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炜:致校长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14 次 更新时间:2013-06-18 20:38

进入专题: 人文学科  

阮炜 (进入专栏)  

尊敬的李校长:

我作为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人,一个来深圳大学已二十四年的资深教师,就"荔园优青"、"优秀学者"和"领军学者"评选和认定办法一事,向您陈述一些个人意见。

对于您在努力提升我校地位,使之朝研究型大学转型,以在十年内进入全国五十强,广东省前三甲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我感到振奋,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真诚地希望我校的宏伟目标能够如期实现(我属于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归国博士,1986年便取得了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实际上,这是每个深大人的利益所在,是每个深大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但是,我认为学校在操作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妥之处,可能产生不良效应。作为外国语学院教师,我从人文学者的角度表达一些疑议。

第一个不妥是,把人文学科(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混同于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传播、管理等)。比如以文章认定"领军学者"的条款标明,所需三篇顶级刊物至少必须有一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可是,此刊是社会科学刊物,不是人文学科刊物,从前可能不太纯粹,最近两三年已变得非常纯粹,人文学文章几近绝迹,而外国语言文学方面的文章不是最近几年而是从来就没有发表过。是我国文史哲学科水平下降了吗?当然不是。相反,我国人文学科水平提高了,只不过这种提高并非由《中国社会科学》来反映,而是由《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等顶级人文学刊物来反映的。因此,把《中国社会科学》当作社会科学顶级刊物,是可以的,但同时也把它视为人文学科的顶级刊物,则犯了常识性错误,也会严重打击人文学者的积极性。本条意见也适合SSCI。暂且不论外国刊物是否有一个立场问题,也不论国外著名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牛津、剑桥等是否真正看重所谓SCCI(据了解,像港大这种亚洲排名数一数二的大学,人文学科并不规定SSCI一类刊物或其他任何刊物为"顶级刊物"),即便没有这两类问题,SSCI刊物最多也只能视为社会科学顶级刊物,而不能同时也视为文史哲顶级刊物。把SSCI刊物当作人文学科顶级刊物,也会严重打击人文学者的积极性。

第二个不妥是文章至上论,"领军人物"认定办法尤其如此。太过看重文章的作用,把著作边缘化或完全排除在外,甚至把三篇顶级刊物文章当作终极标准以衡量人文学者的成就,又犯了常识性错误。由于人文学术必得"著书"才能"立说"。这就是为什么一提到钱钟书,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的《管锥篇》、《谈艺录》;一提到熊十力,人们马上会想到他的《新唯识论》、《体用论》;一提到福科,人们马上会想到《规训与惩罚》和《性史》;一提到萨伊德,人们马上会想到《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这些大师没有写过文章吗?当然写过,但其著述中被广泛阅读、广泛引用、产生广泛影响的,肯定是著作而非文章。随便查阅一下国内外人文学术成果对大师们的引用情况,便一目了然,因为所引用的绝大多数是著作而非文章。当然,当前国内学术生态紊乱,很多人著书不是为了"立说",而是为了评教授,很多质量很差的书也出版了,这是文章至上论出笼的根本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认真著书者大有人在。所以,不能因噎废食,把洗澡水与婴儿一起泼掉。合理的评估方法是,文章和著作都得看。应当不厌其烦、不惜成本,花大力气把我校的优秀人文学著作和文章都送到顶尖学校(包括境外学校)的专家学者那里去评审,以期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估。

第三个不妥是项目至上论,这突出地表现在凡主持"国家重大项目"者,自动获得"领军学者"身份认定上。对于大多数理工学科来说,项目至关重要。对于某些社会科学学科而言,项目也有必要,没有项目,一些重要的田野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搜集便不方便进行。然而人文学科大不一样,没有项目照样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何以见得?因为项目就是经费,而没有几万元资料费,人文学者的论著和文章却照样可以写。人人心知肚明,只要有一支笔和一台电脑,人文学者就可以利用图书馆(我国有国家图书馆,香港、内地很多大学图书馆也藏书丰富)和网上资源进行研究和写作。事实上,大师们的成果都不是用项目搞出来的。稍稍浏览一下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网页,便不难发现,那里人文学者根本不展示项目,也不在乎项目,而只标明论著或文章(参附录)。退一万步说,即使项目的确能够促进人文学术,也应看重最后成果而非项目本身,尤其是不能把有项目与否或有某种项目与否当作衡量学者价值的终极标准。今年我校拿到省重点学科的文科单位明显多于理工科单位,也说明项目对于文科尤其是人文学科并不那么重要。

第四个不妥是不尊重学科规律,规定"荔园优青"、"优秀学者"、"领军学者"研究成果限定在近五年。人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遵循这种学科规律,即,学者必须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才谈得上"创新",或者说任何"创新"都应基于对既有知识的传承。这与理工科和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 - 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便能就实际问题拿出实际的解决办法,并不需要太多的学术积累 - 有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人文学术生产周期比理工科和社会科学长得多,研究成果的时间性也因而比理工科和社会科学成果弱得多,并不存在几年一过学问便过时的问题,优秀成果甚至流传千古。所以人文学术成果不应该像"荔园优青"、"优秀学者"和"领军学者"评选和认定办法那样,被限定在"近五年"。

学校推出"荔园优青"、"优秀学者"和"领军学者"评选和认定办法,是为了选拔、认定或引入真正优秀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从而激励教师们努力搞研究。可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一口吃不出大胖子。有关方面对于人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否则用心虽好,却事与愿违。衷心希望李校长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敦促有关方面尊重学科规律,尊重国际惯例,多做调查研究,尤其要对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大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评估办法多做调查研究,从而拿出一套尊重学科规律、合乎常识、合乎国际惯例的认定办法来。

此致

敬礼!

阮炜(院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

进入 阮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人文学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892.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