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信良:“宪法各表”更接近台湾政治现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9 次 更新时间:2012-10-17 13:49

进入专题: 宪法各表   台湾政治  

许信良  

谢长廷访问大陆提出“宪法各表”取代“九二共识”,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宪法各表”可做民共对话的政治基础。他强调,“宪法各表”比国民党“一中各表”“中华民国”就是中国的主张,更接近、也更符合台湾政治现实,中国大陆应该好好研究并思考“宪法各表”。

许信良倡议,民进党应该利用谢长廷访问大陆进行两岸政策大辩论,把这个问题谈开来,不论是公开、还是闭门。

许信良分析,谢长廷的“宪法各表”比国民党的“一中各表”更符合台湾的政治现状,国民党的立场是“‘中华民国’就是中国”,不仅民进党无法接受,中国大陆不接受、全世界更不接受,这种主张是两蒋时代荒唐的产物。

许信良认为,纵使中国大陆不接受“一中各表”,北京还是搁置争议,“一中各表”并未妨害国共对话,也未妨害两岸官方交往。如果连“‘中华民国’就是中国”的过时主张,中国大陆都没有被排斥、还做为两岸交往的基础,谢长廷的“宪法各表”更没有理由不被接受。

许信良提醒,“中华民国宪法”前文也有提到“在统一之前”,这说明未来两岸不排除统一,独派虽强烈反对,但“宪法”就是如此。尤其,“不排除统一”民进党也曾主张,陈水扁执政时就曾公开提过“不排除统一是未来选项”,这种说法符合“宪法”精神。

许信良坦言,民进党在情感上不能接受一中,中国大陆也知道“一个中国原则”对台湾太敏感,因此接受国民党“九二共识”;现在谢长廷提“宪法各表”,是想要避开一中的敏感性。尤其,许多民进党政治人物曾参与“修宪”,意味民进党也在体制内并接受体制,再加上,目前有效运作的“宪法”增修条文,包括他在内的很多民进党政治人物都曾参与“修宪”,这部“宪法”实质上已经是台湾“宪法”。

面对独派反弹“宪法各表”,许信良认为,民进党内有零星的反对声音,但他们的力量很微弱。理由是2012“总统”大选结果,民进党大多数政治菁英都很清楚,蔡英文无法完成最后一哩路或跨越最后一哩宽的长河就是两岸政策让不少人不放心。

许信良是民进内的开放派。他强调,谢长廷此行的意义是敲开民共对话的大门,大门开了以后,后续跟进就很容易;其次,谢提出“宪法”共识与“宪法各表”,做为民共对话的政治基础,民进党必须严肃面对,不能回避。

许信良指出,他看到政大教授童振源的民调,将近6%的民众不满意马英九执政、却不放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因此,把票投给马英九,这一来一回之间相差12%,两岸问题确实决定了大选胜败,多数民进党菁英高度共识两岸关系是重返执政的最后障碍。

他认为,谢长廷此行是有智慧有勇气的访问,为民进党打开可能与共产党对话的政治基础,党内大部分菁英多半给予肯定,这符合大多数菁英的愿望,相信反弹不会太强。

至于,民进党规划要成立的“中国事务委员会”是否更名“两岸事务委员会”或“大陆事务委员会”,许信良认为,民进党既然想改善两岸关系就不要让名称成为障碍。

不过,他也怀疑,中国大陆是不是那么反对“中国事务委员会”?民进党把两岸事务变成中国事务,中国不见得不能接受,这是解释的问题,说不定中国大陆没那么反对“中国事务委员会”,民进党把“两岸事务委员会”变成“中国事务委员会”说不定中国大陆更高兴。

许信良说,如果中国大陆对“中国事务委员会”不以为忤,就用这个名称,如果中国大陆很在意,民进党又何必让名称成为障碍,因此最好事先沟通,要派人先去理解。 (记者 邹丽泳)

    进入专题: 宪法各表   台湾政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18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