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稼祥:让意识形态沉默,让生产力说话——有关改革“方法论”的对话(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87 次 更新时间:2013-03-07 13:45

进入专题: 改革  

吴稼祥 (进入专栏)  

有些靠唾沫吃饭的人,一说“不争论”就义愤填膺。在去年的“改革共识论坛”上,有人要追究“不争论”倡导者的责任,说它让国民思维能力退化。也有人讨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说不分是非。其实,假如我们一直纠缠于本本上的意识形态争论,我们至今不会有改革,只有大批判。

假如现在还争论“单干”会怎样?

我是北大经济系七七级的,1980年做学年论文,回安徽老家做农村调查,沿途看见安徽与江苏边界上旗帜飞扬。那些在江苏地界上的旗帜上面写满标语,主要内容是“坚决抵制安徽单干风!”

为什么要抵制安徽单干风?不是农民要抵制,是管农民的人要抵制。农民就像水一样,被“三面红旗”的抽水机抽到“人民公社”的山顶上,日日夜夜都想着往山下的单干田里流。不流,就会被蒸发,饥寒交迫,不好活命。这样的悲惨故事多如牛毛,只说一个,当年一领导到山村视察农户,一老农出来接待。 “只有你一个人?”领导问。“俺全家5口。”老农答。“为什么没见?”“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俺穿了,他们光腚,都躺在炕上。”

反对单干的人,当然不会全家只有一条裤子,他们认为单干不是社会主义,宁可要“社会主义”的光腚,也不要农民有裤子。假如现在还在争论要不要单干,估计那户农民全家及其后代连一条裤子都没有了。

好像工商业雇工数量也有过类似争论?

是啊。似乎有一本很牛的书上说,有雇工7到8个,是个体户,超过这个数,就是资本家了。如果一直停留在只有7到8个雇工的个体户阶段,中国现在会是什么局面?如果必须把超过8个雇工是不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争论清楚,才决定允不允许民营企业家扩大生产、增加雇工,估计这项政策到现在也制定不出来。

工厂雇工数量的争论,让我想起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针尖上天使数量的争论。到底针尖上可以站立多少天使?哲学家们绞尽了不少脑汁,有说可站3600个的,有说可站36000个的。这些哲学家不问一问,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系吗?有关系的,只是教会。针尖上站的天使越多,上帝和教会的威力就越大,教会要发的赎罪券就越多,价格也越高。

不过,工厂雇工数量却与老百姓关系极大,多雇些,就业会增加,经济会发展。

这些争论与意识形态有关吗?

有。意识形态本来要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不过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有惯性。像个辔头一样,要套住生活的骏马。自己不想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反而要后两者适应自己。意识形态有一个本事,就是以正统自居,把自己说成“是”,与自己不同的,都定为“非”。如果只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争论,争论一万年,也不会有结果。而且为现行意识形态服务的权力机关,也会加入争论,当然,它们更愿意用审判的方式与你“争论”。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干的就是这种活。

不争论,就是暂时让意识形态闭嘴,让生产力说话。发展生产力,是实干,不是空谈。

可以说意识形态是偏好问题,不是是非问题吗?

当然可以。欧洲哲学史上有个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针对经院哲学家们无休止地争论“共相”、“本质”之类无用的东西,英国哲学家奥卡姆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这个原理最通俗的解释,来自斯蒂芬•霍金,即“将理论中不能被观测到的所有特征都割除掉”,像割阑尾一样。

邓小平提倡的“不争论”原则,也是一把剃刀,它的原理是:“如无必要,勿争是非”。意思是将改革前和改革中说不清楚的意识形态是非统统搁置。不争论,是不争意识形态是非。实际上,意识形态争论与个人偏好有关系,与是非没有多少关系。要说是非,就是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一旦涉及到生产力,就没有必要争论,做了才知道。如果因为偏好争论,你喜欢蛋炒饭,我喜欢乌冬面,能争论出结果吗?只能瞎耽误工夫,黄花菜都凉了。

个人偏好,是价值判断;客观是非,是事实判断。争论解决不了事实判断问题。

为什么我们赞扬第一个吃螃蟹的,而不是第一个说螃蟹的人?你不吃,就不知道螃蟹是不是可食的动物,不解剖,也不知道螃蟹是不是腔肠动物。一个事物,只有通过它能做什么,来确定它是什么。

显然,“社会主义”和改革一样,都不是预先设定的东西,而是通过其实践的结果来判断的东西。因此,做优先于说,你做不出来的东西,即使说出来了,也没有意义。

如何判断改革的是非呢?

改革的是非,其实就是利弊,改革就是兴利除弊。什么是“利”?邓小平有个回答: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毋庸讳言,这三“利”,基本上都是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好处,也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国家富强,国民富足。

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有利无害的,改革也是如此。中国的改革是从破除极端平等主义——平均主义开始的,这表明,先迈的那条腿是“效率”。

但是,效率并非一切,一个良好社会,还要兼顾公平。因此可以说,中国改革的最大利益和可能的弊端,都与这种“效率优先”型改革有关:利是国家开始富强,国民开始富足;弊是两极分化,权钱交易,人心不稳。这是公平这条腿滞后的结果。

说中国改革失败了,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说中国模式世界最牛,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针对目前的病症——公平滞后,启动公平-权利主导型改革,就是当务之急。最近,我似乎看到公平-权利的左腿有迈动的迹象:反腐败标本兼治,不仅打苍蝇老虎,还意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劳教制度列入强拆名单;户籍制度的栅栏开始松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平等。(《中国青年报 》2013年03月05日06 版)

进入 吴稼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8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