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倾听时代的呼唤——《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三卷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00 次 更新时间:2014-12-18 15:47

进入专题: 知识分子  

杜光 (进入专栏)  


三年前初次接触杨伟东先生,听说他准备采访500位当代知识分子,编著一套丛书,颇为他的雄心壮志所激动,但同时也有些担心,如此宏伟的计划,本来应该是由国家或研究机构来进行的,现在却是公民个人在组织操作,是否能够如愿完成?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一、二两卷出版之后,第三卷已经编就付印,第四卷也大体就绪,这一套很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巨著,正在杨伟东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排除有关部门多次约谈警告,甚至抄家的干扰,有条不紊地编辑出版。钦敬欢快之余,深为好书难产的文化环境而太息。


杨伟东采访的对象,多数是各行各界的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知识分子不能构成为一个阶级,只能算是一个阶层,因为它必须依赖于特定的阶级,才能生存并发挥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偏见。固然,在王朝科举时代,知识分子的主要出路就是成为官吏,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进入近现代后,知识分子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他们散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凭借自己的知识,既养家糊口,又服务社会。知识就是他们的资本,也是他们最大的共性。知识使他们眼界开阔,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感和推进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这些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他们可以成为一个独立阶级的基础。


在近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先进群体,一直充当着社会变革的先锋。维新运动、五四运动就不用说了,1957年反右运动前夕对时政的批评,1976年的“四五运动”,1986年的“自由化”高潮,1989年春夏之交的群众运动,推动者、主导者主要都是知识分子。这些运动本质上反映了前进还是倒退、民主还是专制的矛盾与斗争。“8964”后,知识分子集体失声,但事变也促进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反思。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里,许多知识分子通过对半个世纪的教训的埋头思考,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国家,也重新认识自己。进入新世纪后,这个趋势没有终止,仍在继续发展。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浴火重生的重大关节点。


知识分子阶级的反思和觉醒,突破了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为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理论、观念形态的发展,添加了异彩纷呈的丰富内容。思想文化界的这些新现象,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难以计量的精神动力,将对21世纪的中国发挥十分积极的影响。遗憾的是,由于许多思想观念超越了传统的统治思想,在严酷的文化管制之下,大量具有创新意义的思考成果,无法通过报刊媒介,在社会上广泛传布。人们只好把自己的感悟、心得,写成回忆录,编成论文集,自费印刷,在亲友中散发,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它们的作用。有些意识到这些思想文化的重大意义的有心人,怀着抢救这笔精神财富的心情,对许多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进行访谈,或制成光盘纪录片,或把访谈记录整理成书,以便使这些宝贵思想,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绵远的时间里流传,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杨伟东就是这样的有心人。


已经出版的两卷四册《立此存照》,共收录了60位当代知识分子的访谈记录。许多被访者直言不讳,畅叙胸臆,那些饱经沧桑而积累的智慧,深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涉及各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论析,都在平和安宁的访谈中娓娓道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记录既是当代学术思想的汇集,也是社会启蒙的珍品。尽管被采访者中有些观点差异很大,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评价悬殊,对社会的发展前景也有着不同的期盼,但都能在书中得到充分的如实的反映,为读者提供对比选择的机会。这种兼收并蓄的安排,显示了主编杨伟东的慧眼和匠心。


编在第三卷里的访谈记录,被访谈者多数是被称为“红二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里,青年时代经过几年工农兵生活的磨练,八十年代又受到大量涌进的西方近现代先进思潮的熏陶,再加上这二十来年实际工作的锻冶,有些甚至跻身权贵,使这个群体具有某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但他们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民生民瘼的关切,对民主法治社会的向往,却与其他知识分子并无二致。把他们的所思所感、所求所望集中编在这一卷里,不但同样有着启蒙发聩的作用,而且可以拉近民众和这个群体的距离,有助于社会的团结进步。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被杨伟东收录在三卷六册《立此存照》里的90位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自白,是他们毕生的思考、体验和感悟的结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呼唤着改革、发展和进步,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呼唤。希望体制内外、朝野上下,都能倾听这些呼唤,从这些知识分子的感悟和呼唤里,得到应有的启发。


2013年5月8日

进入 杜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知识分子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49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