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从玖:深化改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7 次 更新时间:2013-07-02 20:39

进入专题: 金融生态环境  

朱从玖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提出以来,浙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对浙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十年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概念的提出,把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大大提升了研究金融问题、设计金融改革和深化金融发展的系统性和客观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也提升了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中介机构对自身工作与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性认识,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力促进浙江金融业发展

浙江省陆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不大,但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到目前为止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省份。从历史上看,浙江具有厚重的商业文化,历史上的永嘉学派就主张义利兼顾、以利和义,这一理念对浙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历史基础。

多年来,浙江省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注重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从数据上看,在投资方面,2012年浙江省投资总量达1.7万多亿元,同比增加了21.4%,其中,纯民营的投资占到62%,这个比重是比较高的。浙江的金融机构也具有同样的特点,金融机构单体不大,但是总部数量在增加,法人金融机构中民资占股本的比重达到74%。

同时,浙江金融业还有一个特点,即除了有组织的、规范的正规金融机构比较多之外,来自民间的、很难统计到的,发生在个体之间的、私下约定的民间借贷很活跃。发达的民间金融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非法集资是多年来浙江金融领域的老问题。高发的非法集资案件,带来复杂的金融风险处置问题,因此,浙江司法体系高度重视金融债权的处置,非常重视保护各类债权人的利益,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重视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金融纠纷的做法。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金融司法问题同样被摆在重要位置,温州借此专门成立了金融仲裁院、金融犯罪侦查支队和金融法庭,这一做法在全国并不多。整体上看,浙江是一个讲诚信、重信用的区域,很多金融机构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这与浙江良好的金融环境不无关系。

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推动的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于2012年启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三农”建立信用档案,这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服务“三农”,除了尽量增加抵押品和担保品外,一定要在信用方面挖掘,让“信用”变得有价值,加强金融机构依赖信用基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是未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方向。

浙江小微企业多、民营经济发达,政府部门非常需要、也鼓励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因此,长期以来浙江形成了非常好的金融机构创新氛围,创造了一些新的信贷模式,比如路桥模式、桥隧模式,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信贷工厂、网络金融等,2011年以来针对担保链风险,浙江的金融机构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一些新的信贷方式,比如无还款续贷、循环贷等等,给小微企业贷款提供帮助,防止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针对丰富的林地资源,浙江省全省对林权的抵押放款大约有100亿元,绝对数额虽然不大,但是对农户来讲是不小的数目。此外,浙江有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陆域面积的2.6倍,由此,很多银行也在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不论是基于历史原因,还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在这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浙江金融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浙江的金融总量相对较大,贷款余额仅次于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二,有着丰富的金融业态,拥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比如,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仅次于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二,虽然“个头”不大,但个数很多,超过300家。浙江的中小微金融很活跃,仅台州就有三家知名的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和台州商业银行,类似这些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银行,在浙江全境来看都比较活跃和发达。

总体来讲,在过去十年当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提出以来,浙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对浙江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理性看待浙江银行业不良资产率攀升

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浙江省的银行不良资产迅速攀升,截至2013年4月末超过1060亿元,不良资产率达到了1.66%,上升得比较快,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良资产率上升直接的原因就是小微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出险风险,出现了小微企业主“跑路”等现象。

对于近年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快速攀升的现象,首先,有浙江省自身发展特点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浙江省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过度依赖负债,负债率、杠杆率高。从金融角度看,浙江省的资金流转存在一定程度的脱实向虚,不少人热衷于炒房、炒绿豆、炒大蒜、炒矿等,对于这些问题,浙江省政府不回避,直面这些问题。同时,脱实向虚也反映了浙江的市场主体单位组织化、规范化和透明度相对较差,浙江经济单位众多,但全省约350万个经济单位中将近250万个在企业组织形态上仍属于个体工商户,小企业透明度较低,规范性较差,防范风险和管理风险的能力较弱,这对银行来讲是有风险隐患的。浙江金融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由于民间金融发达,浙江小微企业主除了从银行获得贷款外,也大量地使用民间借贷资金,在我们所处置的金融风险案例中,几乎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使用了民间资金,但是金额多少,银行并不知情。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金融的特殊性。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浙江小微企业多,但高端产业不多、不突出,低、小、散、弱是目前浙江产业发展的弱点。

其次,银行业不良资产率高启和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国的共性问题,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爬坡过坎、风险加大。总体来看,全国经济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总量,对质量和效益不够重视,金融服务存在脱实向虚,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金融机构资金多轨制以及利率的畸高或畸低等。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快速攀升,不仅是浙江特有的问题,也反映了全国的共性问题,值得普遍重视。

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来看,浙江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快速攀升,问题暴露得快而充分,恰恰反映了浙江经济包括金融领域的市场约束力比较强,不会捂盖子。因此,良好的金融生态,使得浙江的金融风险问题得到及时反应,也便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更早地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浙江省有信心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妥善化解风险、处置不良。首先,浙江省经济和金融发展总体是强健的,2013年第一季度浙江经济增长率达到8.3%,贷款等保持较好的增长;截至2013年4月,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资产1060亿元,而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浙江的利润是1200亿元,对应这些不良资产的拨备超过1500亿元。因此,综合而言,浙江省各类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资源是充分的。其次,浙江省司法部门保护金融债权的态度坚决、执行有力。目前,司法部门已有专门的机制应对此事,各级政府也采取多种措施帮扶企业处置不良,即帮扶那些受到突然的资金链、担保链的断裂而可能引发的非正常波动,以防止引起更大的债务风险。除此之外,浙江省政府也重视通过金融改革来完善浙江的金融发展机制,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包括舟山新区建设以及义乌国际商贸改革所必需的金融发展改革的安排,都被纳入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视野中,通过改革营造更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经济金融发展机制。

加强浙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第一,建立科学、规范的金融和企业的关系,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篇文章。其中的重要方面是,大量的规模已经很大的个体工商户要转为企业,增加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一部分小微企业要提升发展,即所谓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以此形成规范、透明的实体经济主体,为金融业服务提供更好的基础保障。

第二,通过创新驱动、并购重组、引入私募投资和公司上市促进浙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为金融业服务提供更大的空间。浙江经济发展中存在负债率高、杠杆率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负债方入手,一个是从资产方进行收缩。由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资产方的收缩相对困难,因此,可以置换一部分负债为股本,或直接增加股本,由此降低经济发展的负债率和杠杆率。

第三,建设信用浙江,推动金融体系,即各类金融机构,包括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等成为信用浙江建设的主体,要让金融机构在信用浙江的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通过金融机构树立现代金融的理念,拓展金融服务,创新业务,为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探索经验。

第五,推动金融机构针对浙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破解。浙江为什么存在这么多的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如何化解?我们观察到,浙商的特点是其创业和展业走遍天下。从贷款余额与GDP的比例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1.2左右,而在浙江,贷款余额与GDP之比达到1.7,简单地推算一下,浙江可能有接近0.5个比值的贷款用到全国各地去了,其中还不包括民间融资。浙商的这一特点对金融机构管理授信、管理客户贷款提出了新的课题。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为浙江的企业发放贷款,不仅要看它在浙江的产业和企业,还要看它在全国的产业和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有可能在全国其他地方被用作资本金,再加上当地银行的配套贷款,企业的总负债规模可能会很大。因此,各家金融机构在浙江的业务开展和授信管理需要考虑到浙商的这一特点,延伸信贷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第六,巩固金融司法成果,在地方金融法规建设和金融司法方面做深度探索,进一步夯实浙江的金融法治环境。■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朱从玖

    进入专题: 金融生态环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31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