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联:拉美左倾化的人口学解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4 次 更新时间:2012-07-11 13:53

进入专题: 拉美左倾化   人口学解释  

孟立联  

拉美大陆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12个独立国家,幅员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亿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了以“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外交政策。自此,拉美地区被美国纳入了势力范围,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干涉和控制。上世纪50年代起,拉美经济保持了连续30年的6-7%的年均增长,1980年,拉美地区人均GDP大体上超过了1000美元,如巴西1925美元,智利2057美元,阿根廷超过4000美元。其后20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年均GDP增长速度维持在1—2%之间。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却是拉美地区贫困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1980年到2002年,拉美贫困人口从1.35亿增至2.14亿。占总人口30%的最穷阶层仅占国民收入的7.5%,而占10%的最富阶层却占国民收入40%。

普遍的贫困与严重的两极分化强烈要求进行社会变革。2002年7月14日,《迈阿密导报》的拉美专栏作家安德鲁以向国务卿鲍威尔献策的形式督促美国政府调整对拉美政策,不要再继续强调“私有化和削减政府开支”,否则“拉美将变成孕育救世主式左翼政权的肥沃土壤” 。拉美左派既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又有不少左派民族民主政党,还有由前游击队演变而来的组织,构成复杂。他们并不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坚持和平斗争、议会道路,把“左派、反帝、反封建、反新自由主义、反一切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团结互助和参与制定民族、人民、民主和革命的方案作为基本方针。不久,巴西、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大选,新兴的左翼政党相继赢得了重大胜利。目前,左派当政的拉美国家有委内瑞拉、智利、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7个国家。因此,纽约日报认为,“3.65亿南美人中大约有3亿生活在左翼政府控制之下。”

本文认为,人口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也是社会经济运动的载体。在拉美选举制度下,人口投票行为即是人口的社会、政治、文化选择。拉美政治生态的左倾化,是拉美社会、政治、经济战略与政策在人口运动中的客观反映。因此,从人口学角度对拉美左倾化进行解释,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并且对于发挥人口学的解释功能、丰富和繁荣人口科学也是有意义的。

一、从人口构成看,拉美地区存在一个广泛拥有左派倾向的人口基础

拉美地区是全球种族、民族分布最多、最广泛的地区。既有原住民印第安人,又有作为奴隶贩运而来的黑人,还有作为征服者的白人移民,以及印第安人、黑人和白人之间通婚而带来的混血人。在权力等级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殖民统治者,俗称“半岛人”,人数不多,但集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权力于一身。其次是土生白人,即出生于拉美的白种人,人口数量在拉美独立前夕占白种人的98%以上,经济富有,政治与社会地位远不及“半岛人”。再往下是各种混血种人。金字塔的底层是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及其后代 。拉美独立后,土生白人取代“半岛人”成为统治者。随着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深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色人种人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苏,拉美地区出现了一个拥有广泛左派倾向的人口群。

(一)土著印第安人的崛起。印第安人是拉美大陆的原住民,是受西方殖民统治时间最长、受压迫最深、受奴役最重的民族。15世纪末,拉美地区人口约有4000—6000万,而当时欧洲人口也只有1亿。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进入拉美大陆,至19世纪初的殖民统治300多年,欧洲殖民者对拉美大陆的野蛮征服和殖民,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印第安人口数量骤减。在殖民者征服拉美的最初30年中,拉美地区印第安人的男性人口减少了80%。另据统计,在安第斯山的秘鲁,印第安人口从1532年的900万减少到1570年的130万。到19世纪初,拉美大陆印第安人口仅为778.94万。

拉美独立后,各国废除了奴隶制,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印第安人口逐渐恢复增长。据估计,印第安人口现已逐步恢复到殖民统治之前的水平,总量已达4000万以上,约占拉美大陆人口总量的13%左右。但是,建立在大庄园制基础上的各种奴役印第安人的制度并没有废除或完全废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拉美各国宪法规定选民必须识字、拥有一定财产,事实上将为数众多的文盲、穷人和印第安人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从而也把印第安人排除在发展之外。印第安人长期处于被边缘化、被歧视的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变。

90年代中期以来,印第安人争取政治、经济、文化权利风起云涌,表明了印第安人作为正常民族正在觉醒,同时也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印第安人的民族英雄。波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即是印安人的后代,委内瑞拉总同查韦斯也是印第安人的后裔。

(二)黑人的觉醒。在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疯狂屠杀印第安人的同时,殖民者开始了贩运黑奴的活动。黑奴主要来自于西非海岸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加纳、尼日利亚、刚果和安哥拉等,其他的则来自苏丹、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等中、东非地区。他们属于不同的民族或部族,但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即作为奴隶像牲口一样被贩运,被奴役。1502年第一批黑奴在圣多明各岛登陆,宣告了美洲历史上黑奴制度的开始。1600-1750年,贩运至巴西的黑奴达到330万。殖民统治的300年里,贩运的黑奴至少在1000万以上 。据估计,拉美地区现有黑人2500万~3000万,主要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国。

黑人是作为奴隶进入拉美大陆的。他们没有人身权,没有财产权,完全附属于购买他的白人。奴隶制度废除后,黑人作为自由民存在,但他们没有财产,基本属于无产阶级。与印第安人一样,拉美黑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都黑人在拉美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都比较低下,绝大多数或在农村务农从牧,或在城镇充当军、警人员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处在社会底层,经常面临失业、失学、贫困、营养不良和疾病等问题。虽然其中有少数黑人从政并进入社会高层,成为军政显要,但黑人的景况与印第安人差不多。

(三)混血人迫切要求改善生存环境。随着欧洲殖民统治的继续,欧洲移民大规模进入拉美地区,既是为了统治的需要,也是为了开发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减轻欧洲殖民国家人口压力的需要。1800-1930年欧洲共移民拉美700万-900万人,主要目的地是阿根廷、乌拉圭、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古巴、委内瑞拉等国。1887-1948年仅阿根廷就接受600多万欧洲移民。各种肤色的人口进入拉美地区后,各族人口的通婚产生了新的混血人种,如梅斯蒂索人(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穆拉托人(欧洲人与黑人的混血)和桑博人(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等。据估计,拉美地区混血人现有2.2亿,是拉美地区人口最多的类型,其中穆拉托人、桑博人又占混血人的一半以上。

混血人处在拉美社会的最底层次,政治、经济地位不高。在城镇,他们大部分是工匠、店员、零售商、小业主;在农村,大多数是无地的佃农、债务奴隶和种植场的奴隶。混血人的社会分化相对要突出一些,由于出生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个人的经历,部分混血人获得了比较好的政治、经济地位,在政治上日趋保守,主张维护既定的秩序,而大多数混血人则有较强的变革愿望。

二、从经济构成来看,拉美地区存在一个广泛支持左派力量的人口基础

由于拉美地区经济的依附性,无论是初级产品出口型,还是进口替代工业化,到“后进口替代”,其依附也经历了从“产品依附”向“资本依附”的过程,英国资本势力通过商品倾销和投资办企业渗透到拉美的经济领域,美国垄断资本则以跨国经营和资本注入控制拉美的工业,使得拉美地区经济发展与基本国情不相一致,经济结构畸形,增长与发展的稳定性差,使得拉美地区存在一个广泛支持左派力量的人口群。

(一)庞大的无地人口。拉美独立战争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但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阶级和商业资产阶级手里,反封建和反殖民主义并不彻底。独立战争中出现的大批将军和新官僚,得到大片的土地赏赐,增加了一批新的地主;教会从殖民者手中分得了大量的土地,1810年,教会占有拉美全部可耕地的1/3,在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等地,甚至占有一半;外国资本的大量渗入,使外国公司直接控制大片土地。19世纪后期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拉美农业中的影响不断增长,英、美、德、法等国资本家大量购买拉丁美洲各国的土地,发展起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民强烈反对大庄园制。拉美地区也进行了土地改革。哥伦比亚、智利、巴西、秘鲁等国先后制订土改法,在继续保存大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把大庄园逐渐改造成为资本主义农场,实际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很少,土改收效甚微。以巴西为例。巴西土地集中现象极为普遍和严重,而且土地还呈继续集中的趋势。巴西全国共有450万个农业单位,其中30万个大农业单位平均土地500公顷,其中15000户最大的农场平均达到3万公顷;而410万个小农生产单位,平均土地面积10公顷,最多的仅60公顷。1970年,占农户人口不足1%、拥有1000公顷以上土地的大庄园主占有全国土地的42.9%,1995—1996年增加到45.1%。巴西南马托洛索州有一个255人的印第安部落,人均土地只有0.27公顷;6000人的卡约瓦部落,人均土地不足0.0007公顷。现在,巴西农村仍有1000多万无地农民。1984年,巴西“无土地农民运动”成立,宗旨就是反对大农场,要求将士地所有权分散。

(二)过度城市化。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来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因而,拉美地区成为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以巴西为例,上个世纪的60年代巴西还是一个农业国,但巴西的城市化率1960年已经达到56%,到2000年更是超过8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巴西城市化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的城市群,尤其进入大都市。在巴西,由圣保罗城至里约热内卢城两大城市之间,卫星城市、新城市不断填充,在东南沿海一带,已构成集合城市,或称城市带。圣保罗城市地区由周围的39个市组成,1980年圣保罗人口为1350万,里约热内卢人口为1070万。现在全国51%的人口在千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其中9个大都市占全国人口的29% 。在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贫困人口也在向城市集中。据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城镇人口、低学历者以及妇女、有色人种失业率较高,青年人就业难度大。2001年,15-17岁及18-24岁两个年龄段的失业率分别为13.4%和12.5%,全国无业青年多达400万。非法就业、黑工、童工甚至雇佣奴隶现象仍相当普遍,全国约有1000万家不符合法律程序的“地下公司”,而未领取劳动和社会福利证、不享受政府任何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的非法劳动力人数多达4100万。城市贫困人口从70年代初的42%上升到2000年的60%,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500万人,中小城市贫困人口2200多万人,大城市贫困人口900多万人。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巴西有贫民窟3905个,遍及巴西所有的大城市,现在已发展到中等城市。圣保罗州是贫民窟最多的州,有1548个。2000年巴西有46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月收入低于80雷亚尔(35美元)。

(三)摇摆的中产阶级。与其他地区一样,随着拉美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兴起,拉美地区出现了一批中产阶级。不同的是,拉美地区经济的依附性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危机比其他任何一个地区都要严重得多。这里以巴西为例进行分析。里约热内卢、圣保罗是巴西两个最大的城市,受过教育的人口从1887年低于50%的比例上升到了1920年的75%。1900-1920年,巴西从事办公室文职、商业贸易、管理等行业的人数增长了一倍,总数超过80万人。1920年里约热内卢的白领雇员和专业人士构成了50万雇员阶层的20-30%,圣保罗同样达到了20%。有资料表明,巴西现有中产阶级人口为3900万人,不到总人口的20%。

历经长时期的独裁统治和多次金融、经济危机,拉美地区中产阶级始终面临在经济上是向上,或者向下,在政治上是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巴西中产阶级人口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在经济上总是处于收入不定、资源匮乏的状态。无论是新近成功人士,还是从更受尊崇的位置跌下的,中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都面临着这样的可能性:或许有一天,自己会一路滑落至一个通常由深肤色人种组成的文盲们组成的下层社会。事实上,一个金融危机就倒退回了原点,并陷于长期衰退。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巴西中产阶级的平均收入仅仅与1980年持平,并且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相当一部分中产阶级从以前的体面生活中跌入到赤贫阶层。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后,更使一半人口贫困化,富裕的中产阶层也有300万沦为贫困。

拉美经委会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尽管阿根廷90年代以来有过经济增长,但中产阶级的贫困化却仍在继续。半个世纪以来,这个阶级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裕,从来都是恪求稳定,决不参加上街游行示威这一类活动。但是,中产阶级参加了2001年12月20日晚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暴乱,发动“敲锅运动”以示抗议,把经济部长卡瓦略、总统德拉鲁阿、临时总统萨阿等一大批显赫人物赶下了台的 。

三、结论:拉美左倾化现象短时期不可能改变

应当看到,拉美各国的左倾化不是偶然的。处于社会最底层、未能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拉美大多数民众强烈要求改变现状。2002年拉美各国投票率多在70-80%之间,充分反映了选民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 。

在可预见的将来,拉美左派的执政地位仍将持续。谁执政,是由选票决定的。拉美左派正确的政治战略,有效地促进了拉美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改变,受到了拉美大多数人民的欢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自称是“穷人的总统”,1998年上台在帮助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62.89%的多数票轻松连任。巴西总统卢拉允诺在任期内解决贫困阶层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实施“零饥饿计划”,包括解决就业问题,向饥饿群体发放“菜篮子”(基本生活品等),2005年已使800万户贫困家庭受益,受益人数占全国5300万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据联合国报告称卢拉政府实现了其消除贫困目标的78%。由于卢拉政府在扶贫方面的成就显著,2005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该组织的最高“农业奖”授予卢拉总统,卢拉也于2006年轻松连任。

不仅如此,拉美左派力量的内省、联合与合作,也为左派继续执政创造了条件。国内,如委内瑞拉左翼政党“第五共和国运动”与争权社会主义运动、大众党等十几个左翼政党结成统一战线;巴西左翼政党劳工党与巴西工党、民主工党、社会主义人民党和巴西共产党组成竞选联盟;乌拉圭,2004年10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由众多政党和组织组成的广泛战线——进步联盟;国际,建立“美洲玻利瓦尔替代计划”以抗衡美国倡导的自由贸易区和加强相互间的支持和经贸合作;创办了作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立面的“世界社会论坛”和圣保罗论坛,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巴西卢拉政府为乌拉圭左翼政党进步联盟-广泛阵线和尼加拉瓜左翼政党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上台执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坚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和组织旨在颠覆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的图谋,并免除玻利维亚的债务;委内瑞拉每月向玻利维亚提供15万桶柴油,帮助阿根廷基什内尔左翼政府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23亿美元贷款。从未来的趋势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的彻底破产,经济战略的社会主义化趋势将明显得到加强,也将大大有利于左派政府的执政。

有一种观点认为,拉美左派力量的活动空间有限,根源在于美国绝不会放弃这个昔日的“后院”,将会继续以软硬兼施的手段将拉美地区控制在其势力范围。2002年6月、8月,波利维亚左派组织社会主义运动和印第安人古柯种植者领导人埃沃.莫拉莱斯在两轮选举中均处于第二位。就在此时,美国驻波大使公开警告,“如莫拉莱斯当选总统,美国政府将停止向波利维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并将禁止玻利维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大使的警告使一部分还在犹豫的选民下定决心支持莫拉莱斯,使得莫拉莱斯胜利当选。

左派执政期间,拉美人口贫困化趋势得到遏制,得到好处的贫困人口阶层将成为左派政府继续稳定执政的决定力量 。委内瑞拉查韦斯总统的连续执政以及今年9月发生在波利维亚的动乱也证明了这一点。支持总统的土著农民与反对总统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之间冲突。2008年9月,以总统为代表、占玻利维亚人口大多数的土著印第安人左翼阵营与白人和混血人口组成的右翼阵营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冲突的突然爆发,支持总统的土著农民与反对总统的富人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发生械斗。莫拉莱斯采取断然措施,平息了动乱,得到了“南美洲国家联盟紧急峰会”的支持 。

影响拉美左派继续执政的真正危险来自于右冀政党的政策调整。传统的右冀政党纷纷打出“亲民牌”,表示要公平分配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减少贫困、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右冀的左倾化或所谓的中间道路,拉美传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也许,左的不左,右的不右,将是未来拉美政治生态最突出的特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确保公平正义,不正是主权国家发展的目标吗?不管左冀今后继续执政还是在野,左派力量存在的本身就使拉美人民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张森根《小农制和拉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第1期

2.董超《拉美权威官僚主义政治研究》 作者博客

3.苏振兴《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危机频发并非一般发展规律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5772&page=28

4.江时学 王立强《拉美的改革与新自由主义》

http://www.xj71.com/html/49/n-19949.html

5.戴伦彰拉丁美洲经济的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http://kepu.ccut.edu.cn/100k/read-htm-tid-11932.html

6.张森根《关于拉美国家经济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47003&page=6

7.袁东振《对拉美国家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3期

8.吕银春:《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巴西实例研究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9.刘婷《巴西的土地问题与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2期

10.刘纪新《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3期

11.曾昭耀《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新的挑战》,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编《现代化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12.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进入专题: 拉美左倾化   人口学解释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人口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29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