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代恒:试论民营企业在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0 次 更新时间:2013-06-27 22:18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中国梦  

朱代恒  

【内容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落实在经济层面上,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梦。而民营企业作用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中国梦在经济层面上的内涵与特征入手,通过分析民营企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发挥其社会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民营企业、作用、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在中国梦实现的进程中,究竟发挥了何种作用,处于何种地位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国梦所包括的经济内涵。

一、中国梦的内涵特征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在宏观的国家民族层面上,中国梦的内涵包括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在微观个人的层面上,中国梦又具有实现人民幸福的特征。

经济是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基本主题。从中国经济升级的角度看,中国梦是经济转型之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安居乐业之梦,是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梦,也是改革发展之梦。

(一)中国梦是经济转型之梦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基础主要是以规模和总量为标志。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国梦,更多地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当然主题。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动力来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需求包括外需和内需。从外需来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长期低迷,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国内生产的大量产品和服务要靠大量出口来消化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内需来看,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投资方面,过去投资机会多,钱少,逼得大家到处去招商引资;现在,手里有钱了,却找不到投资机会。没有新技术、新产业,技术发达国家又不转移高技术,钱不知投向哪里。没有结构升级的空间,在原有产品结构上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就会带来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浪费还不可持续。消费方面,由于投资和出口的疲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要。而国内消费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小,原因主要是分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从大的分配格局看,国家和企业收入逐年上升,挤占了居民消费。国家统计局2000至2010年资金流量表显示,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53.3%下降到47.8%;在国民收入中,政府收入占比由14.5%提高到18%;企业收入占比由17.9%提高到21.6%;居民收入占比由67.6%下降到60.4%。另一方面,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有钱人花钱,绝对数大于穷人,占收入比却低;没钱的人收入少,对未来没信心,因而不敢花钱。

从生产环节来看,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土地越来越贵,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原材料越来越贵,环境束缚越来越严重,要素成本在上升,外国放慢或停止转移技术、产品的速度,低端生产环节越来越守不住。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验看,出路只有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靠更高的生产率来消化高成本。只有生产率的提高超过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才能生存下去,发展下去。形势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主要是:从外延型增长为主升级为内涵型增长为主的经济发展;从低劳动成本、低附加值为主升级为知识型劳动和较高附加值为主的技术推动型的经济发展;从过于依靠外需拉动的速度型增长升级为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的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从过于依靠投资拉动的速度型增长升级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速度和效益有机结合的内生增长型的经济发展;从高能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升级为更有效利用资源、环境得到更好保护的经济发展。创新,是中国梦的动力之源。活力,是中国梦的生动体现。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能否提高,根本出路在创新。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从国际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涌动,美欧国家再工业化来势凶猛,既带来了挑战,也送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真正的创新都是逼出来的。创新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科学技术,另一条腿是制度环境。通过不懈的努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让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让创新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创新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的第一驱动力。中国的创新梦,还在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发展活力,培植鼓励创新、敢于质疑、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二)中国梦是安居乐业之梦

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安居乐业梦决定着中国梦的“成色”。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就是要扩大内需,以更高的标准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日子。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梦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中国梦是改革发展之梦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升级的动力之源。中国经济升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从世界正反两方面经验看,跨入中等收入门槛后,是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矛盾多发期、凸显期。面对爬坡过坎,从制度层面分析,政府的自身改革至关重要,其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政府职能转变慢,干了许多不该干的,管了许多不该管的,致使市场失灵。分配稀缺资源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里,不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而政府又缺少法律的约束和有效的民主监督。企业要获得项目、土地等资源,不能通过正常的市场公平竞争获得,不是比谁的效率高谁就拿项目,而是权钱交易,按腐败指数分配资源。结果,社会效率低下,政治严重腐败,经济长期停滞。而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市场配置资源方面、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方面、反腐制度建设上都很下工夫。可见,改革有多重要。有专家形象地说,过去我们是铺摊子,今后则是要上台阶。显然,上台阶对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会有更高的要求,聪明的政府、有效的市场和公平的发展机会,正是中国下一步改革所追求的核心目标。

5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年度七大重点改革和五项需继续深化的改革,勾勒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体制保障。《意见》第一条就是行政体制改革,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关系,做好职能转变。概括地说有三点:一是减少审批,向企业让渡自主空间;二是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并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向社会让渡自主空间;三是下放投资、项目、转移支付审批权限等,向地方政府让渡自主空间。审批多,说明政府干预多,而事前一打审批,抵不上一项实实在在的事后监管。事前审批意味着“权”,事后监管意味着“责”,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发展,是中国经济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过去1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梦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梦想。13亿中国人民走繁荣富裕之路,本身就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国经济社会越发展,也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的经济升级,是开放的升级。我们要继续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思想文化,发展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开得更大。中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梦想在望,中国经济升级在望,中国人当自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梦落实在经济层面上,就是中国经济转型之梦、人民安居乐业之梦、改革发展之梦。那么,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中,是否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二、民营企业的现状、作用及重要地位

根据《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说明我国已经在法律上明文规定并确立了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有经济和必要的补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012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万户,创造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的10万户发展到3756万户,资金数额达到1.62万亿元;私营企业从1989年的9万户发展到967.6万户,注册资本(金)25.79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44.6万户,注册资本(金)10.9万亿元。

在2011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长白山)研讨会上。前吉林省委书记、现任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说,“民营经济不仅堂堂正正登上了中国经济的舞台,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富裕人民群众的重要源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可见,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1、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各国都把就业当作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其原因在于,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之梦的重要保障。

截止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近2亿人,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岗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2012年5月25日在兰州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已成为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多数群体。

民营企业能够吸纳大量的新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应对就业危机的首要问题。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对经济资源的占有更少,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民营企业由于机制铃铎,即使在经济危机实际,也同样能够吸纳劳动力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有企业的工作岗位可能和某些福利待遇一般要比民营企业稳定。但到了经济不景气或在采用了新技术后,大型国有企业往往可能解雇部分职工或者停止招收新职工,而民营企业却能及时转产,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量多而广的就业机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的大公司不断裁薪减员,但是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却没有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哪里的中小企业非常具有生命力,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在我国,民营企业绝对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可以提高就业水平,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国企钙粉中大量下岗人员造成的压力和阻力,加快减员增效的进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河北省把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实施光彩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诸如邢台市光彩会组织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了460家国有企业改革,河北正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以租赁、买断等方式成功参与了灵寿化肥厂、平山化肥厂、无极翼中化工总厂的改制工作,使频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大量的新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

今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人数将达到2500万的高位,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就业压力极大。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充分吸纳,无疑使具有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的。

2、民营企业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非公有制经济,即民营企业年均产值增速超过20%。这说明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民营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以上;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完成的[⑥]。另外,我们再来看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根据资料显示,单从工业上来看,2001年上海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8.61%;而200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5%来自当地的个体私营经济。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1998年为53.57%,2007年增加到69.37%,可见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此来发挥他们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民营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从引进外资来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同属于非公经济企业;从出口创汇的角度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件等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产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小民营企业更能发挥其灵活特点,生产适销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

5、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民营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民营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据《湖北省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显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70多户,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达820亿元;“十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5%,湖北省专利的2/3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3/4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与此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型国有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丢冒风险。而民营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我国民营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可以说,我国经济转型之梦的实现,离不开民营企业的技术支持。

6、民营企业是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加快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个繁重、艰巨任务的解决还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民营企业——乡镇民营企业,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乡镇民营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乡镇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二是乡镇民营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为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850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所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可见,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三是民营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事实上,哪个地区的民营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的基础。

7、民营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国企改革,首先,如前所说,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下岗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资料显示,“十五”期间,湖北全省有1.5万家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34万职工转变身份,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转换,释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其次,国有中小型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改革为国有大企业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国企改革没有太多的经验和先例借鉴,前期可以通过借鉴中小企业改革试点获取的经验,这样国企改革不仅规避了很多风险,而且提高了改革效率。第三,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变与发展的催化剂。广大中小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给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大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扩大研究和开发支出,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从而中小民营企业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不断拓展出适应发展需求的新产业,特别是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些地区如上海、广东,要把以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逐步调整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使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第二、第三位,这就是“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有调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公有制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排斥在外。前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扩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收益。”这个论断十分明确的指明了民营企业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民营企业的地位。

三、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尽管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全如人意。在2008年,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为标志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的“倒闭潮”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及民企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我国民企的存活周期一般仅为3至5年,能够脱颖而出并做强做大的民企寥寥可数。这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无疑是严重阻碍。在笔者看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

美国金融风暴向全世界漫延从而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直接导致国际产品市场急剧萎缩。早在2008年前,我国产品出口多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08年增幅只有8%左右,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双双下降,出现了负增长[15]。这样,受第一波冲击的就是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其中,生产玩具、服装、纺织、鞋类、家具、文体用具等人民生活必需品企业大部分倒闭。浙江省温州市和广东省东莞市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中小企业集聚地,据温州市经贸委对全市重点乡镇的调查,共有2万个企业完全倒闭,东莞也有近万个企业倒闭

同时,国际市场萎缩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型民营企业出口下降,这一方面导致企业被迫将产品转为内销,带来了过度竞争,从而使内向型民营企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导致那些专为出口产品的提供原材料与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开工不足。同时,所有相关企业都会因产量减少而相应减少员工数量,工资数量的减少必然影响消费品市场。加之,在此前形成的房地产市场因价格过高造成的市场低迷,以及因宏观调控影响了一些大型项目的进度等,更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而我国民营企业几乎全部都是处于产业链条的某一部位,产业链条的断裂就意味着企业市场的消失。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6月底,全国有6.7万户民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迅速蔓延传导并累及我国经济,使原本已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困难。

(二)、社会诚信力低。

面对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大好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相继发展起来,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保证企业素质的同步提高。企业素质的参差不齐使部分企业在竞争中采用压价、合同欺诈,虚假报表,价格陷阱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得其他部分民营企业迫于同类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只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只求获取订单数量而不顾产品质量,最终无法保证质量。这些做法对企业的诚信构成严重损害,导致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缺失危机,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也使得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三)、企业融资困难。

对民营企业来讲,另一个也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是融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靠自有资金是不够的,企业发展要融资,一方面是靠银行的间接融资,另一方面是靠股市的直接融资。

首先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对民营经济无论从观念上、体制上还是技术上,对民营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不如国有企业,再加上企业本身的公信力不够,对一些中小企业,银行担心对他们的贷款无法收回而不予借贷,致使企业无法融资。其次是国家银行不太愿意给私人贷款,认为给私人贷款是方向性错误。大银行不太愿意给小企业贷款,嫌麻烦,贷款成本高,因此尽量把款给大企业,一贷十个亿。

至于靠股市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上市受到很多限制,中国现在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主要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很少。使得民营企业靠股市直接融资也也显得困难重重。

(四)、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用人唯亲的管理,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五)、管理水平、设备科技含量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家族式”的管理机制加上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此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六)、政府管理体制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还需进一步理顺。

在体制方面的一些制约因素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

1、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2、政策不到位,信息渠道不畅;3、行政审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损害公民权利的问题制度,有些还成为腐败的温床;4、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存在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统计口径不一;5、基层行政执法单位执法素质差、执法混乱,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针对性措施,仅仅迫于舆论压力,才使用简单的、粗暴的行政手段,严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挫伤企业家的积极性。

民营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快速的、稳定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和外部的各种障碍,也使其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缺乏民营企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势必也将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走出困境。我个人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影响。

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还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和完善。

(二)、正视挑战,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真正转变。

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解放思想,树立与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观念,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的真正转变。

(三)、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执法情况组织大检查,责成有关部门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同时研究出台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具体实施办法。

(四)、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要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企业规模、环境、装备水平以及产品档次和质量的内在差异,实质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差异。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装备,成为技术创新和开发投入及推广的主体;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

(六)、继续发挥政府在发展民营企业中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入WTO后,民营企业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依然是影响民营企业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政府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变弱化的调控管理职能为高效的服务职能。政府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即领导者和服务者。政府必须给予制度支持、技术支持、信息支持、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支持。

(七)、健全诚信体系,改变歧视观念。

现在大量的失信行为之所以暂时能够得逞,就是应为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机制。然而,我们诚信体系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诚信体系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当务之急就是应该抓好三个机制的建设。

这三个机制包括:

1、信用公开机制:政府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单位等,应该在保护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信用公开机制。

2、信用产品供求机制:社会诚信体系的运行需要好的信用系统,信用系统的服务,要通过政府鼓励示范,增强用户意识,培育和形成市场需求。市场中的各种交易行为通过信用产品的辅助决策,达到规避市场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目的。

3、信用褒扬机制:包括信用管理部门通过管理,严格关注有失信的市场、单位和个人,为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减少因诚信缺失而提高的交易成本。

除此之外,在完善上述三个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披露和曝光的力度。以此来改变人们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态度,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八)、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出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第一,理顺税制,减少重复征税,取消按所有制划分的差别税收政策。对新创办的民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转型的改革。第二,增加财政支持。国债贴息范围应由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扩大,取消享受技改贴息优惠政策的企业所有制限制,技改贴息要坚持技术进步的标准,对国内企业(不分所有制)只要技改投资项目确实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准、市场前景良好的都可给予贴息优惠,要特别重视对装备工业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其他可以带动结构升级的技改项目的贴息支持;有重点地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或财政贴息,带动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第三,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制定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专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规范经营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第四,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具备必要条件的民营企业运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手段进行直接融资,上市核准应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四、结语

30年来,中国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民营经济取得的长足进步表明,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成功,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正在从政策推进转向制度保障,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中国经济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个位数增长,但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注重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重要历史转折点,民营经济将出现数量的加速扩张和质的全面飞跃的双重景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民营经济将会大显身手,成为中国经济再次腾飞的中流砥柱。

作者为重庆原野律师事务所主任(一级律师)

该文2013年6月10日、14日发表于重庆法制报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中国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518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