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一个去深山的理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9 次 更新时间:2012-05-17 19:34

进入专题: 志愿者  

刘晨  

一、

他好像是我失散多年的朋友,但说起话来比“老友记”还要有韵味。他也曾经对我说,想为我写一首诗,只送给我一个人,其他人除外。这样的表述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样,却让我惶恐不安。因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人与我一并骄傲的活在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里。只为一种“生命的流动”。

他喜欢烟圈,一个烟圈可以被他呼出最美的姿态来,如一个层层日上的女子,妖娆但不是色诱,这样的杰作估计只有他能做出。又时,他也喜欢喝酒,往往喝的不省人事,却又不失却本真的性情,往往最后,相互搀扶,郁郁泪眼。

这就是兄弟的感觉。但不仅仅是性格的契合,往往还有兴趣的相投,我们不可以说,一个人就应该与另外一个人一道,成为一种“志同道合”。我不喜欢交往“刻意的朋友”,只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即便是一个孩子。

二、

此刻,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人,虽然称呼不上“兄弟”,但是至少是一种友善的彼此对待。他还小,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与我称呼为“哥哥”,这样的称呼是他的母亲告诉他的,起初他遇到我们的时候,叫我是:叔叔。我不在乎这些,我叫他小卢。或许是一种挂念和感恩,我至今也忘不了那个场面,他的母亲给我们安排住宿,我却在他的家中指导其作文。谈不上什么语文专家,但是希望他也能写出庐山的美,谱出内心的美。

那年我们的旅行,安排在了庐山。(杨祖陶先生也对庐山游有一些回忆性的文字)全程我与另外一个挚友一道,走了下来,算是锻炼了身体和意志。我还对他说,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也让他学学父亲。但却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们在牯岭镇遇到了小卢的妈妈,她没有可以的等待,只是寻找到其家里的住宿客人,每晚四十五元钱的住宿费。那个夜晚,非常的美丽,我们在庐山的半山腰。而晚上吃完晚饭之后,小卢让其妈妈去书店帮他挑选一些书籍,于是他的母亲就要求我们一同前往,她的母亲也要求我们多多指点,能够帮帮她的孩子。我能深刻的感觉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希翼”。从武汉某高校来的两个大学生,对她的孩子,百般的照顾,还掏钱买了一本书送给了她的孩子,她眼里的感激,只能用心中的善去暖暖的感受到。

走的时候,我们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随着一段“邂逅”的借宿,我们便在第二天离开了庐山,回到了武汉。庐山里的孩子,却也时常给我信息,我一一做了回复,并且鼓励和关切的问及他近来的学习情况。

有时候,却又不断的想起当初为《山那边》留下的泪水,在一个悠然的深夜里,独自一人。我忽然在电影的插曲间问候我远方的一位,如今在深圳某银行工作朋友。当时我说的是:我想去支教。因为她之前去了很多地方支教,并且她主持的这些活动还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过。由此,我对这样的奉献万般的敬意,却因为遮掩的一个片段后,有了最终的勇气。然后,却没有去成,那年七月,我在备考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一沉,就过了约莫三年的光景,如流水,却不得理解,为何自己内心有这般的“坦荡”?仿佛那个从一个男人口中出来的语言就此湮灭,不得实现。包括五月回武汉见面的朋友中,一个就是放弃了在国企工作的机会,高薪不要,却反而去了一家私立学校当老师,玩起了甘阳所推崇的“通识教育”。(当然,博雅学院在去年的六月就见识了,还亲自前往中山大学去一面。却有些,失望。)但是,对于他的行为,我是理解和支持。额外的说,这样的故事,在我身边比较多,大多数都是对教育体制的不满,而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民间教育”中,也如他们说的一样:不用担心,这虽然是一个尝试,但是我们觉得自己是快乐的。的确,在一位朋友给我提及立人大学的时候,募捐之时,我毫无顾忌的从口袋中捐献五十元,作为他的第一笔善款。不是别的,而是为了鼓励和支持,因为那样值得你去做,值得你鼓励他去做。

“做出来”,没有“说出来”那样容易,却让一个人无比的沉重,当我们需要做的时候。是不舍,还是不愿?很多人的胆识只是口头上的歇后语,往往得不到自己意志的执行,却只能站在一旁一瞥其中的奥秘。最后评论一番,不得理解。虽然说,这样的行为自己不能亲自的实践,但是起码给予一些物质性的帮助,或许就是你能做好的一个方面。其实,我自己又何尝忘记当初的那个诺言呢?

三、

还是一个深夜,还是现在的那个朋友,他是哲学出身的“诗人”,他对我说及当初在甘肃某地的小学当老师的场景与体验,我差点流出了泪水,实在是不易。或许我这样一说,你也就知道了其中的大概。电话与电脑,都是白搭,山路起码有18公里,在那个只有二十几个孩子的小学里,他说道“爱情”的时候,班里的女孩子问:老师,啥叫爱情?他不好回答,只能搪塞,因为一旦他的解释被传到家长那里,就吃不了兜着走,这是“教坏了孩子”。当他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一个“自己的理想”时,他们不是说自己以后想当医生,老师,或者科学家,他们用质朴与纯真写下的是“希望能够有饭吃,有漂亮的衣服。”,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梦想。他们渴望到村外的县城去,那里就是我们的“北京”。他们,却心满意足了。在这个学校,不能有难度的期末考试,不然分数低了,孩子们的父母难以接受,意思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而最为可贵的是,我的朋友,曾经是个学校的:美术老师,体育老师,教导处主任,会计,炊事员,政治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因为全校,只有三个老师。

听闻过这样的“段子”,像一个穷困的“世外桃源”,你想象的不是里面有多美,而是那里有多糟,再回想一下身处在“现代城市”中的自己,或者是身边的那群整日以游戏与吃乐为生的“所谓的高材生”,拿着国家给的补助和免费的学费,在这里“浑浑噩噩”,“不作为”,“不担当”。反差感,往往给我们的意识是,这个民族的良知去了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去帮扶这样的一个地方的孩子,让他们有所进步和成长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就如我的朋友所言,如果你给他们讲讲山外的故事,他们会很高兴。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这样的人能够去他们身边,但是去的人少之又少。包括我的朋友,也实在呆不下去,才有所离开。我自然的问及这一切的“落后”,也鼓励他再回去看看,不是在那里生活,而是带去我们的问候和一些像样的礼物。当然,我们自己也最好一同前往,在那里安排好后,进行为期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支教,但是···但是···又怕最后离开的时候,泪眼千行,因为这个朋友当初就是这样。村里人,都来欢送,不情愿的送别。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所以我很赞佩那些身居大山的“老师”,这就是最美的风景,与大山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自己也在此地,已经有三次要求甘肃省首家民间图书馆(绿云书庵)的馆长刘易先生给我介绍一两位农民工的子弟,我每月一百元的帮扶,算作我的一个意思,毕竟还是一介书生。但是,这个承诺至今也是没有给我回复消息。我想,他老人家的确是不简单,却体谅着晚辈的难处,但生活中,我们其实可以节约出这样的开销,来供给一个小学生,一个中学生的“学费”。

回到原处,已经无法停笔,太多太多想吐露的心声,巴不得能一下子给那些穷苦的人们一个微微的帮助,只要自己能够做到的。却依然,有心无力。而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一边默默的做着这样的苦事,一边默默的承受着,我的几个朋友,就是这般。我为他们骄傲和自豪。

即将的七月,如果能有幸去一趟大山的那个小学,在我看来,再好不过。如果芝加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一起举办的那个活动给予答复的话,我也愿意放弃这样的培训机会,而更愿意去人间最质朴的地方,感受温暖和困苦,体会真实与良心。

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作于兰州

    进入专题: 志愿者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46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