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自由派应为社会团结有所建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47 次 更新时间:2012-11-19 14:11

进入专题: 自由派   社会团结  

环球时报  

十八大为促进中国社会团结和加快改革都带来新的动力和资源,然而接下来中国能否再有出色表现,不仅取决于中共的领导,也取决于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其中自由派如何作为同样很有意义。

中国社会形成今天的多元化局面,自由派是有贡献的。自由派的出现不是出于国家自上而下的主动设计,而是自发、逐渐形成的。迄今国家政策对自由派的态度有些模糊,但对自由派的环境宽容不断积累,其在舆论中有了一定话语权,也有了一些追随者。

只要中国的多元化持续下去,自由派就有用武之地,就能够成为推动国家前进的合力之一。中国这样较成气候的自由派是越南等改革国家所不具有的,他们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特色。

时至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不仅改革的难度增大,维护社会团结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而且两者经常是深度相关的:当社会团结的风险增大时,改革的决心就会受到干扰。因此帮助社会团结,就是为改革增加动力。

然而从以往的情况看,自由派对呼吁改革很热心,对促进社会团结,他们的兴趣往往不大。一些人认为,他们的唯一使命就是批判,越不妥协的批判就越是正义的,而维护社会团结是官方的事,或者其他人的事,他们没有这个义务。

当自由派极其弱小的时候,与自由派已经有了一定力量的时候这样做,其政治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多元化已经事实上形成并在继续发展,传统凝聚力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有欠缺,凝聚多元社会的力量也必须是多元的,它们必须找到共识的底线,自由派应主动就此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学者认为,中国自由派总体上继承了西方冷战时期将世界分为“自由”与“非自由”的两分法,对中国这些年的实质进步和世界的时代变迁都观察不够,其理论研究几乎没有进展,更热衷“政治博弈”。其对西方理论过于臣服,看不到中国崛起正在挑战着以西方经验和价值为基础的理论体系,需要一个全新的总结过程。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建议自由派人士兼听。

中国全社会都缺少在多元化时代凝聚团结的经验,官方缺,各界都缺。由于政治稳定是国家所有改革和发展赖以进行的基础,官方对自由派扩大话语权有顾忌,采取了一定限制政策。但这种限制总体看不断变得温和。

或许自由派也需“摸着石头过河”。自由主义是制衡社会保守化的必要力量,在实践中也是构成社会批判的重要源头,但每一个社会都必须达成自由与治理的平衡。希望自由派对这个平衡表现出更多建设性,这应被看成对他们的善意期待。

中国大的国家道路已定,经过30多年的验证而广受支持。自由派如果继续把力气主要放在道路之争上,不具有现实意义。自由派应为国家走好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之路发挥独特作用,扩大并巩固社会的多元,并对解决转型时期的团结难题发挥理论和实践的建树。

中国的独特性已经很明显,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中国自由派的地位和作用决不可能是西方“反对党”的翻版,它一定也是独特的。这是中国大势中的一个单元,主动应势而为,应被看成对时代的响应。

当中国人普遍对未来10年充满期待的时候,自由派也应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官方有必要为此创造条件,增加舆论的包容度,创造沟通的更多平台和机会。团结是中国未来10年的成功之本,没有绝对的团结,但有多元化下的共识和凝聚力。尽量拉高社会凝聚力,对这个改革中的庞大国家永远都至关重要。

    进入专题: 自由派   社会团结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24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