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冬:美国持枪自由与合法恐怖分子的悖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75 次 更新时间:2013-04-22 22:34

进入专题: 持枪自由   恐怖分子  

徐笑冬  

4月19日晚,波士顿市郊的沃特敦镇终于传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警方近乎一整天的全城封闭式加地毯式搜捕,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在逃嫌犯终被擒获。但在警察终于可以去睡觉的时候,人们的神经可不会立刻休息和放松。整个案件发生的原因与犯罪动机,仍有很多的问题存有蹊跷,甚至令人费解。

4月19日晚,波士顿市郊的沃特敦镇(Watertown)终于传来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美国警方近乎一整天的全城封闭式加地毯式搜捕,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在逃的嫌犯之一焦哈尔?察尔纳耶夫(Dzhokhar A. Tsarnaev)于当地时间晚8时50分被警方擒获于一处民宅庭院内停放的小船上。而他的哥哥,26岁的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Tamerlan Tsarnaev)已经在18日至19日的围捕中被警方射杀。

从周一(4月15日)爆炸案发生至今,美国警方和政府日夜不停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的结果,实属不易和辛苦。用波士顿市长马里诺(Tony Menino)的话说是,“大家可以松一口气,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但是在他们去睡觉的时候,媒体和社会的神经可不会立刻休息和放松。整个案件到此,检方的调查工作实际才刚刚开始,他们有义务尽一切努力继续调查出爆炸案发生的原因与犯罪动机,而且这将是持续进行的调查,仍有很多的问题存有蹊跷,甚至令人费解,有待找出答案和理清逻辑。

被美国“放走”的恐怖分子

目前已证实,两名嫌犯是来自俄罗斯车臣的一对兄弟。但联邦调查局(FBI) 19日晚发布的声明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原来2011年初他们曾对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进行过“面对面调查”,原因是接到情报说他是一名“宗教极端分子”,说他当时正准备离开美国前去参与地下组织。但当时FBI并未发现他有任何实施恐怖行动的迹象,因此不了了之。

更为讽刺的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这名19岁的恐怖分子焦哈尔?察尔纳耶夫还在2002年获得政治避难,并在2012年“9?11”恐怖袭击纪念日当天,在波士顿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在马拉松爆炸案发前,兄弟两人持美国永久居民身份,至少已经在美国合法居住一年,就住在波士顿西北方向的剑桥市。而去年,这名嫌犯还曾经去过俄罗斯。

美国一个司法观察组织(Judicial Watch)还披露了和基地组织有关的情报文件。文件显示在车臣曾有和本?拉登相关联的基地组织“国际恐怖分子”训练营,目标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人。根据这些绝密文件,他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国家,抗衡美国、中国、俄罗斯,反对基督犹太教和儒家思想的控制。而美国防情报局(DIA)的报告,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司法观察组织从文件中得来的判断,激进的伊斯兰政权建立和支持任何这种针对性的抗衡,其中就包括车臣。

如果波士顿当晚人人都有枪

两名由美国政府发放的,拥有绝对合法身份的嫌疑犯,让一个3万人的沃特敦小镇,一下挤进了1万人的警员。从FBI、国民警卫队、反恐特警到州市两级警局的人员全力缉凶,地毯式搜索都未能搜查到重伤嫌犯,最后还得感谢当地居民的主动举报。

期间交火无数,超过200发子弹,包括嫌犯丢掷的土制手榴弹,虽然最后嫌犯之一塔默兰?扎尔纳夫中弹死亡,但也让全副武装的美国警员付出了死亡一人的代价。

如果当晚小镇的波士顿人人皆有枪,即便面对的是数量少得可怜且年轻的恐怖分子,波士顿人是否可以大胆自卫?此刻拥有持枪自由是否意味着更安全?如果不是定性为恐怖袭击,居民是否愿意足不出户配合警方执法?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手中的枪要比警察的保卫来得更靠谱放心?

尽管总统奥巴马在随即晚间10时10分的白宫记者会上,将嫌犯的失败归功于伟大的美国人民拒绝被威胁。但就像美国政府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合法放进来“恐怖分子”,又神奇般地“放走”一样,美国的持枪自由、人权至上与人身安全也是一种悖论。当面对的是恐怖分子或危险分子的时候,政府手中的合法程序和法定自由,已经从源头上给了他们犯罪的机会。

该反省的也许不仅仅是美国政府艰难的枪控进程,还包括美国社会领域里很多根植于“所谓民主”的诸多病态。不管他们是偶发、罪案、还是恐怖袭击,美国近期连续的事件,告诉我们,光靠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拒绝一切被威胁的美国自由之精神,似乎还不能够告慰爆炸案的直接受害人和安抚美国未来依然脆弱的国民心理。

    进入专题: 持枪自由   恐怖分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27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