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太:十八大报告的十八个创新点和主要不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02 次 更新时间:2012-11-11 10:10

进入专题: 十八大  

陈红太 (进入专栏)  

一、十八大报告的十八个创新点

1、提高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定位。一个产物,一个集中体现,一个最新成果,一个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做了更为准确和清晰的表述。把毛泽东思想定位在,与马列主义放在一起,作为指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来源之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删除了"毛泽东思想"可能造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混淆的问题;把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革命""改造"和"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做出了不同的评价。"革命"和"改造"的成就表述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设"的成就表述为,"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实质是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明确的区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更加全面和准确。删掉了十七大报告中的"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总布局的高度。过去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共同信念"的"八个必须坚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执政经验的集中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6、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经验性的科学规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7、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政改思路。如党派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基层民主协商,以及设立人大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8、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以及"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和理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9、社会管理体制增加了"法治保障"的内容;重申了教育的"立德育人"导向和培育"接班人"使命;提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两个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公平"的理念和原则。"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0、单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多元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11、军队建设重提"毛泽东军事理论"和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并加速发展问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

12、两岸统一提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及与台湾各党派交往的方针。"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13、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反对人类世界"弱肉强食"和"穷兵黩武"的丛林法则和霸权主义。"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14、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任务。重申和强调对党的信仰的坚持和忠诚;突出党性教育、道德建设和人格力量。实质要求做好党员很干部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等问题。"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15、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及形成人才制度优势"等人才发展问题,深化了人才制度建设对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16、更加突出强调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性,提出"亡党亡国"的警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17、重申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内组织纪律。"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18、重申并提出"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强调了团结问题的极端重要。"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六大建设",透过现象看内在结构和关系逻辑大致可以表述为:市场化资本化转型期混合经济建设+集权体制下协商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发展立足当下的实用文化建设+民生福利政策导向的和谐社会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中央权威的科学化执政党建设。

二、十八大报告的主要不足

一是对形势和问题的判断,过于乐观、不到位或不十分准确。基本属于"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的思维;看成绩多,发现问题少,危机意识和反省能力不够或严重欠缺。

比如对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实际目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甚至是挑战大于机遇?正确判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的判断主要应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和需求以及发展态势的判断;国际大局的判断主要应基于国际战略格局和主要矛盾变化以及发展态势的判断。十八大报告对我国国情的判断是"三个没有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际这些判断在表述的分寸上值得商榷。如"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判断仍沿袭中共八大的提法,是否应依据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变化与时俱进?目前较为普遍认同的、也是有实证调查佐证的,能够准确反映人民主要发展诉求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对两个方面需求的满足:一是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二是民生社会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平衡发展的需求。

前些时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以"你看好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吗"为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405名网友,实施的在线即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未来十年中,公众最期待能得到显著改善的问题是:"医疗"(68.8%),"教育"(62.8%),"食品安全"(60.3%),"收入分配"(56.7%),"住房"(53.5%),"反腐败"(53.4%),"养老"(52.1%),"社会保障"(50.4%),"环境保护"(46.3%),"就业"(43.5%)等。最有可能阻碍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问题依次是:"贫富分化严重"(75.4%),"权力不受制约"(59.4%),"利益集团坐大"(52.8%),"生态环境恶化"(52.6%),"弱势群体利益受侵害"(50.3%),"经济发展减速"(31.3%),"国际环境紧张"(28.2%),"人口红利消失"(27.0%)等。(参见《万人民调:未来十年公众最焦虑贫富分化阻碍国家发展》,新华网2012年11月06日来源《中国青年报》第七版。)这个调查尽管可能设定的指标体系和抽样科学性等方面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反映的目前民众的基本期待和对主要社会问题的认识,与人们的一般的感知还是比较相符的。最近《新京报》与清研咨询也做了一项"中国未来十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的调查,排在前六位的依然是"贫富差距拉大"(81.3%)。"腐败问题"(75.5%)。"环境污染恶化"(69.9%)。"医疗改革等民生问题"(61.4%),"城市房价居高不下"(57.0%),"交通拥堵等城市病"(55.8%)。(《调查称八成受众认为未来十年最需解决贫富差距》新浪财经2012年11月10日,来源《新京报》)社会建设领域"民生需要"的满足和政治建设领域"权力腐败"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期待和基本共识。对这样已经形成基本共识的问题,应该纳入到执政党十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判断和表述之中。

又比如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判断: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样的认知和表述实在是不疼不痒,与民众的感知相差太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上的差距,主要是十八大报告可能把目前存在的问题看作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通过深化科学发展,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没有从体制性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以及基于大众的切身体验来思考和认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解放思想不够,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仍有市场。比如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我国人民对外部世界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已经不能与前30年相比。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认识仍沿袭邓小平改革开放初的定位,把它看作是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而没有认识到从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来的资本化的市场经济是"全套设备",内涵着一整套由资本主导的价值观、组织和制度体制机制,不仅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并可转化为一种难于逆转的制度力量和社会价值主导力量。

二是对与"发展中问题"相对应的"体制性问题"回应乏力或回应不够。"发展中问题"与"体制性问题"的根本区别,是体制性问题不能仅仅依赖发展本身来解决,体制性问题带有内在结构性矛盾,必须靠整体性或说全局性的体制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来解决。

中国经过30年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形成的基本政治经济体制结构是,一方面事实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以生产方式资本化为主导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区域发展的差距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同时这种市场经济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这种多元化格局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多元化格局。这里面存在"两个能否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共产党领导或一党执政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能否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地方发展的多元化以及不平衡与一元化中央集权体制能否相适应的问题。"一把手专权的家长制"导致的政治腐败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放大和"一元化大一统集权体制"导致的对地方以及下级多元化创新发展的权力遏制,这"一横一竖"两大问题所造成的政治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以及自由和公平发展的需要,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能否最终实现,并且人人都看得很清楚,这两大结构性矛盾已经外化为七大体制性现象:"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法治不彰、信仰不稳、道德滑坡、人才浪费、能源依赖"。

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与资本化的市场经济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冲突和制度冲突,有一个谁战胜谁的问题。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放大和带有封建专制色彩的集权体制的结合,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比如"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法治不彰、信仰不稳、道德滑坡、人才浪费、能源依赖"等体制性现象和问题,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把邓小平改革开放初提出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和民主法治原则贯彻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中去的时候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和科学民主法治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资本创新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七大体制性问题。反之这些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不断扩大,以至于从根本上威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或者导致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中断中国伟大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所以,必须把执政党的"共同富裕目标和民主法治化建设"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实施中去,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等根本问题上消除这些已经显性化的体制性弊端。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来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的目标原则以及制度举措,是破解目前存在的这些发展中的难题,甚至对破解所谓世界性的"中等收入陷阱",都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但科学发展观能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难于解决体制性的问题,根本的内在原因或发展逻辑是,只要中国实际放弃了发展社会主义的追求,无论搞什么类型的资本主义,近代以来的历史都证明行不通。搞资本主义长期下去一定会出乱子,不是两极分化严重爆发内乱就是外部势力介入搞得中国四分五裂。尤其是"权贵资本主义",带封建专制色彩的资本主义,不仅在中国和任何发展中国家,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有前途。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最终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最终使中国成为最伟大的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说在十八大报告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问题呢?以解决权力腐败问题为例,目前报告主要着眼于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和党性自律建设,而在已经形成利益集团化和分利化的权贵哪里,即使明知是科学有效的法治与民主措施能真正顺利出台和实施吗!而在资本私利主导的市场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下,维护传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有可能重现或成为现实吗!又比如解决社会不公问题,民生导向的福利国家主义政策,可以扶助弱势群体、加大对发展落后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这没有问题,但不对资本分配加以限制,不加大劳动在生产方式中的作用,尤其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地位,怎么可能限制住资本与劳动收入和地位差的扩大;退一步说即使国家财政可以补偿一部分劳动亏欠,但依靠财政转移和补贴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不然就会发生欧洲国家目前普遍存在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就是消费过剩问题;像我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谁能保证经济不出现困难和滑坡,谁能保证国家财力可持续地提供给劳动群体的福利保障?又比如法治不彰的问题,法治文化的形成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政治自由和民主基础上,没有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个人专断和官僚主义集权就不能从根本上得以限制。自由和民主是法治的社会基础和保障;但在没有民主问责的政治体制下,依靠人治而造成的法治不彰都是无法克服内在必然。其他如信仰、道德、人才等问题,都是必须按社会主义重塑市场经济和按市场经济重塑国家权力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体制性冲突,也就是必须把"共同富裕"发展目标而不仅仅是"公平正义",把"民主化和法治化"提到"科学化"并列的高度,把"市镇自治与多元发展"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参见我写的《中国政改的一横一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体制性弊端。

三是文风上口号式、宣示性、讲大道理的表述多,对地方和基层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和吸收也明显不够充分。比如四川、江苏、浙江和广东、山东等一些地区搞的基层"竞争授权民主"、"评议问责民主"、"村社议事民主"、"复合参与民主"、"社区管理民主",创新社会管理的"自治类理事会、平安协会"组织以及各种"组织化、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制"等,基层党联系群众的"民主恳谈"、"院落议事会"、"一线工作法"、"民情专递制度"以及各种制度化的"八步工作法"、"五步决策法"、"三步工作法",基层党建的社区化和行业化等等,这些创新都是各地基层经过多年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十八大报告在这些经验方面明显吸收不够。

2012年11月9日为参加中国社科院信息院学习十八大报告,讨论"世界政治中的民主问题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写作的提纲,2012年11月10日进行修改和充实。作者夷吾生(陈红太),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 陈红太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十八大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99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