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最“养眼”的风景——《世说新语》品读之五十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66 次 更新时间:2013-07-15 11:33

进入专题: 世说新语  

戴建业 (进入专栏)  

羊公还洛,郭弈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见,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世说新语•赏誉》

有些人听起来名声震耳,一见面后就叫人兴味索然;有些人暂时默默无闻,一会面就让人一见倾心。前一种人浪得虚名,一经接触就知道他“不过如此”,后一种人深藏不露,了解越多就越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则小品中令郭奕三见三叹的羊祜,无疑就属于后一种人。

先来交待一下郭奕(字太业)。郭生于太原曲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累世旧族”,三国时大名鼎鼎魏将郭淮之侄。史称奕“少有重名”,仕晋历任雍州刺史、鹰扬将军、尚书等职,当世很多朝臣都出其门下,生前山涛称赞他“高简有雅量”,死后朝廷赐谥曰“简”,诏令中称“奕忠毅清直,立德不渝。”

再来看看羊祜(字叔子)。羊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出身于汉魏时期的名门望族,祖父羊续汉末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则在曹魏时期任上党太守,母亲是汉末名儒蔡邕的女儿,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继室,史称“景献皇后”。他小时就为长辈所看重,认为将来“必建大功于天下”,后成为一代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曹魏时期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从事中郎等职,仕晋历任尚书左仆射、车骑将军、镇南将军,死后追赠“太傅”。晚年都督荆州诸军事期间,积极发展当地的经济,注重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与吴国修好,一方面 “缮甲训卒,广为戎备”,暗中为攻打吴国做准备,灭吴之日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晋武帝捧杯流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他许多利民措施让百姓受惠,死后襄阳为他修了羊公碑,后来又称为“堕泪碑”,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赞颂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陆游《水调歌头》更称“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这则小品写郭奕与羊祜三次会面,通过郭奕之口来表现羊祜的才能与人品。作者的手法特别高明,要塑造的主角一直没有“出场”,全由第三者的赞叹来表现他的形象。古人把这种写法叫做“背面傅粉”。

郭奕作野王(今河南省沁阳市)令时,有一次羊祜回到洛阳,正好要途经野王县。等羊一到野王县界,郭奕便派人把他留下,郭本人随后前往迎接。“要”此处是拦截、遮留的意思。两人一见面,郭奕就忍不住脱口赞叹道:“这羊叔子哪里不如我郭太业!”史称羊祜博学多才,又长于论辩,身长七尺三寸,风姿俊朗。郭可能是被羊的风采和谈吐迷住了,刚见面就对羊交口称赞。接着郭又前往羊的住处拜访,对羊祜的才情、气度、志向和眼界有了更深的了解,没过多久回来又赞叹道:“羊叔子可不是一般的常人,比我郭太业强多了!”等羊祜要离开野王县时,郭奕对他已经依依不舍了,送了他一整天还舍不得回来,一下子送到几百里开外,还因为擅自离开自己的辖境而免官。羊祜一生不愿“委质事人”,立身刚正廉洁,自奉清俭朴素,禄俸所资不是赡给了亲族,就是赏给了军士,他死后家无余财。羊祜安贫乐道和笃重朴实的儒者风范,可能给郭太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一回到家就赞叹道:“羊叔子哪里不如颜渊!”汉以后祭孔时一直以颜渊配享孔子,颜后世尊为“复圣”,郭奕把羊祜称为当世的颜渊,他对羊的推崇真可谓无以复加了。

郭奕三次见羊祜的三次赞叹,对羊祜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羊祜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固然越来越高大,郭奕本人给人的印象越来越好。他们相识的时候,羊祜还没有任何政绩,自然也没有什么政声,郭仅仅三次见面就能识其胸中丘壑,一方面说明羊祜的确胸罗万象,另一方面也表明郭奕有知人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郭奕的确是一位智者,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

认识别人要智慧,赞美别人要雅量。心胸狭窄的人发现别人超过自己,很快会心生妒忌,甚至可能去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郭奕第一次见到羊祜时,只说“这羊叔子哪里不如我郭太业”,还觉得他们二人可能旗鼓相当,第二次见面后他就承认“羊叔子比我郭太业强多了”。像郭奕这样的名士,公开承认己不如人,这需要一种坦荡的襟怀,需要一种面对真相的勇气,也需要一种对自己的自信。郭奕是一位智者,同时也是一位君子。

人是万物的灵长,是上帝最美的造化,我们常常旅游世界各地去看风景,却对自己身边“人”这道最美的风景视而不见。如果学会了认识人,欣赏人,赞美人,你的同学、同事、同乡、朋友、师长、亲人,可能都是“养眼”的风景,他们不仅能让你身心愉悦,还能让你灵魂净化,让你的增才长智。俗话说“小人眼中无圣人”,不要总是盯着别人脸上的黑痣,要像郭奕那样发现别人出群的才华,发现别人高尚的品德,发现别人迷人的个性,你越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别人就对你越有“好处”。

进入 戴建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世说新语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72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