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刚:再度行政刺激经济不可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4 次 更新时间:2012-08-20 13:17

进入专题: 行政刺激  

刘利刚  

疲弱的7月数据开始引发中国官方进行大规模政策刺激的预期,而近期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投资计划也加大了市场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预期下,中国股市甚至也在弱市中出现的几天罕有上涨,也被解读为“政策刺激预期推动”。

然而,中国是否需要政策刺激,政策刺激的空间有多大,仍然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在眼下应该考虑的,是尽快实施年初制定的财政计划,同时应该减税,而非政府再度加码投资。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业者必须正视对政府贷款的风险以及目前累积的巨大风险敞口,而非贸然再度向政府项目派出“大手笔”。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轮经济下滑是一次周期性的下滑,其主因是过去一年多以来的紧缩货币政策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造成,因此放松货币政策,加速财政政策的执行,落实保障房的投资,或者部分放松房地产调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中国经济的放缓。

其实,中国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还是很大。如按年度20%的增长计算,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将达27万亿人民币,如果2012年GDP增长在8%左右的话,这样的投资规模仍将超过GDP的50%。如果继续加码投资,投资的汇报将会递减,对银行的中长期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将会大增。

当然,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的执行应该加快。但这同样不等于政策刺激,“刺激”是指在计划执行之外的额外方案。从今年的财政执行速度来看,似乎并不理想。今年前4个月,教育、文化传媒、医疗、社保、公共住房、农村、社会以及交通等八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占今年全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大约为25%,远远落后于时间表。

到了7月份,在经济下滑的压力下,财政支出的速度也在加快,八大民生领域的执行进度为54%,略好于前4个月,但仍稍显落后。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政府其实也有选择:如果其不愿或不能够承诺保障房建设的目标与规模,那末,因对现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微调。不然的话,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因投资的大量减少而出现供给的短缺。这样一来,中国房价又可能在今后几年出现恶性反弹。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房地产“限购”政策可以逐步被“房产税”等更加长效的政策取代。

但从政府最近的一些表态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较小。那末,政府只有完成其保障房建设目标。保障房建设不仅能在短期内弥补私人房产投资减少,不致使经济失速,同时其又能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中长期从根本上避免泡沫,重回到一个可持续的路径。

同时,与其政府通过更多的税收的方式来为经济提供进一步的“财政刺激”,不如通过减税的方式,来鼓励社会的消费,以及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也有人提出,政府也可以考虑“减税”加上“刺激”的模式,但这样的政策选择其将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

中央财政如此,地方财政的工作进度更可见一斑——在土地收入锐减、大规模基建投资较为疲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片喊穷。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解决其资金困难,应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简单来说,应该允许其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并为其设立市场化的评级机制。其实,保障房的建设也可以通过这种融资方式来落实解决。

在《预算法》二审中,地方政府发债权被再度收紧,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要么减少投资,要么就要通过各种非常渠道创造出各种类似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实体。

与其让风险隐藏,不如让风险暴露在市场中,让市场的参与者来判断自身对风险的接受程度,这样既可以寻找更广阔的市场资金,也无需政府通过不断的征税来实现自身的财政平衡。

最后,货币政策的放松也还是滞后,但其应该可以在下半年迎头赶上。我们认为150个基点存准率的下调应可以支持下半年财政政策的加速执行。

所以,在这轮经济下滑的过程中,不应也不可再度重复2009-2010年的行政计划式的刺激,面临经济放缓的困难,其实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向更加市场化模式转型的契机。减少政府干预、去管制化、打破垄断、让税于民、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门槛、让资本市场更好地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是经济规律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

    进入专题: 行政刺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58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