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浩:找准中国经济有效数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2 次 更新时间:2012-08-09 21:20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王志浩  

【编者按】天气预报的可信度似乎在降低,但人们对"经济晴雨表"--股市的信任度却在增强,越来越多人相信,屡创新低的股市预示着中国经济还将走低。国家高层领导多处调研、开座谈会,电视新闻里企业破产、公司裁员的新闻又接连不断,就连人们抬头看到少有的蓝天白云时,也会联想到:是不是工业企业开工率下跌了?

中国经济到底怎样了?是好是坏,总要先有个相对准确的判断,然后才可能有相对好的政策。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自然少不了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但是当人们开始分析中国相关的经济数据时,"数据打架"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

7月21日,"CCER/CMRC中国经济观察(CEO)"第30次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会上的演讲展示了他以及他所领导的团队在挖掘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努力与成果。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比如GDP、投资、消费、就业),王及其团队都搜集了多重数据、多维角度予以剖解,通过剔除与综合以期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在会上以小见大的发言更令人拍案叫绝。他主要利用PPI与CPI这两个数据的历史以及当前走势来分析中国经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消费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吃透了这两个指标背后的含义,也就把握住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牛鼻子"。

主办方叫我解读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形势,下半年、明年中国经济会怎么走?我感到非常紧张,因为我要跟宋国青老师讲同一个题目。宋老师对这个题目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因此今天下午可能是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在中国已经有10年时间,知道在中国应该怎么去处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破产,第二种是把自己卖给一个央企,第三种则是改变自己的行业。今天,我不想让自己"破产",也不想把自己卖给央企,所以我想改变一下题目。我想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官方数据有问题的话,作为经济学家应该如何去监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所有的官方数据都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们外国人有一个共识,中国有一些统计数据存有一些水分。其实渣打银行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够准确地监测中国宏观形势,但是还得不到一个完整的结论。我等一下会介绍我们认为比较准确的指标,但不是说一个指标就能够完全代表中国经济,而是要观察各方面的指标和各方面的数据,同时要非常清楚了解每一个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偏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相对比较完整、准确的结论。

GDP:可能高估

一个比较粗略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消费状况好于工业状况。

通过对中国过去十几年历史同比和环比的GDP趋势的观察,尤其是环比趋势,你会感到困惑:中国经济真的存在经济周期吗?整条走势非常的平稳,包括1998年到2008年的危机,这是我们质疑的一个方面。尤其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但从中国的GDP数据上并没有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来。还有2006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那么快,GDP的数据可能是低估的。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比如1997年、1998年,GDP数据可能高估一些,而到了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却倾向于低报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那么我们若真想了解中国经济的情况,我们要看什么样的数据?

很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公布发电量。在2008年以前,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波动趋势是非常一致的,但之后两个数据的走势出现了较大差异。在2008年,发电量下降得很厉害,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只是缓慢了一些,没有进入负增长状态。2012年至今,发电量的增长率为0,但工业增加值仍还有9%左右的增长率。有些学者就认为,应该用发电量来判断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但是这个数据本身也有问题,因为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每年每单位GDP使用的发电量会慢慢下降。还有一种说法是地方政府为执行国家降低GDP能耗的政策,人为低报了发电量。因此,有人也说,发电量也不可信。那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另外一个指标是货运量。刚才看到发电量的增长率差不多是0,是一个很吓人的数据,但从货运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运)增长率来看,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同比增长率在12%~15%。毫无疑问,货运量与经济形势的相关性很大。但也有些人说,货运量与发电量一样,不是一个增加值(value added)指标,而GDP是增加值指标,因此货运量与发电量都不能真正代表GDP。不过货运量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不为零。

我们再看汽油和柴油消费量的数据。中国大量进口石油,一部分进口量被放入战略储备里,这个当然与经济形势没有关系,但是汽油和柴油的库存量规模就比较小,因此这两个指标可以忽略库存的问题。汽油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消费量增加得很快,而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下降得很快,这与我们的经验是相符的。到了今年上半年,柴油的消费量只有2%的增长,而柴油消费量与大客车、工业关系紧密,能够代表工业经济,而汽油消费量可能与消费经济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样看起来也很合理,即工业经济可能波动很大,而消费经济要平稳一些,到今年上半年情况也是不错的,因此一个比较粗略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消费状况好于工业状况。

投资:缓慢反弹

对于地方政府的项目工程来说,融资问题还是很严重,因此目前稳增长主要是靠中央的项目。我们认为过几个月,固定资产增长率会慢慢反弹。

投资当然是很关键的,中国GDP里的45%左右都是投资,而且相对于消费的平稳,投资的波动性非常大,因此我们监测投资不但对现在经济而且对未来经济的判断都有帮助,我们也一直试图找出一个可以衡量中国投资状况的指标。我们可以看一下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产量和水泥产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走势上看,可以看到2008年、2009年下跌比较明显,然后有一个"V"形恢复,之后又慢慢地下来,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慢了一些。

我们认为,钢材因为有库存的问题,用它来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可能没有水泥产量好。水泥由于运输条件限制(由于很重,一般就地使用)以及较难库存,产量增长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走向,这样看来,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是比较慢,尚未出现负增长。那么我们怎么看未来投资趋势呢?市场上有人试图找一个领先指标,但在中国很难找到这样的指标。有人认为挖掘机销售的增长率可能可以代表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但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却完全相反,挖掘机销售的增长率是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

我们找到两个投资领先指标,一个是项目工程数量。这个项目数据不仅包括国有投资的基建项目,还包括了所有的基建项目。从在建项目工程数增长率来看,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出来之后,出现了明显上涨,然后到了2010年、2011年,发改委批项目的速度就放慢了,去年基本上是零增长,最近几个月反弹一些,但是反弹得不多,由此可见,下半年投资情况可能不好。但中央项目工程数量的增长率数据可能会给我们一些信心,从过去半年来看,地方项目工程数量的增长率并没有出现反弹,但中央的项目工程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反弹,大家看到稳增长的政策出来之后,3月、4月份发改委已经加快了批项目的速度。对于地方政府的项目工程来说,融资问题还是很严重,银行不是特别乐意给高速公路等项目提供贷款,因此目前稳增长主要是靠中央的项目。

另一个领先指标是货币指标--实际的信贷增长率。我们可以比较水泥产量与实际信贷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在2004年和2008年,实际贷款增长率有一点点的领先作用,在最近半年,即使我们一直担心一个月只有七八千亿元而不是上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但我们认为在通胀明显下来的情况下,贷款的实际作用--购买力增加了很多,实际的贷款增长率明显地反弹,因此我们认为过几个月,固定资产增长率会慢慢地反弹。而且我们认为,实际信贷增长率可能是最可靠的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领先指标。

消费:明显放缓

其他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的消费要比官方数据公布的要差一些。

衡量消费状况的指标基本上是最难找的,特别是中国服务业的数据又非常缺。因此我们只能谈非服务的消费情况。从名义值上看,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在2008年初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下跌,似乎没有对金融危机作出反应。但是考虑到实际的零售额增长率在2008年出现了明显下降,反映了外需的负向冲击也影响到了国内的消费。到了今年,如果仅从社会零售总额的数据上看,虽然缓慢了一些,但还可以。但是其他的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的消费要比官方数据公布的要差一些。

一个是洗衣机的销售量增长率,今年洗衣机的出口销售额还是有10%的增长率,但是国内的洗衣机销售增长率却是0。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过去几年政府推出了一些类似家电下乡的补贴,使得消费提前,因而造成了现在销售的疲软。

我们也可以看肯德基销售额的增长率,肯德基每个季度会公布其在中国市场的一些数据,第二季度同家店面销售额增长率在10%左右,明显放缓,这与洗衣机销售数据的走势是一致的。此外,肯德基工资上涨幅度也从过去18%下降到了目前15%的水平。

香港和澳门的数据也有助于分析中国大陆的消费情况。大陆消费者贡献了香港零售额的40%~50%,澳门赌场收入的一部分也来自大陆消费者,且这两部分收入可代表中国大陆中高层消费状况。香港零售额和澳门赌场收入同比增长率自2011年以来开始下降,且最近几个月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这表明中国大陆高端消费已经明显放缓。

就业:尚还平稳

2010年至今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比例指标一直在100以上的区间,说明我们还不需要太担心劳动力市场情况,但2012年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指标有所下降,需要关注一下。

最近我们听到很多大公司裁员的消息。从趋势上看,就业明显滞后于投资和消费,且中国公布的就业数据也比较有限,因此跟踪就业变化的难度也有所增加。统计局好像每个月都会做一个城市就业调查,但这个数据不对外公布。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经由100个城市调查得到一个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的趋势。2008年的时候,它比较好地反映了就业情况,当时两三千万农民工下岗,但由于农民工失业不在城镇居民失业的统计口径内,官方公布的数据低估了实际失业率,但这个比例可以反映出农民工失业的问题。2010年至今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比例指标一直在100以上的区间(意味着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呼应了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的讨论。这也说明我们不需要太担心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但2012年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比例指标有所下降,需要关注一下。

国外常用个人所得税增长率来反映国内劳动力市场状况,2012年后中国个人所得税增长率为负值,但中国不能用这个数据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因为去年个人所得税有调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但总税收增长率却出现反弹。如果不注意政策变化的影响,从个人所得税增长率的角度很容易得到非常悲观的预测。

还有两个指标--制造业PMI(编注:指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一个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包括5个扩散指数:产品订货、生产量、生产经营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主要原材料库存。此处提到的就业指数即为生产经营人员指数。)中的就业指数和非制造业PMI中的就业指数,是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很好指标。该指数大于50,说明就业有增长。目前为止,制造业就业指数有些月份有收缩,有些月份有增长,至少可以说非制造业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一直处于扩张期,但扩张速度慢了下来,看未来能否保持稳定。如果未来两个指数都为负的话,就业就会有一些问题。

另一个先行指标是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周期指标,可作为中国就业趋势的预测指标。如果一个企业在去库存,这个企业当然不会去招聘新工人。从目前来看,去库存周期还没有结束,这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还没开始反弹,在库存周期反弹一两个月之后,就业增长率也会开始反弹。

最后我想讲一些比较好玩的事情。经济学当然要关注实际经济,也要关注预期。消费者信心和预期也影响未来经济的走势。怎么去衡量消费者信心?搜索词流行度数据可作为一种参考。谷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占10%~15%,但百度提供的数据不是很好,所以用谷歌的数据。谷歌把一定时期内热门搜索词的流行度做了0-100的区间标准化处理,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心理预期。2009年"经济复苏"的搜索频率远远高于"经济减速",但2011年后两者的关系发生过逆转,这反映了人们对经济减速的担心。目前还没有很多人在搜索"中国经济危机"这样的词,而在2008年和2009年时,很多人在搜索"美国经济危机"的同时也在搜索"中国经济危机",2011年后被"欧债危机"取代。来源: 东方早报 |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2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