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昌清:渗透逻辑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探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8 次 更新时间:2021-01-31 12:59

进入专题: 渗透逻辑   中医理论   现代化   中医战略  

柳昌清  



柳昌清[注]


内容提要:传统中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从逻辑上看,属于“准科学”。渗透逻辑初步实现了中国传统逻辑的现代化、科学化,可以成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工具,也可以成为创建现代中医科学理论的思维工具。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途径就是创建“预防/治疗/康复医学”。


关键词:渗透逻辑 中医理论 现代化 预防/治疗/康复医学



一、渗透逻辑及其与中医理论的关系


渗透逻辑是建立在普通逻辑(也叫形式逻辑)基础上、又突破了普通逻辑的局限性的真正的辩证逻辑。关于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我们过去只看到了初等逻辑(反映普通思维)与高等逻辑(反映辩证思维)的关系。就思维发展的逻辑性来说,应当是这样。但是,二者关系中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从思维发展的历史性来说,形式逻辑是西方人习惯上使用和发展的思维工具;而辩证逻辑是中国人习惯上使用和发展的逻辑工具。当然,二者之间的界限也不是绝对分明的: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类似于西方形式逻辑的墨辩逻辑;西方在古代也出现过使用辩证逻辑的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但是,就文化的主流来说,西方人主要使用的是形式逻辑,中国人主要使用的是辩证逻辑。中国文化是辩证逻辑的文化基础。中国辩证逻辑在古代形成了两种模式:易经模式和阴阳五行模式。这两种模式还没有把辩证逻辑与哲学、伦理学、对自然的认识甚至迷信分开,推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只能算是“前辩证逻辑”或“准辩证逻辑”。把中国传统的辩证逻辑提升到现代的、科学的水平,是摆在中国逻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渗透逻辑是通过从现代科学思维、辩证法哲学思维、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中抽取思维形式,然后逐步抽象出来的。渗透逻辑概括出了两个新的基本概念。这两个基本概念用集合论的语言来说,就是渗透集合和渗透关系;用一般的逻辑语言来说,就是概念间的静态的渗透关系和动态的渗透关系。静态的渗透关系反映事物及其要素、属性、部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亦此亦彼),动态的渗透关系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渗透逻辑认为,概念之间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关系:一种是渗透关系,另一种是非渗透关系。普通逻辑只研究了非渗透关系,辩证逻辑要在普通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渗透关系。渗透关系是辩证逻辑在普通逻辑基础上的突破点和生长点,是辩证逻辑与普通逻辑在逻辑上的分界线。渗透逻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1]


渗透逻辑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与自然语言相联系的部分;二,基本上使用人工语言的部分,包括:①渗透集合论;②辩证命题演算公理系统STA;③辩证模态演算公理系统STB;④三元辩证模态演算公理系统STC。三,使用量化方法的部分。


与自然语言相联系的部分包括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辩证论证、辩证理论系统和辩证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等。其中辩证推理包括6大类若干小类:


(一)辩证比较推理。可以分为同比推理、异比推理和反比推理三大类。其中,同比推理又可以分为同比取同、同比取异、同比取同存异、同比取异存同、同比取同引申等小类;异比推理又可以分为异比取异、异比取同、异比取异存同、异比取同存异、异比取异引申等小类;反比推理又可以分为反比取反、反比取中、反比取合等小类。


(二)辩证静态推理:①辩证综合推理(其中包括矛盾存在综合推理、矛盾性质综合推理、辩证关系综合推理);②辩证分析推理(其中包括矛盾存在分析推理、矛盾性质分析推理、互依关系分析推理、辩证否定分析推理);③辩证类比推理(其中包括矛盾存在类比推理、矛盾性质类比推理、辩证关系类比推理)。


(三)辩证模态推理:①辩证模态综合推理(其中包括辩证可能综合推理、辩证必然综合推理);②辩证模态分析推理(其中包括辩证可能分析推理、辩证必然分析推理);③辩证模态类比推理(其中包括辩证可能类比推理、辩证必然类比推理)。


(四)辩证控制推理:①辩证控制综合推理(其中包括整体控制综合推理;关系控制综合推理;性质控制综合推理;次序控制综合推理;方向控制综合推理; 速度控制综合推理;程度控制综合推理;程序控制综合推理);②辩证控制分析推理(其中包括整体控制分析推理;关系控制分析推理;性质控制分析推理;次序控制分析推理;方向控制分析推理; 速度控制分析推理;程度控制分析推理;程序控制分析推理);③辩证控制类比推理(其中包括整体控制类比推理;关系控制类比推理;性质控制类比推理;次序控制类比推理;方向控制类比推理; 速度控制类比推理;程度控制类比推理;程序控制类比推理)。


(五)辩证博弈推理:①待时等变博弈推理(其中包括静观待变;坚守不战;以逸待劳;避其锋锐;隔岸观火;浑水摸鱼等案例);②设法促变博弈推理(其中包括欲擒故纵;欲取先与;围魏救赵;调虎离山;借刀杀人;釜底抽薪等案例):③以弱胜强博弈推理(其中包括多胜少负;出奇制胜;狭路勇胜;火烧战船;风声鹤唳;擒贼擒王;美人计等案例);④假象示敌博弈推理(其中包括韬光养晦;虚张声势;兵不厌诈;声东击西;李代桃僵;暗度陈仓;瞒天过海;空城计;反间计;将计就计;金蝉脱壳等案例)。


(六)探求事物辩证联系的逻辑方法:①区别法和联系法;②大、小算术;③结合法、替代法和分开法。


在中国传统的辩证逻辑模式和辩证思维中,周易模式总的来说是辩证模态推理,推断事物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以确定是“吉”还是“凶”。在周易模式中,辩证逻辑包裹在占卜的迷信形式中,可以说是“伪迷信”。在阴阳五行模式中,除了辩证模态推理外,还包含有辩证控制推理,通过阴阳的互补和转化、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一方面推断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控制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关系和进度。这在中医理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中医理论的哲学和逻辑理论就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的辨证施治,就是把辩证模态推理与辩证控制推理结合起来,在诊断时,运用辩证模态推理摸清病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状况;在治疗时,运用辩证控制推理,通过药物、针灸等治疗和锻炼、饮食调节等手段来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阴阳五行模式中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只能算是“准逻辑”。传统的中医理论可以看成是“准科学”。前一段时间,有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要求取消中医。这是不对的。这种思维体现的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思维,认为凡达不到科学要求的都是“伪科学”,不知道科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那些包含有科学因素的理论或学说,不能一概称之为“伪科学”。中医是发展中的医学科学,辩证逻辑也是发展中的逻辑科学。渗透逻辑可以看成是中国传统辩证逻辑的一种现代形态,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而形成,把周易模式、阴阳五行模式中的辩证逻辑提升到了科学的水平。


二、渗透逻辑在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


渗透逻辑已经应用到创建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初步成果。例如,将区别法和联系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将“价值”与“价值实现”区别开来,将“使用价值”与“价值”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市场经济的三条基本规律,提出了劳动力价值实现论、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论、广义资本论等十大创新理论,建构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政治经济学。[2]再例如,将渗透逻辑应用于文明类型的研究,创立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历史文化学。文明类型的研究有一个难点,这就是,有些文明的主导性整合要素(划分文明类型的根据)是单纯的;而有些则是复合的;还有些文明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其类型难以确定。如果运用普通逻辑的划分方法去处理,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只有同时运用普通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渗透逻辑)和或然逻辑的划分方法,才能够解决文明类型的划分问题。西方文明是经济主导型文明,中华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印度文明是宗教主导型文明,这三种原创文明的主导型整合要素是单纯的。伊斯兰文明是“宗教/政治”主导型文明,日本文明是“宗教/政治/经济”主导型文明。它们的主导性整合要素是复合的。用渗透逻辑的话来说,就是其主导性整合要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而这两个(或多个)要素又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开,体现的是静态的渗透关系。拉美文明和俄罗斯文明是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文明,其主导性整合要素正在发生变化,体现了动态的渗透关系。非洲文明正在形成,形成什么类型的文明目前还无法确定,因而其概念应当属于或然概念。[3]


文明类型研究又为创建适应现代中华文明发展需要的、有别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探明了方向。西方的文明是经济主导型文明,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反映和服务于这一文明;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明的发展。


西方的理论思维以形式逻辑为工具,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建立学科。这样建立起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有其清晰、明白的长处,也有其割断了联系的短处。现在他们也开始注意纠正这一偏向,形成了一些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等。中国的社会本身就关系复杂、整体性强,传统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建立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以复合型学科为基本学科。如:唯物辩证法哲学,辩证逻辑,社会历史文化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与伦理,自然与科技,美与文学艺术,信仰与宗教,政策、法律与民间规则,行政与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教育与人力资源,新闻与宣传,体育与健身,语言文字学,图书文献学,等等。


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方面。有一些学科的建立实际上已经自发地这样做了。例如,建筑学界把住房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创立了人居环境学。这一学科可以看成是有中国辩证思维特征的复合型学科。


三、渗透逻辑应用于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探讨:创建“预防/治疗/康复医学”


沿这个思路来看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就是要在保持其整体动态思维优势(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同时,在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型医学理论,完成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按照现代医学科学术语来看,中医应当是怎样的复合型理论或学科?笔者初步认为,应当是“预防/治疗/康复医学”。


治疗疾病是医学必不可少的对象,无论西医、中医都概莫能外。但传统中医非常重视预防和恢复健康。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人体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的躯体与精神、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疾病就是由于人体整体关系的失调而导致。中医的辨证施治就是着重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恢复人体整体平衡,也就是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传统中医重视“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此后,中医治未病思想又经汉代张仲景、唐代孙思邈、元代朱丹溪、清代叶天士等历代著名医家阐述而不断发展、完善,内涵逐渐丰富,包括了未病先防、摄补养生、运动练身、静心养气、有病早治、防止传染、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全方位的内容,而贯穿其中最核心的思想是“预防”及“康复”,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蔓延、恶化和复发,保持身心健康。中医把预防和保持身心健康看得比治疗更重要。朱丹溪在其代表作《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一篇中强调:“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思想,可以用“预防/治疗/康复医学”的现代概念来概括。


从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医学的目的开始从单一的治疗和攻克疾病逐渐发展为以呵护生命、把握健康为主题的整体战略。医学模式也从注重局部病灶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注重整体平衡的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以健康为目标,着眼于人,重视预防、摄生,同时强调非药物(针灸、按摩、推拿、气功、器械锻炼等) 疗法和自然(日光、空气、矿泉、泥沙、森林浴等)疗法应占重要位置。这些与中医学理论不谋而合、殊途同归。以此为切入点,抓住机遇,挖掘中医潜在优势,创立“预防/治疗/康复医学”,加强对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二者与治疗医学的整体联系,可以提升中医理论,使其达到现代医学的科学水平,在现代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诞生以来,传统中医理论都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本理论,结合脏腑学说、精气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构成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是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把它与现代的化学元素说加以比较,明显地失于粗疏。把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与化学反应(化合与分解)及原子核聚变和裂变等科学道理加以比较,也可以明显看出它存在着没有正确反映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问题。在古代物理学和化学没有形成的条件下,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根据情有可原。在当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都取得长足发展的条件下,就不能再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根据,进行类比、附会和推演了。再拿脏腑学说来与现代生理学比较,也可以看出它在很多方面没有正确反映脏器客观真实的功能,没有揭示清楚脏器相互之间的真实联系。所以,建立现代中医理论——“预防/治疗/康复医学”,要以现代科学作为基本根据;当然,传统中医理论中那些确实在人体功能中存在、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学说,如经络学说、元气学说等,还可以作为假说保留下来,并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逐渐将其发展为科学学说。发挥整体动态思维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成果和科学实验方法相结合,还可以创立新的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新学说,来解释西医解释不了的现象,解决西医解决不了问题。例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性传染病和抑郁症的治疗,西医治疗尚无确切疗效或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治疗效果较好,受到广泛认可。可以对有关中药方剂药理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是实现中医学理论创新的途径。


中医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了人的精神情绪与脏器功能之间许多客观存在的联系,如人在长期郁闷、恼怒、思虑过度时会食欲不振。虽然中医的解释“思虑伤脾,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并不是食欲下降的本质原因,但思虑过度则食欲下降是客观的事实。在诊断中,中医认为这个病症的原因是“肝气乘脾,肝郁脾虚”,并根据这个理论先用“疏肝健脾”的逍遥丸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肝郁脾虚的诊断并不是饮食不思的真实的、本质的原因,疏肝健脾的治法也不是逍遥丸的真实的、本质的功能,但逍遥丸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则证明对这个病症是有效的。[4]对于中医理论中这类问题,需要从病理和药理两个方面着手,揭示清楚真实的病因和药效。对于一时无法揭示本质的,就实事求是地说明病因是根据长期观察得出的、药效是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


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西方,已形成医学整体化与技术化(机械化、微型化) 的两种主要发展趋势:一种是以现代数理化学等边缘学科为基础,借助电子显微镜、CT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手段,从人体器官、细胞水平走向分子、量子水平, 进入机械的、微观的世界,另一种是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的指导下,由器官、个体水平走向整体、活体、动态的研究水平,进人综合的、宏观的世界。[5]创建现代中医理论,也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现代科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向精密整体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注] 1953年生,甘肃省泾川县人,硕士,现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研究员,兼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逻辑学会副会长。


[1] 柳昌清.辩证逻辑新体系——渗透逻辑引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2] 柳昌清.市场经济的奥秘——新政治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3] 柳昌清.文明类型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柳昌清.文明类型论纲[J].河南社会科学,2009,(1):10-19.


[4] 黄利兴.对中医的科学性与未来走向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66-67.


[5] 李虹.中医学发展的困境、反思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68-70.

    进入专题: 渗透逻辑   中医理论   现代化   中医战略  

本文责编:li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中医战略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42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