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提高社会公正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66 次 更新时间:2012-05-08 21:12

进入专题: 社会公正  

刘丽萍  

正确看待与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问题

  

首先,应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如所受教育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在地区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健康状况和年龄大小不同,彼此间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能力不同,所获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亦差别较大,因此,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然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差别,没有差别社会就会死气沉沉;一个社会也不能差别过大,差别过大社会就会动荡不稳。因此保持合理的差别,大多数社会成员可以认可的差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公平实际上就是合理的差别。另外,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还属于比较穷的国家。这决定了我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很不完善,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应考虑社会转型的背景。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公正问题。在这样一个阶段,社会公正问题容易凸显。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之中,我们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公。

最后,应考虑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待逐步提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不断向社会公正的清单中填充内容,使社会公正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标准到高标准,由追求分配公正向追求就业公正、教育公正、司法公正、保障公正等方面扩展。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心理期待的提高并不总是被动地跟随社会发展亦步亦趋,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期待会超越社会发展步伐,从而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凸显。人们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对社会公正的期待也有了“跨越式”提高。

  

提高社会公正度的有效途径

  

首先,更新观念,转换思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转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公正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解决,与一些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把社会公正的价值看轻了、位置摆低了不无关系。事实上,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犹如空气对于人一样,都是一种必需品,须臾不可离开。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公正观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理念,铭记在心,溶化在血液之中,变成每个领导干部一种自觉地行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贯彻。树立公正观的途径主要有二个: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学习,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公正的内涵和基本属性,提高对社会公正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和监督,及时纠正不公正的错误行为,坚决淘汰那些思想观念还没有转换的领导干部。

其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社会公正的核心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作为制度安排合理性的社会公正,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分配和获得的差别是合理的;社会机会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自由开放的,可竞争的。以职业为主要标志的阶层则要求各阶层之间的差别是合理的,各阶层的地位是开放的,每个阶层的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改变自己地位和命运的机会。实现社会公正,需要采取有力的举措,来推动制度的创新。而深化改革是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体现责任、为民和法治理念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二是民生保障体制改革。重点是逐步建立与完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卫生公平、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构建格局,形成合力。一是政府应承担主要责任。实现社会公正,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权利和利益的分配与调整,有时还伴随着尖锐的斗争。没有公共权力作保证,没有完善的制度为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很可能寸步难行。当前,对实现社会公正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二是社会应发挥协同作用。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复杂化,政府的制度设计往往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社会积极介入,发挥协同作用。尤其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对处于困境而无力自行摆脱的社会群体提供更多援助和关爱。三是每个人应培育公正之心。如果个人缺乏公正之心,总想在社会分配中多占便宜甚至不劳而获,必然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社会的非理性,使整个社会陷入无序状态。社会是人的社会。实现社会公正,个人不能置身事外。个人具有公正之心,是实现社会公正相关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

总之,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中国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风险,而中国具有的特殊条件会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许多选择。不过,所有这些选择的实现都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予以保障,而社会公正是建立这种稳定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只要我们高举“社会公正”的旗帜,中国一定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进入专题: 社会公正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1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