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如何从“秀”到“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3 次 更新时间:2012-06-30 17:27

进入专题: 官员    

孙惠柱 (进入专栏)  

《南方周末》4月13日杨照的文章顶“作秀”说:“作秀的行为成了习惯,成了规范,久而久之,也就‘假戏真作’了。”6月4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挺“秀”:《“秀”应成为官员必修课》。如此直截了当,让我这个教“人类表演学”的也有些吃惊。一年前我给《南方周末》的第一篇文章《重提“重在表现”》(2011年3月31日)中写道,“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表演’,英文都叫performance……能常年把‘戏’做好的一定是优秀的人才。”还没敢用“作秀”一词。前两天在一研讨会上和人讨论“表演”和“作秀”,我说前者是中性的,后者则有点贬义,但人们的理解是有代沟的。不少中老年人对“表演”也皱眉头,认为凡演必作假;而很多年轻人则连“作秀”也拥抱,高呼“我秀故我在”。我1999年提出要研究“社会表演学”,一直听到两种反馈,也有人建议用“表述”或“展演”等略微冷僻一点的词来规避争议。但我相信在一个市场、民主、媒体全面发展的社会里,“表演”这一中性概念会逐渐被多数人接受,就让时间来决定吧。这不,一转眼连“作秀”都如此堂而皇之地上了最高党报的评论版。

当然,今天的《人民日报》并不意味着绝对的舆论一律,对这篇文章的争议也不少,看来有必要对作秀和表演这两个概念做点分析。不喜欢“表演”的人认为表演就是作秀,其实不尽然。表演有两种,虽然都是做给他人看的行为,有些人做时有明确的意识,那就是“秀”;也有些人是习惯性地做,那就成了个人素质的自然流露,要用一个字概括的话,就是“流”。“秀”和“流”的界线很不容易划,好的表演者总是在努力实现从“秀”向“流”的过渡或者说飞跃。

官员的表演属于社会表演,和演员的艺术表演有相通之处——二者正是人类表演学研究的两大领域。任何人在初次接触新角色时,无论是舞台角色还是社会角色,和角色有较大距离是正常的,表演有点不自然亦属难免,所以需要排练或见习,在此过程中逐渐磨合,将自我融入角色,将理想范本化为自然的天性流露。要想缩短这个过程,不能只靠外部技巧、只靠策划加装扮,必须“走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从内心出发去贴近角色,这对社会表演同样至关重要,甚至更加必要。在舞台上要完全消弭距离“假戏真做”极难,因为演员演的角色并非自己,而且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真要是完全进入某一角色拔不出来,就成走火入魔了。而社会表演一般并不需要假扮他人(卧底的警察除外),只是向公众展现自己某一方面的形象,而且角色扮演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更有理由要求表演者把角色变成第二天性,较为持久地“流”。“流”并不是原始天性的流露,而是把通过努力学来的角色的理想行为做得轻松自如,就像学通了解牛的庖丁一样,最终进入物我两忘、游刃有余的境界。

“流”的状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点“招”就做出来,缺乏内心对角色的认同,只在外表上装给媒体看,会很难受,也很容易漏破绽,绝不可能持久。我曾建议在某些窗口行业装摄像头,作为“给官员打分”的手段之一,就是要考察他们长时间的工作表现——表演。但反过来说,光靠耗时间也未必就进得了“流”的境界,要做到“假戏真做”,必须认真研究角色及其与自我的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可以由内到外——从内心找到与角色的契合点,通过阅读、体验逐渐放大;也可以由外到内——反复摹仿角色外部动作的理想范本,同时逐渐注入内心动作,最终都要让内外合而为一。

相信雷锋做好事就多半是流而不是秀,助人为乐早已成为他的第二天性——尽管他同时也乐于让人看到他这个解放军在为人民做好事。他的流并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长期接受教育加上主动追求理想的结果;在开放多元的当今社会,面对众多角色的选择和诱惑,要深入演好某种角色比雷锋的时代更难,要下更大的功夫。但一旦确定了角色——至少在这一角色的规定时间和情境中,就必须从内到外去演好它。各行各业的职业培训其实就是社会表演的排练,不妨借鉴一些艺术表演的方法,不是报告加笔记,而是在虚拟的规定情境中教人动手去做;排练结束上岗以后,还要有长期观察审视的机制,督促角色扮演者把短时间的秀变成自然的流。

希望我们的官员都能像庖丁这样下功夫钻研自己的工作。“秀”是开始时的“必修课”,但不能到此为止,一边秀一边必须努力练功,以期从初始的“秀”进到日常的“流”。如果大多数官员都能这样做的话,关于作秀是否真心的争议也就可以渐渐平息了。

进入 孙惠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官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94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