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泽:后危机时期的中亚形势:成就与挑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75 次 更新时间:2013-01-05 17:36

进入专题: 中亚  

石泽  

〔提要〕面对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亚国家调整政策,妥善应对,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然而,中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仍比较脆弱,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依然严峻,地区形势中凸显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容忽视。

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亚国家克服内外不利因素困扰,调整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中亚政局保持相对稳定,改革步伐加快,经济企稳回升,对外合作展现出新的良好势头。但是,在走出低谷与再现发展机遇的同时,中亚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仍比较脆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继续拉大。尤其不容忽视的是,中亚国家内外安全环境依然严峻,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一、中亚地区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中亚地区形势做比较就可以看出,无论是与跌宕起伏的全球经济形势、西亚北非政局的剧烈动荡和因债务问题引发危机的欧洲相比,还是与发生吉尔吉斯斯坦暴力夺权和六月流血事件的2010年相比,近期以来中亚地区并未出现类似的动荡局面,地区形势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吉、哈、土等国选举平稳举行,实现权力和平交接

对中亚稳定曾造成最严重冲击的吉尔吉斯政局,已逐渐走出暴力对抗的漩涡。吉2010年发生暴力流血事件后,由反对派组建的临时政府就新版宪法举行全民公决,认可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担任过渡时期总统,决定将吉政体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2011年10月30日吉总统大选如期举行。此次总统竞选被认为主要在代表北方利益的阿坦巴耶夫和南方利益代表的马杜马洛夫之间展开。最终阿坦巴耶夫以62.5%的选民支持获胜,实现吉独立后首次权力和平交接。大选表明,俄美等域外国家的影响虽不可忽视,但吉在动荡数年后,国内政治生态已出现变化,各派政治力量和民众期盼社会稳定成为此次权力和平交接实现的主因。2012年9月初吉新政府虽再度出现危机,总理易位,政局却并未失控。目前吉稳定仍面临诸多挑战,然而饱受动荡之苦的吉尔吉斯已艰难迈出由乱到治的第一步。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于2011年4月3日平稳举行该国独立以来的第四次总统选举。纳扎尔巴耶夫最终获得94.82%的选票,再次赢得总统选举。在2012年2月12日土库曼斯坦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现任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也以97.14%的得票率获得连任。

(二)中亚各国经济企稳后继续增长

继2010年中亚国家经济走出困境开始回升后,近两年该地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公布的数据,2012年1-9月哈萨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哈萨克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预测,哈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望保持在6%的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银行均预测2012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7%;土库曼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仍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世界银行专家小组关于土库曼斯坦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评估结果称,土已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据塔吉克统计局数据,2012年1-9月塔经济同比增长7.4%,其中农业同比增长9.8%;亚洲开发银行的最新预测显示,2012年中亚各国虽受到世界经济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但除吉尔吉斯斯坦外,各国经济增长仍保持在5.8%,2013年可望增长6.2%。

(三)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来,在打击“三股势力”、促进地区国家共同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已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12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作为该组织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总结了过去,更勾画出了该组织未来的发展轨迹。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及多项合作文件。这对于增强本组织抵御现实威胁的能力、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确保地区长治久安将发挥重要影响。本次峰会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是该组织历史上第一次为未来发展做出的阶段性全面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上合组织将深入开展在安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合作列为三大“优先方向”,为上合组织的健康、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上合组织的国际威望提高,吸引力增加,此次峰会更为重视组织的扩员问题。随着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俄整合独联体的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推动欧亚联盟的进程已成为普京任内最为优先的战略任务。俄不断提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凝聚力,强化其适应中亚地区内外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建立的海关联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已表达了希望加入该组织的愿望并对其前景充满期待。2011年10月18日包括俄、白、哈、吉、塔等8个独联体国家签署历史上首个《自由贸易区协定》。乌兹别克斯坦虽继续保持其独特性,但在应对外部挑战和加强地区合作方面的意愿也有所增强。中亚地区上述机制深化合作、加强协调的趋势已成为地区形势发展的新亮点。

二、中亚形势趋好的缘由

中亚国家独立二十年来,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背景,中亚地区政治和经济进程总是呈现出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一方面表现在地区国家自控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地区形势的发展演变更易于受到域外势力和周边地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外因对内因的影响和互动,始终是中亚政局的重要特征。当前曲折前行的地区形势虽仍具有脆弱性,但形势的利好发展既有各国内因的演变,同时外部条件的变化也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一)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作为中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既是中亚国家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也是投资、技术和设备的重要来源,并且是中亚国家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对象国。俄与中亚国家的这种久远和特殊联系历来就是决定中亚国家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从2010年开始俄经济已走出金融危机的低谷,政府加强国家调控的反危机措施已见成效。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能源出口国一样,俄经济增长得益于国际市场油价攀升。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和国家统计署发布的经济报告和数据,2011年上半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通货膨胀率为5%,外贸顺差为1017亿美元,联邦预算盈余6402亿卢布。同时对外贸易、工业生产、加工业和零售业出现同步增长。粮食生产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000万吨。俄经济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还带动双边投资和技术合作的进展。近年来仅塔、吉、乌三国在俄劳工每年汇出的资金就分别高达数十亿美元。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中亚国家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二)俄美关系重启后双方就维护中亚稳定开始有限合作

独联体问题历来就是俄美关系的突出问题。双方在该地区围绕主导权的争夺延续至今。美国为了巩固冷战成果,以此为前沿挤压俄的发展空间,防俄坐大。俄视独联体为重塑大国的战略依托,对美毫不示弱。因此,俄美关系恶化往往都因独联体问题而引发。地处欧亚腹地的中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更是被俄美视为利益攸关区。奥巴马执政后因深陷阿富汗战争,国力渐虚,期望得到俄罗斯的策应,同时中亚地区吉尔吉斯等国出现的骚乱已威胁到美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美为了摆脱战略被动需要与俄缓和紧张对峙。维护中亚稳定也符合俄的利益,借此还可以与美讨价还价,打掉美反导计划,为国内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俄美都有求于对方前提下,双方在独联体暂且休兵,在确保吉尔吉斯政权平稳过渡、打击地区恐怖势力、阿富汗等地区安全问题上开始有限合作。俄美关系重启对于保持中亚各国稳定,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减少了来自外部的干扰因素。

(三)西亚北非政局的变故给中亚当局敲响了警钟

西亚北非动荡使该地区一些伊斯兰国家集权政体倒台,这股政治风暴虽未在同是伊斯兰国家的中亚地区引发连锁反应,却引起当局的心理恐慌。家族统治,聚敛钱财,贪污腐败,两极分化,这些导致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权易帜的原因在中亚民众中引起共鸣。为了避免类似的一幕出现,执政当局加快实行社会变革的步伐,更加关注社会公正、发展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可以说西亚北非的巨变给执政当局以警示,迫使他们在缓解社会矛盾,惩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方面出台应急之策。这在一定意义上防范了极端思潮的蔓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全面深化使地区国家受益

与美欧等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后债务缠身和经济低迷的状况相比,中国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为深化包括与中亚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全面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在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中,经济合作的长足进展成为最明显的标志。一是合作规模扩大。中国已先后成为哈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吉、塔、土等四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成为上述国家最主要的投资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额为249.5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012年1—9月,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20.15亿美元,同比增长37.88%。二是投资和金融合作成为新亮点。中方融资有望成为中亚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仅对哈大型项目中方已提供130亿美元贷款。双方还就本币互换达成协议。2011年堪称中乌金融合作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与乌有关金融部门签署了授信7.7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和总额达9.15亿美元的8个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融资备忘录,两国央行还签署了金额为7亿人民币的本币交换协议。三是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加。继中哈石油管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后,两国交换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C线工程哈国段政府间协议,该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方在哈融资建设的博兹沙科利大型铜矿、平板玻璃厂等均已启动。乌境内建成的昆格拉特碱厂、德克汉纳巴德钾肥厂等都是双方合作的重大项目。由中方贷款援助的吉南部电网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2011年12月“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线与哈铁路成功对接,两国联合打造的地区自贸区示范项目“霍尔果斯国际边境贸易合作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2011年11月中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关于土库曼斯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增供天然气协议》,土每年将向中国增加供气250亿立方米,供气总量每年将达到650亿立方米。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塔吉克斯坦沙赫里斯坦隧道工程举行隆重竣工交接仪式。中方向塔提供资金建设的“南北”输变电项目、中塔公路等也在加快建设。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利合作,尤其是中方提供的优惠贷款,对地区国家的经济振兴具有战略意义。

(五)中亚各国的反危机措施逐渐取得成效

中亚各国经济出现起色既得益于全球市场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也得益于各国实行的反危机措施取得成效。中亚国家国情和基础不同,反危机的举措和重点亦不尽相同。哈加强国家监控,更多的是动用国家储备基金确保银行的支付能力,并且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财政能力促进经济复苏。乌实行更加开放的措施加强对外合作,吸纳资金和技术,同时给予中小企业较多的自由盘活国内市场。2011年吉经济走出低谷,除了形势渐趋稳定这一保障因素外,与政府重视农业和解决民生问题、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努力有关。

三、中亚各国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中亚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相当薄弱

一是发展环境不佳。中亚地处内陆,没有直接的出口通道和出海口,距离世界市场遥远,东亚、欧洲、北美等经济中心难以辐射到中亚。气候和环境恶劣,土地面积中沙漠、荒山为居多,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退化,灾害频仍。经济基础薄弱,起点低是其主要特征。二是经济结构单一且畸形。长期形成的以能源和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难以提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至今并未形成有效的刺激创新经济的竞争机制,产业缺乏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竞争能力低下。原苏联留下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已日渐陈旧,由于资金匮乏无法实现更新,转型难度大。从近年中亚各国经济普遍增长中也可看出,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十分明显。哈、乌、土三国能源和资源出口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吉、塔经济出现起色主要依赖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支撑。中亚各国经济目前仍无力摆脱对境外市场和外资的依赖,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尚难以解决。中亚各国虽然在摆脱金融危机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已着手调整经济结构,但基础并非牢固,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发展机制。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一旦外部因素被破坏,经济很可能重新陷入困境。

(二)阿富汗事态恶化对中亚国家的压力剧增

作为阿富汗的北方邻国,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安全环境一直受到阿内战的困扰。塔、乌、土等国与阿跨界民族居多,文化宗教相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他们相互间过往密切。从历史看阿每次出现动荡必然会波及到邻近的中亚地区。美及北约在阿富汗反恐十年,耗尽所能,塔利班等敌对势力东山再起,阿政局混乱加剧。在奥巴马被迫宣布从阿撤军的背景下,随着美及北约联军撤军日期临近,中亚境内外的恐怖组织频繁互动,在中亚地区多次策划制造恐怖事件。近年来该地区的恐怖活动已呈现回潮之势。在恐怖活动猖獗的吉尔吉斯南部地区,政府已接连破获企图刺杀吉领导人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土库曼斯坦,2011年7月发生了阿巴丹爆炸案。在塔吉克斯坦巴赫达尚地区,2012年夏发生了长达数月的武装冲突。被视为中亚发展样板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也难以幸免,接连发生了阿克纠宾袭警和安全局被炸事件,阿拉木图附近伊塞克湖爆炸案和阿拉木图人质事件,哈重要的工业基地卡拉干达州大规模囚犯外逃事件。哈首都阿斯塔纳也首次发生国家安全部爆炸案。如此密集的出现恐怖事件在哈历史上尚属首次。中亚地区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存在滋生极端势力的土壤,加之哈、乌两个最大的中亚国家在位领导人均年事已高,执政能力减弱,在缺乏透明移交制度的情形下,权力交接这一敏感问题日渐突出。对于政治生态本身就比较脆弱的塔、吉两国而言,内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一旦阿形势失控,中亚世俗政权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应对阿富汗问题及其造成的连锁反应已成为中亚各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三)激进的伊斯兰势力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急剧增长

当前,中亚地区回归对传统伊斯兰的信仰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传统伊斯兰的信仰者已放弃了原先的非暴力色彩。中亚地区伊斯兰的影响自古就存在着地区和国别间的差异。属于农耕文化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居所固定,带有城市文明的特征,伊斯兰化的程度远远强于处在游牧社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独立后中亚国家都视自己为世俗国家,伊斯兰只是在文化、历史和宗教信仰方面被民众所接受。虽然也曾建立不少清真寺,但其政治色彩并不浓厚。如今这一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尽管当局始终对伊斯兰复兴和政治化保持警惕并且严控和打压,伊斯兰化的进程却异常迅猛,尤其是“瓦哈比”、“伊扎布特”等伊斯兰激进势力活动甚为猖獗。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伊斯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塔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年轻人赴穆斯林国家研习伊斯兰教规,在700万人口的塔竟有3340座清真寺,平均每2000人就有一座清真寺。在以往影响较为淡薄的哈、吉等国,伊斯兰化的发展也明显加快。吉目前已有80%的居民认为自己是穆斯林,约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社会中还出现了一系列伊斯兰中心和团体。

吉境内已有9所伊斯兰大学,清真寺1700座,比15年前增加了两倍。哈不仅清真寺数量增加,信教者的衣着和习俗也都遵照伊斯兰法规。哈伊斯兰化的进程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近来哈接连发生多起恐怖案件都有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背景。伴随中亚极端伊斯兰势力的蔓延,跨界犯罪、贩毒、恐怖活动急剧增加,已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四)俄美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影响中亚的安全和稳定

俄罗斯和美国在中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双方为争夺在该地区的主导权,长期对峙,互不相让。自2008年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实施战略调整,俄美关系实现重启。在缓和的气氛中俄美曾就中亚反恐和安全问题进行有限合作。然而,但2011年以来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对立使俄美关系难以全面回暖。在全球战略稳定和安全问题上,美无视俄坚定的反对立场,执意在欧洲启动导弹防御计划,迫使俄采取强硬反制措施;美插手俄议会和总统选举,对普京的治国方略横加干涉,公开指责俄政府操纵选举,支持反对派向普京发难;在叙利亚内部冲突问题上俄与美立场相左;美在中亚驻军问题更是双方多年来难以解脱的心结。吉总统大选后,阿坦巴耶夫总统正式要求美在2014年按期撤军,引起美不悦。围绕美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美与乌兹别克斯坦逐渐走近,俄对美撤军的走向,尤其是美移师中亚国家深感不安。同时,俄还谴责美纵容阿毒品贸易危及自身安全,不满美军抽身阿富汗把祸水引向中亚。中亚安全环境中,俄罗斯和美国都是具有主导影响的大国,两国关系决定着地区形势的走向。如果俄美在军控、独联体、俄罗斯内政、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争斗再度替代两国间脆弱的合作,那么中亚暂时形成的力量平衡和相对的稳定局面必将遭受严重冲击。

    进入专题: 中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4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问题研究》2012.6,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