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亭:山大走出的财政部长之四·高尚的品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4 次 更新时间:2012-06-23 23:05

进入专题: 项怀诚   财政部长  

王长亭  

前文粗略地介绍了项怀诚的人生轨迹,也就是他的成长道路,如果说是写真,算不上素描,只能算是一帧速写像,读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辉煌的业绩,高贵的地位,完全是他以德才为基础加上个人的奋斗的结果。但他个人从来不这样认为,他说,三中全会以后,胡耀邦提出了干部要“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专业化”,他很幸运,赶上了三中全会后好的政治环境。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试想,如果在“左”倾思潮的笼罩下,以出身如何来判定人才,项怀诚再行也不可能被重用。时代变了,用人的政策变了,他才得以出人头地。这就叫“时势造英雄”。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长期的知识和能力的蓄积和储备,机遇再好,也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所以人们说,责任总须交付能够承担的肩膀,机遇常常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但项怀诚从来不强调个人奋斗,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领导的培养。他说:“如果没有劲夫、吴波、丙乾等老部长们培养,我不可能成长起来。”提起过去的领导,他总是赞口不绝。他说张劲夫部长“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人,有真知灼见”。他说吴波部长和王丙乾部长,“为人非常亲切,也很随和,他们在财政部都有很高的威望”。他常常满怀深情地回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青年,慢慢地入了党、提了干,一茬一茬的老同志手把手地教我。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就是一颗感恩的心,这正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在项怀诚身上的体现。有了感恩思想,一旦自己通达之后,就要设法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人人都有感恩的思想,就能组成一张“爱”的大网,覆盖我们整个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一片和谐的氛围。项怀诚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产生的。他常感到,如果不把工作做好,就有愧于党的培养,有愧于领导的重用,有愧于人民的重托。因此他办事十分谨慎,总有一种“临薄”之感,光怕出问题,事必躬亲,不假他人,因此他个人常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他辉煌的业绩绝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也常常思考现在一些官员,他们一旦爬上高位,总感觉自己有天赋有才能。工作有点成绩,强调自己“能干”,自我膨胀,总感到社会对自己回报的不够多,于是就要伸手,贪污腐败随之而来。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颗感恩的心。

有了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是谦逊。财政部有了成绩,常常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扬,他总是说,那是财政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个人不能贪天之功。当人们赞扬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伟大成功时,他总是说,那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决策。“朱镕基同志是一个伟大的改革者,他的领导、他的能力对我教育很深,我能有这个机会追随他的左右,一起来完成财政税收的改革,我觉得是非常荣幸的。”项怀诚同时强调指出,不能把中国财政改革完全归功于后三十年,其实前三十年(1949---1979)对财政改革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没有前三十年的经验积累,就没有1994年改革的成功,就没有后三十年的成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远些。他身为财政部长,却称自己是一名财税从业人员。他胜利地完成了这一轮改革,并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客观地说,他应是决策者之一,但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决策者。这些反反复复的发自肺腑的语言,表现了他的谦逊。中国有句古话:“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见《国语》)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在项怀诚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吗?

正是由于他谦逊的本质,所以他当了高官从来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权,生活非常简朴,所以被世人誉为“平民高官”。试举一些小例子。

财政部规定上午8点半上班,他7点半准时到办公室,自己打扫房间,打开水,然后按部就班开始处理政务,闲暇之时就读书学习。1998年提升为财政部正部长、党组书记,可以说是大权独揽,但他从来不独断专行,有事就主动找大家商议。他提升得快,四年间由一个副科长升到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很多同志原来都是他的领导,现在却成了他的部下,成了被领导者,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场面。项怀诚很会处理这个问题,有事要商量,他从来不把别人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而是主动到他们的办公室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礼贤下士”。虽是小事,一般人做不到。如今有的人一旦升官,就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神气得不得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浅薄的表现,成不了大事。

项怀诚从来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他当副部长的时候,他的爱人郭沔(他俩中学大学都是同学),正在北京一所回民中学当语文老师,这是一项非常紧张而辛劳的职业。项怀诚如果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安排她到一般财经学院教个公共课也只是一句话的事,但他不这样做,老伴也没有这个要求,她说:“我在这儿挺好,还不愿沾你的光呢!”再举一个例子。项怀诚调到国家税务总局当局长时,大女儿这时在税务总局当一名副处长,他对女儿说:“老爸在这里当局长,你干得再好,也不好提拔你,瓜田李下,咱不能不避嫌。你要觉得委屈,就自己另找出路。但不要去经商。”女儿也争气,凭本事考进了安达信会计事务所。这件事项怀诚亲口对我讲过,我心中暗暗升起一种敬佩之情。

他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勤俭朴素,保持平民本色。1986年升任副部长时还住着两室一厅的普通楼房,并且还和别人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家中还没有安电话。有一次姚依林副总理的秘书晚上有急事找他,查了半天居然找不到他家的电话号码,从此之后,才紧急给他家装上电话。他衣着朴素,从不讲究,平常只穿一件价值50元的蓝布休闲服,冬天外加一坎肩,夏天经常穿一件白衬衣,内穿一件圆口和尚汗衫,上面还有不少星星点点的窟窿。他对人说,穿长了,有了感情,就舍不得仍。当然,一些公共场合,如接见外宾、出国访问、记者录像,必须是西装革履,衬衣领带,形象俨然矣。但即便这时,他也不穿名牌。2002年7月项怀诚赴丹麦参加亚欧财长会,去首都机场的路上,随行人员看到他穿着一条崭新的裤子,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裤子上,项怀诚顺势问道:“大家猜猜,我这条裤子值多少钱?”部长的裤子谁敢贸然开价。大家面面相觑,项说:“十几块钱!不像吧?三里河市场大棚拆迁,商场忙着处理存货,我顺便买了一件。”谁能想到,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气度不凡的一位大国财长,居然穿着十几块钱买来的裤子。

项怀诚在吃饭方面也同样不讲究,他最喜欢吃的是面条,并对面条颇有研究,为“面条”写过好几篇文章。他说,我从小爱吃面,几十年吃过不少的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牛肉拉面、陕西的臊子面、广东的伊面、上海的烂糊面、北京的炸酱面……各具特色,都很好吃。但他最爱吃的是家乡的阳春面。当了部长后工作更忙了,有时顾不上吃中午饭,他就冲一包方便面,算是一顿午餐。部长,当然配有专车,如赶上节假日有事用车,他很少用自己的司机,让司机充分享受自己的休息日,打电话叫值班司机(他们轮休),有什么车就用什么车,从不挑剔,偶尔还会打的。一次他在首都宾馆参加一个会议,司机有点私事,项怀诚叫他开车走了,会议结束,他招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坐上走了。身后的邓楠(邓小平之女)开玩笑:“项部长这是去哪儿幽会?”到国务院开会,有时蹭坐随行的副部长楼继伟的车去,他说,省一点是一点,又能少麻烦一位司机,岂不一举两得?

以上介绍了项怀诚衣食住行方面的几件小事,事小旨大,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

实行分税制后,中央财政的钱多了,人人都看准了这块肥肉,不断有人到财政部来要钱,而且越来越多,来的规格(官员的等级)也越来越高。项怀诚坚持一个原则:你来我也给你这么多,你不来我也给你这么多。他谢绝一切人的请客送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人背后说他:项部长脖子后边的那根筋有点毛病——只会摇头不会点头。项怀诚听了也不恼,反而笑着说:“我们有些同志很厉害呀,骂人都是不带脏字的。”

其实项怀诚并非没有人情味,他是位非常重视友谊和感情的人。但是他当的是国家财政部的部长,是为全国人民理财当家,绝不能随意把钱送给某些人,必须坚守原则,那就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了制度,一切按制度办事,力避随意性较大的财政支出。这样就能杜绝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导致出现的寻租行为(即腐败现象)。

项怀诚的清廉是出了名的,不但对因公办事而给的馈赠一概拒收,就是同学朋友送给的礼物,他也予以谢绝。笔者对此有实感。我们是同学,1998年有点私事请他帮了忙,为表示感谢,年关时寄去二斤阿胶,他夫人郭沔原封退了回来。当时感到很不是个滋味,后来想想心里明白了:防微杜渐。“临财廉,取与义”是他的做人原则。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说,一个人活一辈子无非三件事:求知、做事、为人。最重要的是为人。做官是暂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他的座右铭是这样几句话:“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黄炎培语)

细细琢磨这些话,每一句都含义深远。中国有句古语:“非上上智,无了了心。”“上上智”指最高智慧,是大智慧;“了了心”是通达明白之心,是对人生的彻悟。项怀诚所谈上述对人生的认识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应该属于“上上智”,再看看他一生的行状,他是一位有“了了心”的人,他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手握重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拒绝一切诱惑,日子过得轻松而自在,这难道不是一位有“了了心”的人吗?

    进入专题: 项怀诚   财政部长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6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