式,如投行、信托、资产管理平台,或多层次资金池平台,而成为面向机构、企业、个人等不同客户,提供融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增值服务、消费与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与消费服务超市型”综合平台。

第四,降低了特定融资风险,并使新型的融资与财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近年来,欧美发达经济体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对于许多拥有闲置资金的人就提供了一种新型财富管理模式,在这类金融服务网站上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资金借入或借出,整个过程无需银行的介入。其便捷自助的操作模式、低廉的费率、透明的信息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已经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强烈冲击。美国的Prosper和英国的Zopa是其中的两个成功例子。

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众筹融资,使得创业者有可能摆脱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等)的局限,从认可其创业计划的大众手中直接筹集资金,也使得消费者能够在主动参与到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同时,实现了新型的财富管理和投资。

第五,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掘与整合,形成更准确的客户定位。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支撑,而信息又是信用形成和金融交易的基础。例如,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往往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发掘,可以充分展现小企业的“虚拟”行为轨迹,从中找出评估其信用的基础数据及模式,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诸如此类的创新,能够为财富管理机构的资金运用开拓空间,形成新的良性投资回报与循环。

此外,互联网时代也对商业银行提出挑战,因为金融数据的快速增长和高处理成本,导致数据处理模式必须有所改变。银行除了关注内部数据,还需要纳入互联网数据,包括银行客户的痕迹和行为,从中分析出客户的风险喜好、投资偏好、个性特征等。将传统金融机构、支付企业、互联网企业的有效数据整合,可以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财富管理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使得传统金融“走下神坛”,并非与其对抗和完全替代,也不应被树立为新的“金融神话”。它只是从根本上完善了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有助于一个贴近各类客户需求的、灵活多样的财富管理时代的到来。

    进入专题: 互联网金融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61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