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柱:执政党科学瘦身难题待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7 次 更新时间:2013-05-19 10:46

进入专题: 政治改革   执政党  

王金柱  

当前,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员发展和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形成一种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

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执政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实现党的坚强有力和永葆先进,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党员越多越好。数量增长不一定带来党整体力量的加强,有时可能适得其反。苏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说,政党的力量主要在质量,不在数量,粗放式的发展反倒会使党内鱼龙混杂,丧失战斗力和先进性。

应当说,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从粗放发展向质量立党转变,面临着实现科学的瘦身。现在党员数量每年增长二百万左右,而且还一直保有数以千万计的入党积极分子,但是党员质量上没有同步提高,党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在现在的执政条件下,党员数量增长容易,但质量提高相对较难。高质量的合格党员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党员对党忠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入党动机纯洁,对党有高度的认同度和责任感,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正确而充分行使党员权利,认真履行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

我们党目前之所以出现党员队伍粗放式发展的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尽管党章有规定,入党和退党都是自由的,并且党内法规对自行脱党、退党、劝退、除名、开除、清除出党等党员退出组织的情况和基本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践中,自由入党没有问题,但是一提退党,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一个党员退党往往意味着政治生命的永远终结,通常是党员问题很大甚至违法乱纪才涉及退党。根据中组部公布的党内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共产党新发展的党员是307万名,净增220多万名,其中差额部分,大部分是因为党员去世。还有一部分,出党的有3.2万名,这些人大部分是被开除出党的。自行脱党形式的退党和组织劝退的情况微乎其微。其实,党员进退,核心问题都是要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现在一小部分党员质量不高,发挥作用不够。要通过形成一种科学的进退机制,给变质的党员、不合格党员、不发挥作用党员形成一种压力,也让一些改过自新甚至改邪归正的退党党员有机会重新加入党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常的退党有积极的作用,也是一个现代政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健康的党员退出机制不会影响党的形象及影响力,党内需要不断“纳新”,也需要及时“吐故”。

现在党员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业各领域普遍都多,在基层一线,党员不是多了,而是相对少了

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我们现在的一些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些人总认为党员队伍的规模是越大越好,人多力量大,党员多了“人气旺”。这其实是革命党的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的确,对于革命党而言,肯定是规模越大越好、人数越多越好,因为处于革命地位的党手里没有什么资源,而且党在很多时候处于秘密和“非法”状态,入党有风险,甚至会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愿意冒风险入党,愿意为党干一些事情,说明他不是为投机而来,不是完全“功利型”的,而是认同党的事业、认同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想通过入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也是革命党特有的“大浪淘沙”机制,通过外部严酷的环境保障了党员的质量。从这个角度说,多一个人确实就多一份力量,数量增加是以确保质量为基础的。这时通过党员管理、党员教育提高党员质量也比较容易,因为每个人都能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因此,革命年代追求党员数量增长(尤其在白区)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党掌握政权成为执政党之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执政后党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着权力和资源,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人们可以说是趋之若鹜,如果敞开门让人进来,现在八千多万党员,一年发展到一个亿也不难,几年内把大多数十八岁以上的公民都发展成党员,也完全能够办得到。但是,我们没法判断这些党员能不能靠得住,没法分辨多少人是纯粹奔着权力和资源而来的。必然会有不少人动机不纯,在党内只是一味谋求个人升官发财,变为“落后型”、“衰颓型”、“腐化型”党员,这将给党员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带来极大的难题。大量动机不纯的人混进党员队伍、大量丧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员充斥党内,后果将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越大越杂、越大越散、越大越弱。

此外,现在党员是多了,但又不是各行各业各领域普遍都多,在基层一线,党员不是多了,而是相对少了。因此,党员队伍还有一个结构的问题,现阶段党员不但人数规模过大,而且结构还不合理,是个倒金字塔型的,越到高层,党员数量越多;越到基层一线,党员越少。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出现大量的“两新组织”,党员力量却十分薄弱。但是到了各级党政部门和机关,党员又遍地都是,占职工人数的比例较高,极个别部门甚至达到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党员,连怎么定义先锋模范作用都成问题,已经没有“先锋队”和“大部队”之分了,没有党员和群众之分了。从现实情况看,高密度的党员比例并不必然使所有党员先进性都提高了,而是有可能使党员意识淡薄了,所以党员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同样影响党员质量和党的力量。

所以,党员队伍建设必须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转变;向既重合理的数量、更重队伍结构优化转变。同时要丰富党员管理方式和手段,健全党员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完善党员退出机制。

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要从完善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先进性和纯洁性标准入手。我们党员的标准从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比如入党誓词和党员责任义务方面的要求一直就比较高远而模糊。只要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就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共产主义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发这么一个誓很简单,但是需要更加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尤其要体现在和群众的关系上,让群众来评判和认可。长期以来我们党总是要求群众事无巨细都听我们的,群众的需求和党的要求发生矛盾的时候,就认为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党代表的才是长远利益,总是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现在情况不同了,一个没有服务群众意识、得不到群众认可的党员,其他方面再优秀也称不上一个合格党员。

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还要有一套科学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党员为本,不对自由出党和劝退党员作过多的道德评判,不把这些人推向党的对立面,而是积极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再次入党。完善党员退出机制具有双重目的,既是教育和警示退党党员,更是教育和警示在党党员。

要高度重视无职无权党员、守摊型党员、高龄老党员、发展党员家族化问题

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不是认为队伍过大了就一个个切出去,而是怎么让每一个党员都实实在在负起责任、发挥作用,也就是调动八千多万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随着党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管党治党任务更加艰巨,现阶段党员中存在“老、弱、散”的情况尤其突出,部分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党组织功能发挥较弱,党员队伍涣散。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要重点从党员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中的薄弱环节入手。比如,“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无职无权党员通常对自己的要求低,发挥作用不主动、不积极、有顾虑。在一些农村,很多年轻力壮的党员外出挣钱,留下一些老弱涣散、能力较差的留守党员,这部分党员中的无职党员发挥作用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尤其不强,遇事往往“躲、退、让”。对这些无职无权党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和平台,让他们积极承担义务和责任。确有不合格并且短时期难以改正的少部分人,可以劝其退党。再比如,“守摊型党员”问题。这些党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开展工作时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这些党员,要进行有效的教育、约束和激励,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又比如,高龄老党员问题。现在全国退休老党员将近千万,老党员发挥作用差别比较大,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但是,统筹考虑高龄老党员问题也是实现党科学“瘦身”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把老党员在统计上和发挥作用要求方面,和在岗党员有所区别。也有专家提出,可以把老党员作为荣誉党员,给他荣誉证,荣誉党员享有党员的一切权利,并且尽己所能地为党发挥余热。再如,发展党员家族化问题。在基层新增党员中,有的地区出现发展党员家族化、关系化、利益化的现象,搞近亲繁殖、有偿入党,而一些有才干、有上进心的人却被拒之门外。

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让党员发挥作用,关键要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自身活力。通过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让广大党员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来;让党员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参与到正能量中来。让党员从“要我发挥作用”转变为“我要发挥作用”,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2013-5-17

    进入专题: 政治改革   执政党  

本文责编:banx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09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总第40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