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吃了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2 次 更新时间:2013-03-06 20:10

进入专题: 丁文  

丁文  

“吃了吗”是“您吃过饭了吗”的缩语,一句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禅,堪称“国问”。虽则三个字,却意味无穷,千言万语也难解读得明白。

记得二十世纪60年代,我在学校教书,一位与我要好的同仁名李老师者,见面无论说什么事,打招呼的那句话永远是“吃了吗”。不独李老师,似乎人人如此,“吃了吗”是国人那年头的口头禅,没什么好奇怪的。李老师的可笑之处在于习惯成自然,常挂在嘴边,不分场合地乱用,以致闹了许多笑话。

大约是1961年夏季,酷暑难当,夜半时分大家不约而同地在院子里纳凉。校座姗姗来迟,李老兄迎上前来寒暄以套近乎,见面就问“吃了吗”。其间正值1958年大跃进后的短缺经济时代,两饭尚且难保,谁还敢夜半加餐?这不是太奢侈了么!校座愕然良久,不知如何回他的话。众人暗自窃笑。单位传言,老兄如厕同教研组长王某相遇,老兄蹲在茅坑里同王某寒暄,开场白还是那句现成话“吃了吗”,王某哭笑不得,回敬道:“新鲜的黄金饭留给你吃吧!”“黄金饭”者臭屎也。老兄木纳,一瞬间误以为“黄金饭”是黄涔涔的苞米干饭,哪年代单位食堂的保留节目,连说“岂能独食之,不妥不妥”。此一传闻不排除有虚构的成分,但老兄是个吃货却是众所公认,他是学生物的,那年头凡是四条腿的能抓来的尽量抓来,然后在溪边解剖洗净,留下有用的部分烹而食之,一个明显的好处是他老兄在灾害年代仍然膘肥肉满,红光满面,一直保持重量级的水准,让众多的“高粱杆”、“肋巴条”之级别的人羡慕不已。

李老兄视吃饭为人生头等大事并不为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将衣食列为生存第一需要,饭饱生余事,肚儿圆了才会关注安全、友谊、爱情、成功等,何况我巍巍大中华本来就是以好吃而举世闻名的国度,连神圣的国学也每每提及。例如: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孔子在《论语》中有40多次讲到食(吃),他老人家还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还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过告子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最经典的论述是“食色性也”。性命攸关,“性也”其实是“命也”,食物存命,生命无虞后才有雅兴表演床上游戏。

“吃”的问题关乎性命,所以国人格外用心思,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建国方略》)林语堂先生在《中国人》一书中这样说到中国人的饮食:“如果世间果有其事对吾们中国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其既非宗教,亦非学术,而是食物。……中国人领受食物像领受性、女人和生活一样。”东南亚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话:“住英国房子,坐德国车子,穿法国衣服,娶日本太太,吃中国饭菜。”旧时代的官吏说出心里话:“千里来做官,为的是吃和穿。”吃饭有多重要?民以食为天。三百六十行,亿兆同胞,“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所以温饱问题乃历朝历代政权第一要务,所以历代的革命皆因百姓们“食不果腹”而举事于垄亩,肚子充实谁会干那掉脑袋的事情呢!统治中国人的第一要义就是让他们吃饱饭。历史上称誉的太平盛世,例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其实很简单,就是百姓们能混个肚儿圆。老外摸透了国人的本性,他们知道与中国人沟通必须在饭桌上。美国波音飞机公司有一条规定,一律不设宴接待客户,但对中国客户惟一例外,由此可见中国人“爱吃”的名声已飘洋过海了。诚然如此,饮食确实构成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对于中国人而言,口福就是幸福的主体,所以媒体说“舌尖上的中国”,原来中国在舌尖上,而不是在地球上,真是醍醐灌顶、匪夷所思!

西方人通过工业革命、科学发明进入世界文明核心,领导世界新潮流;国人则会舌尖上跳舞,通过兴奋肚子让世界瞩目。西方人不得不服,他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面前自惭形秽。虽然西方也有厨艺,但对“吃”的热衷那能与我国人相比况!

国人这么重视吃,与我们的对人生要义的思考有关。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人缺少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怀,缺少对永恒与绝对的思索,缺少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缺少对神、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情。儒教、道教、佛教、天主教之类,我们样样都信奉,也样样难笃定。刚刚拜罢释迦牟尼,折身又进道观给玉皇大帝烧香磕头,这类的模糊事司空见惯。并非国人全无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很现实,只修今生不问来世,要抓住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觉着人生苦短,命运无常,能吃就吃点,能喝就喝点,吃好喝好才是硬道理,及时行乐乃上上之策!所以国人骂儿女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个记吃不记打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的下一代是有信仰的,他们的信仰就是一个“吃”字,信奉的是“吃教”——“吃的宗教”。所以我们的孩子们嘴很馋,只要能搞来吃的,对皮肉之苦满不在乎。虽然道学家们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一般人还是相信“饥饿乃王法之首”,孩子不听话便恐吓“饿你三天”,没有不折服的,此法屡试不爽。

国人虽然不大关心探索大自然的研究课题,但善于安排名目繁多的吃的主题: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吃豆子,清明节吃鸡蛋,端午节吃粽子,夏至吃面,八月十五吃月饼,冬至吃饺子,腊八日吃腊八粥,春节更是吃的博览会,除夕的年夜饭堪称饕餮盛宴;

国人虽然拙于机械制造,但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可以拿诺贝尔奖。我们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扒、涮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创造了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形成了几十个风味系列,菜系名目数以万计;

国人虽然不善于合成科技新材料,但发现食材的能力为西方人望尘莫及。除了两个翅膀的飞机、四条腿的板凳,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吃也敢吃。诸如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猴头燕窝、海参鲍鱼、熊掌鱼翅、象巴鹿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狼虫虎豹、鱼鳖虾蟹……统统逃不出我们的胃口;

国人虽然弄不清楚每种食材、每道菜肴具体的营养成分,以及含有何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但在饮食的技术、艺术层面方面弄得十分精透。中国人的饮食有“美食”、“美味”、“美酒佳肴”之谓也!“色、香、味、型”俱佳方才达标。什么是一道好菜?必须是色泽鲜艳、闻起来香、吃起来可口、看上去漂亮,视觉、味觉、嗅觉统统愉悦,大快朵颐。追求完美,还要配以精美的器皿、古朴典雅的桌椅、考究的陈设、优美的环境,还要有好日子、好朋友、好心情。国人还喜欢琢磨菜名,尽量艺术化,如:宫爆肉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古老肉、梅菜扣肉、素什锦、糖醋里脊、豆瓣鱼、白斩鸡、地三鲜、拔丝菠萝、蚂蚁上树、狮子头、地三鲜、灯影牛肉……就像在玩味隽永生动的词牌,或雅致,或俗俚,或温柔,或气派。令人叫绝的是“用菜做诗”:有位厨师精通诗词,用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是把熟鸡蛋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式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这四道菜对应的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瞧瞧,唐诗进入厨房,你看牛不牛!

总之,在中国人看来,“吃”非小事,必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绝对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审美活动”。什么是美?“羊大”就是美,多么实在、多么实惠啊!所以,美在厨房,美在餐桌。美是艺术,所以做饭曰“厨艺”,好厨工曰“烹饪大师”。《庄子》里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曰:“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的技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的解牛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大自由、大自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进入了“艺道”的高层次,说庖丁是个“宰牛的”简直是对“道”的亵渎,在老庄看来,庖丁应当等同于西人的“美学大师”。

“吃”的问题既然上升到了美学层次,自然要接受中国古典哲学光辉的照耀,仅仅研究“形而下”远远不够,还必须琢磨“吃”的“形而上”。我们的老祖宗因为没有做过实证研究,故不明白每种食材所含的物质成分,但却能将每种食材与五行学说一一对照,提出五行相生、五味相济、五脏相通的高深论点,每种食材走那经,补益某脏腑,适合某体质,说个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饮食之道与“医道”挂钩,分出“阴”“阳”,通过损有余、补不足达到动态平衡。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有一段话说得十分精辟:“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补”之大法是食补,食补的要义是“吃啥补啥”,所谓药食同源,吃心补心、吃肝补肝、吃肾补肾、吃眼补眼。又说国人阴气太重阳刚不足,于是乎,那些虎鞭、鹿鞭、牛鞭、马鞭、海狗鞭、鲸鱼鞭,便成了中国人壮阳的秘密武器。

古典医理的运用为国人的“吃”开了新的渠道。《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又云:“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黄帝问如何诊断疾病?岐伯说:调气“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么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吃”的方面,开了新生面。何谓阴阳?当代哲学家何新用现代的观点解释,认为阴阳概念的本质就是现代物理学讲的“能量”。能量的熵化,能量的消失,就是“阴”;能量的聚集,能量的增强,就是“阳”。此说甚妙,“吃”的本质就是能量的吸纳,故有吃的曰“阳”,没吃的曰“阴”;食物充足曰“阳”,食物匮乏曰“阴”;五谷丰登曰“阳”,赤地千里曰“阴”。阴与阳两种范畴交替运动和循环,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

国人悟透了“吃之道”,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对待——

其一,遇上太平年景则“阳吃”。此一阶段国民情绪亢奋,大吃而特吃,变着花样吃,彻彻底底地做到“损有余”,人人做个“月光族”,吃光喝净方才罢休,以饯行“实则泻之”的医理。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考古发掘表明,早在距今大约3800-3500年的夏代国人就已懂得烧烤兽肉;夏代最后一个国君桀,《烈女传》上说,他“为酒池可以运舟”,令三千人作牛饮,“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殷商时期,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史记·殷本纪》);西晋重臣何曾、何劭父子其饮食胜过皇家御膳,何曾一日饮食费钱一万,还说“无下箸处”。其子何劭一日饮食以耗钱二万为限,食必尽四方的珍禽异兽。晋代的一万钱当时可买7只羊、10匹官布或一两黄金,也相当150-200石粮谷(《晋书·食货志》);南朝的南梁骁将鱼弘自称为政期间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以“吃光杀光”的政绩而沾沾自喜;宋朝的百姓好吃,据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卷2“饮食果子”条不完全的统计,菜品有五、六十种之多。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大将张浚宴请宋高宗时的食单,水果菜肴包罗万象;明朝一帮子权贵大刮吃喝风,连有改革家美誉的宰相张居正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文人谢肇淛所记述的那样:“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真昔人所谓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五杂俎》卷 11)明代官俸最薄 (见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 32),大吃大喝钱从何来?不是“三公消费”何能如此;回首清朝末年,北京盛行满汉全席,王公贝勒、达官贵人的流水宴能够摆上三天三夜,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晚清皇太后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美食太后”和“能吃太后”。据说,她的个人寿膳房就有八个院落,房屋108间,共128人操作,每饭约精馔150品,每膳备粥约50余种。就是出行规格也不能降低,有一年,慈禧乘火车去奉天,车上的临时御膳房就占了4节车厢,其中一节车厢装了50座炉灶,厨师100人,每餐备正菜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100种。公元1886年8月,清政府的全权代表李鸿章在美国举办答谢宴会,一道道色香味型俱全的中国菜点使到场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和所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不已,可是当时的中国实际上贫弱至极,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口何止千万。真个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鲁迅先生说过:“中国菜世界第一”,“饮食问题,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社会的社会状况以及暴露种种社会痼疾。”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朝代是吃垮的。

其二,遇上灾荒或者歉收年景则“阴吃”。此一阶段国民情绪低落,聪明的中国人专务“形而上”以“补不足”,人人热心于精神会餐,以饯行“虚则补之”的医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上饥荒不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时有发生,“吃饭”一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文革年代被称为“三家村”老板的作家邓拓说:“我国灾荒之多,世界罕有,就有文献可考的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8世纪,直到公元20世纪的今日,将近四千年间,几乎无年不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至称我国是饥荒的国度。”1999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灾荒史记》,其间这样综述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实已无计其数。……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自然灾害对于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历史资料统计表明:秦汉两代自然灾害375次,三国两晋南北朝304次,隋唐515次,宋朝874次,元朝513次,明朝1011次,清朝1121次。因灾荒而死亡的人数远远大于战争和瘟疫。远的不说,仅以20世纪为例:1920-1921年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1000多万人,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1931年长江水灾灾后因饥饿、瘟疫死亡300万人,1934年全国大旱灾饿死600万人,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饿死300万人,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1959-1961年三年“天灾人祸”造成非正常死亡人数估计超过3600万人。中国人饥饿的记忆太深太深了,深到我们集体患了饥饿恐惧症,常将“吃”字挂在嘴边正是这种记忆的折射。

中国人重视吃,民间语言有最典型的体现,国人造词习惯带上一个“吃”字,是饥饿记忆的自然流露,饥饿年代咀嚼这些词儿不啻为对胃的有效安慰。国人有本事把任何事情都与吃联系在一起、用吃来形容。譬如,把从政的叫“吃政治饭”、“吃官饭”,做生意叫“吃算盘子饭”,文人叫“吃笔杆子饭”,教师叫“吃粉笔灰”。没有正当职业的人靠女人为生叫“吃软饭”,卖弄口舌的叫“吃嘴巴皮子饭”,投机取巧为生的叫“吃松活饭”。情况紧急叫“吃紧”,受了惊吓叫“吃惊”,经受困难叫“吃苦”,力不从心叫“吃力”,受了损失叫“吃亏”,占了便宜叫“吃了甜头”,打耳光叫“吃巴掌”,被诉讼叫“吃官司”,枪毙叫“吃花生米” 。成批购进叫“吃进”,赌博全赢叫“通吃”。其他如:吃独食、吃香、 吃醋、吃老本、吃得开、吃小灶、吃不消、吃不准、吃不饱、吃巴掌、吃回扣、吃大户、吃豆腐、吃闲饭、吃利息、吃瓦片、黑吃黑、吃干饭、吃大锅饭、吃现成的、吃素的、吃枪子儿、吃了枪药、吃闭门羹、吃哑巴亏、吃透精神、吃里扒外、吃罪不起、软硬不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吃山空、吃软不吃硬、干什么吃的、哑巴吃黄连、王八吃秤砣、吃人不吐骨头、吃一堑长一智、吃不了兜着走、一招鲜吃遍天、吃饱了骂厨子、吃了熊心豹子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暗含“吃”字的如:饮泣、饮弹、食言、糊口、混饭、饱汉子不知饿汉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还有什么铁饭碗、喝西北风、小菜一碟、脍炙人口、秀色可餐、寝皮食肉、囫囵吞枣、因噎废食……。总而言之,我们的吃文化,真是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了。

国人对付丰年和歉年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待,算是明智之举。但国人的问题在于矫枉过正,没有通过“损有余”去“补不足”,如果以丰补歉,耕三余一,就是碰上大灾之年又何至于哀鸿遍野、饿殍狼藉于道!因为国人患有集体失忆症,居安不思危,乐以忘忧,在“有余”与“不足”之间常常失去动态平衡,“气血”始终难“平调”。建国后我们大搞忆苦思甜教育,着眼于阶级斗争,若还立足于历史大背景,忆灾年的苦,思丰年的甜,又何至于苦乐不均、水火两重天!

让人担心的是国人至今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变本加厉的肥吃海喝。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常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粮食九连增,人们的腰包鼓了,头脑也发热了,慢慢不省俭了。特别是官场,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吃喝风夹挟着腐败风愈演愈烈,公款吃喝被人们所诟病。据2008年11月26日《参考消息》报道:中国2008年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公车消费用了纳税人9156亿元人民币(不包括公职人员的福利津贴、奖金等),比原预算288亿元多花了8868亿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观点评论)。由国家信息中心引用的数字显示:仅全国公款吃喝年消费一项就高达3700亿元,是“三农”支出的3倍,是用于抗灾救灾资金的100倍,是用于扶贫资金的56倍。多么惊人的数字!如被称为“最牛烟草局长”陈文铸一年1200万天价吃喝费,以及湖北秭归80万元的天价巡视费,都是堪称典型的个案。个人消费也不断有人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譬如2003年1月,西安满汉全席盛宴,几个外地客商在此“聚餐”庆祝投资成功,一桌饭竟吃了36.6万元,仅一瓶酒就卖到2、3万元,据央视报道称,这桌饭无疑是吃了5公斤“黄金”。 新华社广州2004年7月11日曝光天价饭局,在革命老区广东省陆丰市,一家名为“人民大厦”的餐厅因吃喝的高档次、超豪华赫赫有名,这里最高的一桌吃了15万元。《南方周末》《都是喝酒惹的祸》一文报道:地处大别山区的贫困县安徽岳西县菖蒲镇党委书记王某为一企业申请破产,宴请法官,竟醉死在酒场。国家级贫困县宁夏同心县100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和部门,在当地一家餐馆欠账吃喝,历时十余年,吃喝白条近5000张,拖欠金额高达80多万元。酒楼不堪重负,餐馆老板一纸诉状将欠款大户同心县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告上法庭。

作为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国人往往将请客吃饭看成是重要的礼仪,认为觥筹交错之间能增进友谊、化解矛盾。今天,请客吃饭已作为社会交往的润滑剂,甚至还有地方官员认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接待就能出政绩”,当然接待的重要性源于被接待对象的“话语权”。如有人形容的:“视察”成了进出饭店的“食查”,“评比”成了接待标准的“攀比”,“验收”者“宴收”也。公款吃喝风屡禁不止,原因是“来的都是客,个个惹不得”,有无吃请也是衡量个人身价的标准之一。因此吃请花样翻新,吃了不算,有的酒后还安排洗浴、足疗、歌舞、打牌等“活动”。这类事行话曰“饭局”。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历经千余年的演变,赋予了“局”以赌博、聚会、圈套的涵义。历代著名饭局如 “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已成重大历史事件载入史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治国,统治者管理政事就像星级大厨烹调食物。老子打的是比方,现代人更进一步,将饭局与政治划了等号,质言之,饭局就是政治。甚至有人说,饭局是门技术活,在中国做事离不开饭局,成也饭局,败也饭局。想在社会上混,懂饭局是必修课。别看饭局上没有硝烟,却是战场;没有杀伐,却有成败。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此话似乎已经过时,现状是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你瞧瞧,当代人将饭局捉摸得多么深透!还是当代人比古代人聪明,会来事!

由于当代中国人的创造思维,饭局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文化,并因此产生了别开生面的新民谣、荤段子、饭局仪规、新式划拳法、饭局潜规则等玩意儿。

其所以说其具有中国特色,因为此风在地球村并不普遍。研究者称,国外对公费吃喝招待的控制非常严,一是制度严密,二是监督严格,政府官员鲜见胡吃海喝者。加拿大媒体曾大曝本国联邦政府“吃喝风”,几位部长的账单一一被“列举”,更有纳税人联盟站出来质疑,要联邦当局设立部长申报使用公款体制。印度除了极少一部分外事场合会有政府出面宴请外,印度总体上没有公款吃喝的概念。俄罗斯的经济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政府部门没有供应酬开支的费用。对于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个人到餐馆就餐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能偶尔为之。日本民间密切监督政府的公款使用,很少见到政府官员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欧洲媒体对公款盯得严,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几年前,时任瑞典副首相的莫娜·萨林购物时借用了政府为其提供的信用卡,尽管后来将钱还回去了,但经媒体揭露后,她不得不辞去现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应朋友之请乘游艇度假,被媒体知道后紧追不放,巴罗佐差点因此下台。德国前央行行长威尔因公务报销两晚上住宿费,结果整笔费用都由德国央行属下的德累斯顿银行埋了单。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全国,威尔特克不得不离开年薪35万欧元的德国央行行长职位。

中国人一进入餐馆就像西班牙斗牛场的斗牛见到了红色披风,高度亢奋以至于歇斯底里,所以吃相不文明常被外国人讥讽。例如,吃饭的时候大吵大嚷、狼吞虎咽、打嗝排气、龙盘虎踞、虎视眈眈、划拳行令、吆五喝六、高谈阔论、唾沫飞溅、挑肥拣瘦、前倾后仰、抓耳挠腮、呲牙裂嘴……如此这般,不雅的吃相使我们颜面扫地。

无节制的公款吃喝是导致铺张浪费的直接原因。中国人“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新华社的报道称,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2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大约等于吃掉了四座三峡工程,吃掉了50艘航空母舰。2亿人的口粮是个什么概念?即使按照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的贫困线标准,我国依然有多达1.28亿的贫困人口,这些浪费的粮食,完全可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公款一顿饭,百姓几年粮”、“公款吃喝猛于虎”之类的话是一点也不过分。面临地球村十分严峻的粮食问题,对粮食的糟蹋实乃无法容忍的犯罪。吃喝浪费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和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12月7日和8日视察广东省深圳市。这是他任职总书记后首次地方视察。此次习近平在深圳视察,没有安排任何宴请,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选择了自助餐。(12月12日新华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轻车简从吃便餐,还就浪费为题作了批示。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和“六项禁令”。“六项禁令”的第一条就包括“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执政党最高领导人亲自示范并作批示,继之以规定和禁令,可以想见中国人现阶段吃喝风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公款吃喝开销如此庞大,不仅挤占了我们的民生支出,还直接加重了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比例。我国行政成本近20%,而日本不足3%、英国不足4%、美国不足10%。

普遍存在的吃喝风不仅催生了浪费风,还为食品造假或毒素添加提供了温床,不法商家正是冲着巨额的利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2010年与以往相比,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出现频率更多、影响度也更大,例如“毒豇豆”、“地沟油”、“烤鸭油”、“一滴香”、“排骨门”、“小龙虾”、“人造鱼翅”、“化学火锅”等问题,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因为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屡查不绝,虽号称美食大国,国人还是谈吃变色、谈吃生畏。再则我国膳食结构存在着“两多三少”五大误区:一是脂肪摄入多;二是食盐摄入多;三是钙摄入少;四是铁摄入少;五是维生素摄入少。据调查,中国人的死亡原因中,因生活方式而导致死亡的将近50%,其中“不良的饮食消费”就占九成。由于摄入热量过多,导致超重与肥胖的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其中,以大城市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最高,达30%。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只为口腹之欲,而吃坏了身体,实在得不偿失。

普遍存在的吃喝风导致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国人什么全敢吃,熊的掌、骆驼的峰、猕猴的脑子、穿山甲、猫头鹰、飞龙,甚至还敢吃百年的老乌龟。“吃野味”给我们的饮食带来很多隐患。专家研究证明,野生动物可带有包括病毒、衣原体、细菌、原虫、线虫、吸虫和绦虫类的各种病原体,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将可能导致人患上各种疾病或绝症,如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等病以及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等。2003年,非典的传播就是吃果子狸等动物的“报应”,非典疫情给我国造成了400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胜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1998年的大水灾。“吃野味”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很多野生动物面临灭顶之灾。广州每天吃蛇20吨以上;上海市2万余家餐厅中,80%供应野味,每年蛇消耗量多达2000多吨。1980年以来鲨鱼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其中若干种类的鲨鱼,例如锤头双髻鲨甚至减少了90%。那么多的鱼翅都哪里去了呢,据统计一半都在中国被消费掉了。 原因在于有消费就有买卖,有买卖就有捕杀。

老百姓怎么看待公款吃喝风?他们虽为纳税人,却无力制约,只能作“顺口溜”发发感慨:最叫绝的是有人将毛主席的《长征》来了个改头换面,变成了描述官员们吃喝的民谣:“公仆不怕吃喝难,千杯万盏只等闲,生猛海鲜腾细浪,鸳鸯火锅走鱼丸,新式烧烤严冬暖,冰镇啤酒酷暑寒,更喜小姐肤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真是绝妙的讽刺!

笔者顺手拈来部分相关民谣,聊博一哂——

酒场就是战场,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胆量,酒瓶就是水平;

一包烟一壶油,一席酒一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坐的高级轿车);

上午象包公,中午象关公,下午象济公;

村级干部吃饱,乡级干部吃好,县级干部吃草,省级干部吃鸟(牛鞭、驴鞭之类);

穷吃肉,富吃虾,领导干部吃王八;

能喝四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五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白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

一口全喝光,这样的干部要到中央;一口见了底,这样的干部要抓紧提;

一口喝一半,这样的干部要再锻炼;

早上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

团结你我他,共同吃国家;

革命小酒天天醉, 喝坏肠子喝坏了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老婆分开睡。喝得群众有意见,纷纷告到纪委会;

大吃大喝做报告,小吃小喝做检讨,不吃不喝听训导;

鸡鸭鱼肉赶下台,王八毒蛇爬上来;燕窝熊掌才够味,虎鞭飞鹰最气派。

一天两三顿,一顿七、八两;酒场如战场,把胃交给党。

民谣的特点是幽默、诙谐,令人捧腹,而讥讽的对象多为社会痈疽、官场丑形。民谣的嬉笑怒骂,是中国政风、民风的折射,反映的是百姓的心声。面对公款吃喝风愈演愈烈,百姓通过民谣一吐胸中块垒。“肉食者”听民谣不要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捧腹之余要深长思之。

亲爱的朋友,人生在世难道就为这吃吃喝喝吗?难道就没有更有意义的事让您操心!

亲爱的朋友,您想过没有,国人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穷吃饿喝下去,会不会将中华人们共和国吃垮?您不担心吗?

若你是不思悔改的吃客,继续大刮吃喝风,那您就继续吃吧,我也只好每天问候你“吃了吗”,直到你吃得遇上“三高”和“四大杀手”为止,直到你吃得丢了党票、摘了乌纱帽为止,不过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还能说什么呢?呜呼哀哉!

2013年2月25日完稿于广州

    进入专题: 丁文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83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