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不必过于担忧“谁来养活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3 次 更新时间:2012-06-29 00:14

进入专题: 老龄化   三农问题  

贺雪峰 (进入专栏)  

前段时间,15位院士联名上书论及谁来种田,引起社会对中国农业的担忧。按院士上书的意见,农村劳动力中,超过45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就可以算作老年劳动力,算下来,中国农业劳动力中,老年劳动力至少要占到一多半,这样,中国农业已率先进入老人农业。依靠老年人来种田,来养活中国,按常识有些不靠谱。老人农业更是难以与高科技、新技术、规模经营、现代农业联结起来。

不过,中国农业的实际表现好像还不错,去年粮食获得新中国的第一个“八连增”。这是在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取得的。在乡务农的中老年人,在城市就业已无优势,但从事小规模农业经营尤其是粮食生产,则是正好。在目前农业生产力条件下,“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规模经营,并非繁重劳动。

在农村,高龄老人已无力再进行农业生产,其子女一般来讲年龄较大,在城市就业渐难,通常会选择返乡务农。从50岁到65岁,在农村是不错的劳动力。这样,未来30年,中国农村以中老年农民为主的农业人口仍然数量庞大。他们的机会成本很低,因此种田几乎不计算自己的劳动成本。这样的群体种田,尤其是种粮食,就具有任何资本下乡进行规模经营所没有的优势。

农业经营的特点是劳动难以计量。资本规模经营,雇人照看庄稼,就要按日计酬,雇工就一定要磨洋工。最终,家庭经营可以赚钱,资本农场却几乎没有不亏本的。家庭经营的粮食亩产都很高,而资本经营农场即使总产高,论起亩产,则大多敌不过家庭农场。

当前的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亩产,因为中国人多地少。从生产粮食方面讲,或从粮食安全讲,既然中国未来30年还会有大量中老年农民要依靠农业,且他们具有高于资本进入的规模经营的亩产和赚钱能力,国家的农业政策就要保护老人农业,而不是支持资本下乡进入到粮食生产中。要保护农民,要让被城市淘汰的中老年农民在回村后仍然有从农业中获得就业、收入和人生意义的机会。政府千万不能支持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夺农业蛋糕,而应将农业蛋糕尽可能留给在城市失去务工机会、劳动机会成本极低的中老年农民。

当前农村人口流出,农村出现空心化,尤其是农田出现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季节性抛荒,这也是媒体担忧谁来养活中国的一个原因。不过当前市场上各项农产品都供给充足,这就说明农田季节性抛荒,是农民对农产品供给的市场反应。在市场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农民仍然开足马力生产,只会供过于求,以致谷贱伤农和菜贱伤农。若市场上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自然会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增加农产品供给。顺便说一句,面对农产品供求失衡,政府最好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的干预往往干扰了农产品供求的市场信号,加剧了市场波动幅度。

目前农村中的季节性抛荒、耕地复种指数下降等现象也说明,中国农业仍然有增产的巨大潜力。谁来养活中国,并非现在要将粮食增产都存入粮库,这不可能也没必要。关键在于粮食生产能力,而不是多年超产了多少粮食。这也应该是一个常识。

当前农民种田并非一点问题没有。最大问题是产中环节,因为农户经营规模太小,村庄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又太弱,而使农民在灌溉、机耕道建设、植保方面,难以进行有效合作。如何为小农提供产中环节的服务,这是当前国家应着力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应该对中国小农经济有信心,对老人农业有信心。

进入 贺雪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老龄化   三农问题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9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