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领:社会转型的“美学”解决方案——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世界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26 次 更新时间:2012-11-06 14:24

进入专题: 教育   美育  

柯领 (进入专栏)  

这是一个关于社会转型的“美学”解决方案:从1985年开始,经过27年的探索,我发现并论证了“美是教育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我总结出的教育的三大原理“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就象牛顿的三大定律一样,是永恒的普遍的规律,具有世界的普遍适用性。人类未来教育的命运与发展主要就是把这三句话由理想变成现实,变成现实的种种形式,仅此而已。

(一)中国要变好,就需要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地用活、用好、用彻底。

就全面培养人来说,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觉、哲学的思辨、科学的实证”这三大核心素质为目标。美感的培养应该永远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美感由内而外地激发人们对学习、工作与生活的热爱并使人心领神会地享受其中;美感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教育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自我意识、对美感的唤醒;生命、美、自由三位一体-----人类的教育实践要以培养人的美感为中心而阶梯式的系统地展开:人的美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美的内化到美的外化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被动感受——主动接受——实际表现这么三个阶段,与此相应的教育也可大致划分为感美——立美——创美这么三个阶段。

婴儿时期主要着重进行感美的教育,即侧重用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形式来培养小孩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幼儿与小学时期要以培养审美的人为中心,着重进行立美的教育,即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使儿童已萌发的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美的审美趣味和美的观念得到确立,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创造美的活动【课程主要有运动、劳动、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生态世界观、公民与社会、数学、科学、朗诵、写作、手工、游戏、自由活动、野外体验式学习等】;进入中学后要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的和谐发展而又有创造能力的人为中心,着重用世界文化的精品来进一步提高感美与立美的水平并重点进行创美的教育【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身体与体育、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摄影、戏剧表演、艺术史、公民与社会、中西人生哲学、生态世界观与生态学、宗教、科技发展史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外语、历史、地理、艺术设计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营销学、投资理财等;活动课程:体育、劳育、实验、社会研究、兴趣活动小组、野外体验学习、各类型的专题讲座、参与寒暑假的各种训练营等】,即逐步使学生们的审美意识的冲动在对世界文化精品的欣赏、模仿与创造性的表现中,在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与哲学美的综合理解中,得到较复杂和较高级的实现;进入大学后就要以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的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审美空间,更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感美、立美与创美的水平并向熟练应用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课程主要有人文学科的课程:中西哲学史、中外艺术史、科技发展史、生态世界观与生态学、美学、宗教、伦理学、文学、音乐、绘画、设计艺术、舞蹈、道的哲学、禅的艺术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系统科学等,外语、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与生活、人类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逻辑学、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专业技术课程:理、工、农、医、文、史、哲、教、法、财、金、管、音、美、体、舞等专业课程】。

在这一课程结构中,人文学科课程是核心、是灵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是理论基础、是方法,专业技术课程是理论联系现实的实践、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训练、是多向度的拓展。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应把人文学科的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建设放到核心、灵魂与本体的地位。因为人文是埋在地下的精神基础,是国家走向强大的必须的精神土壤;人文、民主与科学是一个整体,人文能充分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为个人灌注有浪漫、有深度、有品味的精神生活,为民主灌注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为科学灌注充满创新精神的审美价值,为社会灌注生态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因此,人文是立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立人之术,二者合一,才能造就出抱持健康价值观与充满创造活力的个体。这就是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我已得到一个小学校长的告知,中国的教育部2011年5月21日向全国的中小学发出通知,强调美育的中心地位,推出“2+1”项目,把体育与艺术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与一项艺术技能。显然,中国终于醒悟了,睡狮醒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终于从根部、从幼儿与小学,从基础教育领域开始了,令人鼓舞,值得期待。这是许多人文知识分子与教育专家多年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二)同样,一个学校要搞好,也需要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用活,用好,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用到教师与学生的心坎里。

学校教育应该沉浸在“审美教育场”里,要以培养“野性而又高贵”人格为中心展开,按教育内在“春、夏、秋、冬”的节奏把素质教育的理念从课程、教材、教法这三个方面由上到下地贯彻到底。立足“美是教育的本质”与培养“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人的这一根本的教育思想,让校长找到管理学校的感觉,让教师找到教育与教学的感觉,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让家长找到培养孩子的感觉,造成“学生赢、家长赢、学校赢、国家赢、世界赢”的“多赢”局面。好的教育应根据“效法自然”的原理,从感觉开始,也就是从身体的感觉与形象的感觉开始,按人的成长进程的顺序依次是“躯体—情感意志—理性灵魂”的内在节奏来按排课程,教育的规律是人在12岁以前主要是“躯体—情感意志”优势地成长,12岁以后主要是“理性灵魂”优势地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应当遵循人的这种自然进程,通过体育、美育、德育、智育、劳育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的发展。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遵循由外而内的“动作把握、形象把握、逻辑把握”的认知成长的建构规律,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从动作把握与形象把握开始,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看、去听、去感觉,通过动作、形象与逻辑的内化来建构智能,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基础教育阶段要强调学生自由的探索而不是相互攀比分数的高低。教育不是制造产品的工业,而更象是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业,是一门“慢”的艺术,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要尊重学生丰富的个性,教育要强调“慢”,强调“活动与快乐”,强调“体验—理解—实践”,强调“野性、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 “身、心、灵”的健康成长尤其忌讳强迫与压力而需要很放松的外在条件,需要通过“慢”的节奏,通过“自由与自我选择的探索才能逐渐走向自觉”,从而奠定好人生的根基。人格成长第一,智能成长第二;生态世界观、品格、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学习第一,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英语、电脑学习第二。给儿童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与自己的时间,让他们的“身、心、灵”在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得到健康、自主、快乐而尽性的发展。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也只有在一个属于自己的较大空间与较长时间里,在放松的、快乐的、尽兴玩耍的、游戏的状态下,儿童才会形成自由、阳光的性格与完整健全的个性。这种性格与个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的过程中,我使用并倡导的是“唤醒生命体验”的思维方式。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知、行”合一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要从引动学生的情感入手,要善于引起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极积主动的学习、思考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要实施唤醒教育,在个体体验性学习与多元开放性的讨论性学习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心世界的学习冲动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能更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这里,我们把教学作为唤醒教育的一种方式,意在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和方式方法上的局限,把学习活动当作学生生命体验活动来看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程性与生成性,以期进一步拓宽、开创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天地、新境界。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唤醒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自学、讨论、学科结构分析与讲解、练习、活动、实践来引起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与主动实践,作为一个思考着与实践着的灵魂来参与学习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面能力,这是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的首要条件,也是具备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开始。当然,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高质量的进行,需要教师们根据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明确目标、掌握结构、培养能力、复习巩固”这四大学科教学原则的主导下,把“讲课教学式,自学教学式、讨论教学式、活动教学式、实践教学式、综合教学式”这六种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完整与深刻,并且,教师们也能从这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体验的“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其实,“以美立国,以法治国”;“美是内治,法制是外治”这就是建设强大国家的根本规律。

发达国家主要就是自觉与不自觉地把“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句话用得较好的国家,这是从古希腊开始就形成的教育传统,如欧洲、美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澳洲与新西兰等,这些国家的形态接近“审美国家”,看看这些国家的产品、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方式、诗歌小说与电影电视,大多充满了美感,有一种“野性而又高贵”的气质,朴素、单纯而又个性鲜明,能明辨事非,人民普遍喜欢学习而又追求真理。是教育的品质造就了人的品质,人的品质又造就了产品的品质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品质。

发达国家大都相似,有问题的国家各各不同。发展中国家主要就是把这三句话用得不好的国家,其共同特点是不重视美育与体育,个体生命普遍缺少高雅美的升华,这些地方的国家形态属于“道德国家””,有的是集权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民主型的道德国家,有的是宗教型的道德国家,由于文化传统深层价值观的包袱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和财力不足,或者是社会制度的落后和教育思想的落后,教育出于使社会稳定与谋生的需要重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的学习与条条框框的道德的教化,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和印刷,土里土气,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培养乡巴佬的课程与培养乡巴佬的教材,而且还资源有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重理轻文”地重视体系性的知识的灌输,轻视自由玩耍,轻视体育与艺术,轻视“美感与爱心”的陶冶,轻视自由选择与独立人格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而又”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审美趣味普遍低下,缺少人文教养与精神深度,知识单一,能力单向度,机械而又呆板,表情麻木而缺少生命激情,人民还普遍生活在”制度“与”文化“以及社会现实的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压抑之中,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消失在群体的整体性之中,缺少快乐与浪漫,失去了个性与创造性,失去了能悠闲地享受”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宗教、科学、技术“等精神文化生活的能力,使得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较低层次的运作状态。看看这些地方当代的诗歌小说与电影电视,网络博客,人物气质,演艺名星,社会生活,大多 “又土又俗”,喜欢化妆与名牌而又追赶时髦,花花哨哨、打打闹闹、主要还是乡村情调,是农业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格萎缩,有气无力,好面子与好攀比,搞笑、喳闹而又假、大、空,崇尚“强者通吃”身价评定与嫁入豪门,看重物质,看重金钱,看重权力,缺少野性与健康的体魄,缺少高雅审美趣味的能力,缺少 “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类价值,缺少艺术化的浪漫与求知的爱好,缺少朴素与古典的优雅和生活的恬静,缺少一种由内而外的“贵气”,也就是精神贵族气(相信精神高于物质的一种气质)。主要由于“审美趣味与审美素质”造成了国与国的差距,人与人的差距。人格决定国格,这些国家的出路是“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建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会造就审美人格。人格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大致可分为功利型人格、审美型人格与创造型人格三种类型:功利型人格追求的是物质利益第一、精神利益第二;审美型人格追求的是精神利益第一、物质利益第二。审美型人格可以走向创造,功利型人格也可以走向创造,但是功利型人格立足的是求生存而创造,以满足自己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为主;审美型人格立足的是求发展而创造,以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主,其创造的层次及其创造的数量与质量都会远远高于功利型人格的创造。因此,由审美型人格到创造型人格再到创造性的精神向物质的转化,这是开发人类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最佳途径。

在观察现实中的人与阅读名人传记的过程中,我发现创造型人格的人的身上,大多充满了强烈的美、真、善的人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的九个方面:

美的人格特征:

1、有极高的审美鉴赏力与强烈的批判精神

2、有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并抱持自由、选择、责任的人生信念

3、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审美创造冲动

真的人格特征:

4、朴素、单纯而追求真理

5、待人真诚与充满社会正义感

6、平实的生活作风并维护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善的人格特征:

7、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品格

8、有乐于为社会奉献的牺牲精神

9、有利他(它)主义的高尚情感

美、真、善的人格特征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格结构模型,是一切为美、真理与正义而献身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特征,我们的社会应该为这种人的出现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的教育应把培养独立而又高贵的审美型人格作为奋斗理想,从教育方针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要以培养独立而又高贵的审美型人格为中心,尽可能地由审美型人格走向创造性人格,造就更多的美、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这就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个社会审美型人格与创造性人格的人越多,就表明这个社会越人道、越健康、越文明。

进入 柯领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   美育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78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