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钊:布什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261 次 更新时间:2008-07-14 11:13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陶文钊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一次选举。经过一场鏖战,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终于获得连任。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将会怎样,笔者试图在这里做一个大概的预测。

布什第一任期的中美关系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布什第一任期的中美关系。

布什及他的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开始他们的任期的。布什在2000年竞选当中说过中国是“战略竞争者”这样的话,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还写过文章论述这一点。2000年8月共和党纲领中也重复了这个说法。更不要说切尼、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这些人了。但布什又是支持与中国的自由贸易的。在2000年国会辩论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PNTR)时,他超越党派界线,发表公开信,呼吁国会议员,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人,支持对华PNTR,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正常贸易伙伴。2001年4月1日发生的海南撞机事件本身是一个偶发事件,但此事恶化了中美关系的气氛,使两国关系在数月中再次处于低谷。但在此事得到解决后,两国关系即开始缓慢恢复,7月4日,布什总统给江主席打了电话,7月下旬鲍威尔国务卿访问中国。鲍威尔在北京正式表示:“美中关系是如此复杂,又包括很多方面,所以简单地用一个词来涵盖是不正确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但也是一个越来越建立在友谊和信任的基础上的关系、建立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的关系。”从此以后,布什政府不再用“战略竞争者”或“竞争者”来定位中美关系。

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诚然,中美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没有因此而得到解决,两国在台湾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两国利益的调整也不可能迅速得以实现,两国间仍然存在战略疑虑。但“9·11”事件使美国决策者认识到,对美国最危险的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即恐怖主义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在进行的美国对华政策辩论暂告终止;它也影响了美国的战略调整,使美国认识到与大国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性;反恐扩大了中美两国合作的领域,中国支持了美国对塔利班的战争,中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方面完善了出口管理体制,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的转变。中美关系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保持了稳定。

中美关系的大体走向

在本次大选中,中美关系没有成为一项主要的争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人现在要关心的事情太多,反恐、伊拉克、朝核、伊朗核问题等等,中国不是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第二,经过冷战结束后十余年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在经过了对 “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等的反复辩驳以后,民主、共和两党对中国的发展、对中美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对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大致形成一个共识,即中美两国之间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共同利益,具有广阔的合作领域。现在布什连任,可以为两国关系省下了与新政府的磨合期,可以期待布什的对华政策将有较大的延续性。这里说的延续性是从两方面说的:一方面,两国之间将继续进行合作以应对共同的威胁,这种合作可能还会扩大;另一方面,那些两国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也不会迅速得到解决,它们还会对双边关系造成制约和影响。

笔者认为预测今后四年的两国关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布什第二任期中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尤其是核扩散。第二,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在从西亚到中东这一个小弧形地带。布什政府要优先处理的问题是伊拉克、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结束一年半了,但安全状况没有改善,对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的袭击有增无减,2004年11月美军的死亡人数与4月一样达到创记录的135人。参与美国的“志同道合者联盟”的国家纷纷撤出或正在考虑撤出它们的军队。现在仍有13?8万美军在伊拉克维持治安,而且为了保障2005年1月30日的大选,还要增兵到15?2万人。即使2005年1月的大选如期举行了,安全形势也未必会得到好转。笔者以为,美国是陷在了伊拉克,在整个布什第二任期,伊拉克都是他的心头之痛,是对布什政府的最大牵制。巴以和平进程前景难卜。布什么现在说要使用他的政治资本来处理中东问题,但这仍然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虽然遇到抵制,但美国还将继续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第三,中美两国领导人在过去几年中频繁互访,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种工作关系仍将继续下去。总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预期,除非发生意外情况,中美关系将能保持稳定,中美两国在广泛的双边和国际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两国关系将沿着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的道路继续发展。

限于篇幅,这里集中讨论两个问题:朝核问题和台湾问题,前者是布什在东亚地区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后者是中国最关心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如何将决定今后四年的中美关系。

关于朝核问题

在过去的两年多中,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朝美中三方会谈,举行了三次六方会谈,初步形成了六方会谈这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机制,但就解决朝核问题本身来说,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根本原因是美国与朝鲜之间在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敌视之后,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朝鲜半岛非核化符合中国的利益。朝鲜发展核武器会产生“溢出效应”,引发该地区的核竞赛。朝鲜一旦真的爆炸核装置,那么韩国也会发展核武器。韩国已经在进行浓缩铀的实验室试验,可见它有提取浓缩铀的能力。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后,日本对朝鲜一直满怀戒心。按照日本的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水平造出核武器不是难事。甚至台湾也可能蠢蠢欲动。那样,东北亚地区就会出现核竞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岌岌可危,这自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另一目标是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这对中国东北的安定、东北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朝鲜真的出现混乱,大量难民拥入中国是不可避免的,那样不仅会造成东北甚至别的地区的社会问题,甚至会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让朝鲜乱。

朝鲜半岛的非核化是中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而对于第二点,两国的立场是有分歧的。在美国,在朝鲜搞政权更迭是一种普遍的主张,不仅是共和党保守派,而且民主党人,一些在中美关系上与我们共同语言最多的人都主张在朝鲜搞政权更迭。1996年10月笔者在汉城参加一次朝鲜半岛安全形势讨论会,当时在野的阿米蒂奇和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盖茨都在。他们都认为朝鲜的现政权随时都可能垮台,而国际社会要做的事就是对它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它更早垮台。到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美国人不公开说政权更迭了,但心里想的仍然是在朝鲜改朝换代。2003年5月,也就是布什宣布伊拉克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后不久,笔者去国家安全委员会见一位官员,他说,我们倾向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但各种选择都在桌上摆着,如果和平解决不成,可以实行封锁、禁运、联合国制裁、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直到像伊拉克那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后来,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朝鲜的周边国家都不同意和平方式以外的办法,美国这才表示致力于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并表示不寻求在朝鲜半岛的政权更迭。但现在我们还是时不时地听到美国一些保守的智库发出在朝鲜搞政权更迭的噪音。

还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过去两年在朝核问题上没有实质性进展,美国人中的焦灼感正在增长。不少人已经在问,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布什政府匆匆匆忙忙地发动了战争;而朝鲜自己说有核武器,布什政府倒对它那么耐心,这是为什么?美国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在今后一年中,六方会谈仍然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那问题就可能起变化。现在美国画了一条红线:朝鲜不向外扩散核武器或其部件、材料和技术,如果发生了扩散的情况,事情就不同了。由于本身和外部的原因,美国很难发动如伊拉克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但其他强制性措施是可能的,如用防扩散安全倡议(PSI)的方法对朝鲜进行实际上的封锁,把问题提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甚至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如果那样,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分歧就会突出出来。这是我们要极力避免的事态发展。 而且如果在朝核问题上两国的分歧公开化,笔者以为还可能影响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我们没有把这两个问题挂钩,但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有联系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值得注意的,有的美国学者说,除非中国把朝鲜在六方会谈中作出让步与中国对朝鲜的援助联系起来,否则朝鲜是不会采取灵活态度的。这种说法也许反映了某些官方人士的意思。这种把朝鲜的立场完全取决于中国态度的说法当然是我们所反对的,就如王毅副部长所说,中国不掌握解决朝核问题的钥匙。但如果朝鲜问题继续没有进展地拖下去,美国国内对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作用的疑问就会越来越大,这也会影响对中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立场的看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过去两年中,中国劝和促谈,在朝核问题上起了很大作用,赢得了全世界的赞扬。今后,中国要加强劝和促谈的力度,尽力防止朝核问题的逆转,争取在2005年就使问题取得某些实质性的进展,把朝核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推进,在此基础上使六方会谈演变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机制,这对中国有着长远的利益。?

关于台湾问题

对中国来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还是台湾问题,这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之所在。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要稳定,要发展,一个重要的条件是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不能出现大的偏差。为了简要地说明问题,这里讲几点。

第一, 美国对台湾历来的政策目标是使台湾与祖国大陆永久分离。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一项声明中第一次提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说什么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在1954年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国曾唆使新西兰策划所谓“神喻行动”,企图把台湾问题提交联合国,交由联合国托管;在美蒋谈判《共同防御条约》时,蒋介石极力要把金门、马祖包括在内,美国坚决不肯,结果两国共同“防御”的范围限于台湾和澎湖。在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美国又一再压迫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专守台湾、澎湖,双方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同时,美国也不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美国所希望的就是台湾和大陆永久这样分离下去。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作了“以后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承诺,但实际上美国的这一意图没有改变。尤其当美国国内还有相当势力认为中国是“潜在威胁”的时候,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也不会改变。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 与上一点相连的是,美国历来要求中国政府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从20世纪50年代的中美大使级谈判以来,美国就一再要求中国政府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在中美建交谈判中美国又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美国把台湾的未来必须通过和平方式确定写进了《与台湾关系法》,成为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坚持这一点。1996年春我军进行导弹演习时,美国派出两个航母编队驶向台湾海峡炫耀武力。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加强第二岛屿链的实力,有的美国官员明白地说:“台湾是美国西太平洋安全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布什政府实行双重清晰政策,也是反对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在这两点上,这是中美两国间的一个根本分歧。?

第三, 在布什的第一任期中,他的对台湾政策从以前的战略模糊转变为所谓战略清晰,或称“双重清晰”(即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他的对台政策有两次调整。

第一次以2001年4月24日布什上任百日接见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的表态为标志。当记者问到,如果台湾遭到攻击,美国“是否有责任去保卫台湾”时,布什说美国要“尽其所能协防台湾”。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当政,还没有一位美国总统作过这样的表态。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新保守派组织“新美国世纪计划”在8月的一项公开声明中强烈要求克林顿“明确宣布,一旦发生对台湾的攻击或封锁,美国就将去保卫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但克林顿没有做这样的声明。虽然次日在接受CNN记者采访时他又说了一些仿佛是“亡羊补牢”的话,表示“我愿意帮助台湾自卫,就我的观点而言,在政策上实际没有任何的改变”,“我当然希望台湾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而宣布独立不是一个中国的政策,我们将与台湾一道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我们需要和平解决这一问题”,等等。但他先前说的话确实就是他的意思,就是他的决策班子的主张。当时美国政策的侧重点是遏制大陆动武。尤其是在发生海南撞机事件以后,中美关系的大气氛恶化,美国又答应了一大笔对台军售项目(即直到现在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的180亿美元的一揽子军售项目),所有这些结合在一起,就给人产生一种布什政府支持陈水扁的印象,而且事实上这也对陈水扁搞渐进式的台独起了放纵的作用。

陈水扁第一次惹恼布什是他2002年8月3日关于“一边一国”的表态。他的这一说法显然直接挑战了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于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发言人一再表示:“我们对中国和台湾的政策众所周知,是长期的,没有发生变化。我们的政策是一个中国政策,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在台协会理事驻台北办事处主任包道格也要求陈水扁当局作出解释。当时正陪同游锡□往访南美的蔡英文在纽约和华盛顿既向美国官员、也向美国学者竭力进行解释。但事情过后,陈水扁我行我素,毫不接受教训。尤其是临近选举,陈水扁决定以挑动族群和提出统独问题来刺激选情,在2003年9月28日公开提出了台独的时间表:2004年搞公投,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法。此事引起美国高度关注,2003年11月底布什三次派特使去台湾劝说陈水扁放弃公投,陈水扁置若罔闻,甚至还在接见美国记者时扬言,台湾不是哪个国家的一个省或一个州,表现了拒中抗美的姿态。这是布什政府不能容忍的。这才有2003年12月9日在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批评陈水扁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公开表态。布什说:“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有可能作出决定单方面改变现状,对此我们是反对的。”

这可以看做是布什政府对台湾政策的第二次调整。虽然仍然是双重清晰,但政策的侧重点是要遏制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搞台独。从那时以来,美国的压力主要是施向台湾方面的。维持台湾海峡稳定的政策在布什的第二任期中还会继续下去。最近的两件事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第一件事是所谓“公投复决宪法”。11月27日,陈水扁在李登辉牵线的“台湾新宪法”研讨会上说,2006年底要通过公投来复决第一部宪法,2008年5月20日正式实施新宪法。29日,美国感恩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就把当天例行的记者招待会变成了“一堂严肃的台湾问题的复习课”。他强调指出:“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维持台湾海峡地区的稳定。美国反对任何会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反对任何会改变台湾地位走向独立的公投。”接着他逐字逐句地把陈水扁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的“四不”承诺读了一遍,重申美方非常严肃地看待这些承诺及保证。第二天,陈水扁只好辩解说,他的两岸政策没有任何改变,在未来也不会改变,云云。第二件事是“正名”问题。12月5日是台湾“立委”选举前最后一个星期日。陈水扁又想故伎重演,以统独问题来刺激选情,在记者招待会上抛出了三大“正名”主张:第一,未来将积极“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社会”;第二,台湾所有“驻外使馆”、“驻外办事处”争取在两年内改名为“台湾代表处”;第三,两年内把所有以“中国”、“中华”命名的“国营”企业、公营企业逐一改名为“台湾”。6日,国务院副发言人埃瑞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有关对(台湾)政府控制的企业或是台湾在海外经济文化办事处的名称的改变,在我们看来,将体现出的是单方面改变台海的现状。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支持这样的改变。”他重申,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核心是维护地区稳定,因此美国反对任何可能给台海稳定带来威胁的单方面举动。现在台湾立委选举已经揭晓,泛蓝过半,这对陈水扁台独企图和行为更是一种制约。

第四,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实现中国的最后统一,在这一方面我们有最大的耐心,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也就是说,目前我们一时还解决不了这个任务。我们的眼前目标是止独,是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稳定。在这一点上,我们与美国政策有共同之处。由于美国对台湾有超强的影响,我们现在可以借助美国来遏制陈水扁的台独倾向。美国是从战略上以台制华,我们则是从战术上以美制台。这不是说,我们依赖美国来止独,或主要靠美国来止独。止独首先依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决心,我们进行军事斗争的准备。但美国因素仍然是重要的因素。

第五, 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从根子上是矛盾的,任何总统都要实行《与台湾关系法》,布什政府也还会这样做,还会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且,诚如前面所说,如果朝鲜问题出现逆转,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还会出现变化,还会像2001年4月那样把侧重点转向对大陆施压。所以在布什第二任期内,我们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仍然会有严重的斗争。

第六, 由于中国政府的决心和立场现在已经十分清楚,由于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增强,由于台湾大多数民众仍然希望维持现状,由于布什第二任期还会实行维持台海稳定的政策,笔者以为,在今后数年中遏制法理台独、不出现向台独发展的重大事态是有可能的。只要美国对台湾的政策不出现大的偏差,今后四年中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并在一些方面有所改善就是可以做到的。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0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