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礼庭:对《中国知识分子批判》的批判(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7 次 更新时间:2013-04-20 10:01

进入专题: 方绍伟  

丁礼庭  

方绍伟先生在他的《中国知识分子批判》【1】的长文中,有一段批判李泽厚先生“告别辛亥革命”观点的篇章和批判萧功秦先生新保守主义,或者是新权威主义“解释史学”历史观的批判。而我必须指出的是,方绍伟先生的这些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

请看方绍伟先生的观点:“李先生(指李泽厚先生)所说的‘要告别辛亥革命’给人们一个强烈的印象,那就是,他从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看到了他主观愿望里对应的理想发展图景,然后从这个主观愿景出发,倒推出一种分析和解释中国历史的方法论。……李先生的‘经济前提论’、‘社会发展的四顺序论’和‘经济发展必然论’通通都是愿望。……是一种以‘改造世界’为基准的‘政治哲学’和‘价值规范’,不是一种以‘解释世界’为基准的‘历史哲学’和‘实证分析’。……在现实的层面,李先生当然可以设想这样去‘改造世界’,但那就不再是对现实的分析,而是对现实的愿望;在历史的层面,他就不是在‘解释世界’,而是在让历史按照他的主观愿景推进。……当一个学者硬把自己的‘价值规范’镶嵌到历史事实中,当历史事实没有‘价值规范’就不存在时,历史还是本来的那个历史吗?加入了愿望难道不是使我们更远离真实了吗?”【2】“一个历史学家有什么样的价值规范本身并不是问题,可当这个历史学家反过身来用这个价值规范去分析历史时,他就犯了一个‘从应然推导出实然’的‘逆向自然主义谬误’。……在现实的层面,萧功秦当然可以设想这样去‘改造世界’,但那就不再是对现实的分析,而是对现实的愿望;在历史的层面,他就不是在‘解释世界’,而是在让历史按照他的主观愿景推进。如此,萧功秦就不得不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做出‘反历史的假说’。”【3】“我关心的是‘解释史学’是否有‘西化’倾向,我不关心这个‘西化’倾向的好坏。”【4】

我认为方绍伟先生的历史观的错误就在于:“他只承认历史真相和历史事实,而自始至终否认和回避‘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在历史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我曾经反复地指出,在社会和历史领域的“真理”,都必须具备二大本质属性,就是必须符合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所谓的科学标准,就是必须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必须实事求是,并经过实践的一定效果来得到实践的检验。其中所谓的“一定效果”,就是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就是必须符合“不断地地满足‘每个人’和‘一切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需求。”的历史发展既定趋势,用俗话说,就是必须符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普世价值。在社会和历史领域的任何理论,必须具备这二大本质属性,才能够被称为“真理”!

在历史学中也一样,历史学具有二大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方绍伟先生说的“冷酷实证史学”,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必须客观地、不折不扣地考证、揭露和还原历史真相,在这里是参和不得半点虚假和主观意愿的。

但是对历史学来说,仅仅有“冷酷实证的真相”是远远不够的,历史学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提供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以历史真相来‘以史为鉴’地指导当代民众的实践”!注意:这里仅仅是对历史事实和真相的“解读”和“理解”,它既不妨碍、也不扭曲历史真相,也不是如方绍伟先生所说的是“硬把自己的‘价值规范’镶嵌到历史事实中”【5】去。也不是“把想像的东西附加到历史事物上,以此来满足或支持自己的某种理念。”【6】而是指方绍伟先生说的:“历史研究需要提供更通透性的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中国还应该发展一种新的学派,我把它称之为解释学派。”【7】对历史学来说,如果只有“冷酷实证的真相”、没有“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的历史学,只能是“残缺不全”的、不完整的历史学!

重要的是,这种“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是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的,也就是说,所谓以史为鉴,就是必须符合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普世价值!如果历史研究起步于历史学家的个人行为,那么这种应该如何来“以史为鉴”地指导实践的理论观点,本来就应该是历史学家的个人理解和研究成果,这就好比自然科学中,任何科学创新都来自科学家的个人行为一样,这和“牛顿力学”来自牛顿先生的个人实践、“相对论”来自于爱因斯坦的个人贡献是一回事。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属于自然科学的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必须,也可以经过科学的“实证”才能够成立,而社会和历史领域的真理,是很难通过“实证”来证明的,而只能通过被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认同的实践检验的结果来证明的!也就是说,这种实践检验的结果到底是否成功和有效的鉴定标准,就是就必须符合“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这一历史发展的既定趋势,其中,既然是“满足‘每个人’和‘一切人’的……需求”,那么也就必须由“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认同”来决定。这种“认同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来自于必须符合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是历史学中的价值标准!

任何个人对历史真相的解读和以史为鉴的理解是否符合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价值标准”,也直接地决定了这种以史为鉴的理论能不能从个别人的创新理解中走向大众,成为指导大众实践的理论知识。就这点来说,和自然科学是相同的,人们之所以要学习和掌握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就是因为这种科学理论能够使人们实现“满足每个人和一切人,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需求”的实践的目的,也就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

正因为在方绍伟先生的理论观和历史观中只承认“冷酷实证”的科学标准,而否认存在着“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标准。所以方绍伟先生会认定这种错误的观点:“历史学家的任务不是用一种价值取向去分析历史,而是站在尽可能超越的位置上去分析各种价值的综合结果。……但史学家们最好不要把‘利益之争’当成‘真理之争’。只有‘把一切当代史当成历史’,史学才能摆脱‘术学’”【8】

方绍伟先生的错误就在于认为“利益之争”一定不是“真理之争”,不知是因为方先生故意装糊涂,还是真的无知到不懂一个简单的道理,当“每个人”、“一切人”,或者说大多数人和一小撮人之间的“利益之争”,就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一种“真理之争”!说道底,方绍伟先生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彻底地“站在尽可能超越(自己的私利)的位置上去分析各种价值的综合结果。”甚至请恕我直言,就因为方先生不可能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才会有这种一窍不通的,连他自己也很难相信的理论观点!

请看方绍伟先生的“利益所在”:“而中国的‘天命观’则使无能的统治以“皇帝轮流当”或混战告终。……世袭虚君要能保证政局稳定、不发生‘皇帝轮流当’的王位之争,其前提条件就是君主享有来自某种宗教信仰般的神圣性,而中国人崇拜的偏偏是世俗的‘皇权’而非神圣的‘皇位’。”【9】“‘权力崇拜’而不是‘制度崇拜’,决定了中国君主立宪的虚假和破产,这对李先生的‘经济前提论’也是一种有力的否定。”【10】

所谓“权力崇拜”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崇拜“强者的暴力”,就是要在强者的暴力中分一杯羹!那么“制度崇拜”的实质又是什么?就是以制度来保障民众的利益!我们且先不说中华民族是否真的是“权力崇拜”而不是“制度崇拜”的事实,就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中曾经是“权力崇拜”,那么也没有理由一定认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永远是如此。

方绍华的错误,就是把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中暂时的曲折和挫折当作历史发展的永久结论了:“‘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制度逐步地改变’是一种善良的设想,这个‘现代化命题’早就被‘经济发展不必然导致民主化’的事实所否定。‘经济发展必然论’更是被‘低效制度长期存在’的事实所证伪。”在这里方绍伟先生的错误就是把当前中国“暂时地”尚未民主化的事实来作为否认“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民主化”的依据实在是一个方向性的低级的错误。方先生事实上就是把中国社会非民主化和“低效制度长期存在”当作中国历史发展的终结性事实了。

我曾经指出:“即使(“权力崇拜”)真是一个‘政治文化问题’,也是应该被彻底改变的‘政治文化问题’!鲁迅先生曾经把中国某些错误落后的传统文化比喻为人脸上的毒瘤,虽然确实是中国‘固有的特色’,但也是必须根除的特色!为什么必须根除?就因为如方绍伟先生所说的,它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工业化市场经济这一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和方向的‘阻力’!就因为如果中国真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民主宪政和福利制度,真要实现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就必须根除它!”【11】

而中华民族必须,也一定能够改变这种“权力崇拜”的文化传统的依据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既定”的论断!几百年来“中国的专制体制和文化不但压制了企业家精神,而且是几乎遏制了所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萌芽’……既然中国在屡失良机和几百年的等待后,能够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走上历史既定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那么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民主宪政,同样是任何人、任何因素都无法阻挡的历史必然。虽然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的阻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实是任重道远,艰难曲折,但是‘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2】所以,改变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就同样是历史的必然,或者是中华民族将在“农业文化的灿烂顶峰”——中国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基础上,和成熟的西方现代工业文化和市场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此来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什么叫“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怎样来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我曾经指出:“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只要是先进的、科学的、再就是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所需要的文化理念,我们都应该接受和发扬。并必须排除和放弃二者中的糟粕和谬误,排除和放弃二者中有碍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应该放弃哪些糟粕和谬误?继承哪些优秀传统?主要地就是必须放弃和封建专制和集权有关的所有文化观念!排除了那些和封建专制有关的文化理念以后,剩下的大多数中华文化都应该是继承发扬的优秀文化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仁义道德、礼仪智信、诚实信用、助人为乐、慈爱宽恕、平和恬淡、中庸和谐、勤奋好学、崇尚知识等等,都属于应该努力发扬的文化理念。”【13】在此中华文化基础上学习和引进西方工业文化、市场文化和宪政文化、民主的政治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此来一步促进和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和现代化进程!

2012年7月31日星期二

【1】、【2】、【3】、【4】、【5】、【6】、【7】、【8】、【9】、【10】:方绍伟:《中国知识分子批判》

http://www.21ccom.net/book/book.php?bid=205

【11】:丁礼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批判”的批判(一)》

http://www.aisixiang.com/data/56116.html

【12】:丁力庭:《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既定,但发展进程取决于国民实践效率》

【13】:丁礼庭:《来自民间的心声》

http://www.aisixiang.com/data/54648.html

    进入专题: 方绍伟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民权理念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18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