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峣:中国经济学怎样体现学术自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7 次 更新时间:2012-05-05 22:26

进入专题: 经济学  

欧阳峣  

经济学研究实现学术自强的基本条件

  

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学术自强,就是要构建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所谓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就是以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解释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并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形成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即被解释的现象不仅对某个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同类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是研究内容具有创新价值,即在学术上有重要发现,提出新的原理、理论和知识体系;三是交流手段具有国际性,即研究方法符合国际规范,运用国际通用语言。

掌握经济学国际话语权,需要那些熟悉社会经济生活和受到规范思维训练的经济学人,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对象和重要领域,深入探索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原理或者理论,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并运用国际交流手段进行传播,被国际经济学界所认同。

  

从解释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之谜入手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逻辑体系,其重要程度往往取决于被解释现象的重要程度。翻开世界经济学的历史画卷,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经济重心与经济学重心总是形成两个同心圆。比如,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经济学研究的重心,这两个重心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渐转移到美国。有学者预言: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经济贡献的增大,中国经济学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学者更应该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规律,提出创新理论,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

首先要解决经济学研究的经验对象问题。经济学研究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应该在明确经验对象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经验对象的客观现象,从零散事实中寻求典型化事实,从典型化事实中概括典型化特征,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为什么将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经验对象?这是由它的重要程度和普遍意义所决定的。其一,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其二,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已经提升到世界前列;其三,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四,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的典型代表。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大国优势”的视角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并对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观点,并且特别致力于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比如,孙冶方先生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在改革初期就提出价值规律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发生作用、加大企业生产和供销自主权以及企业实行“分权模式”的观点和思路。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实证检验,在定量研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对财政分权、基础设施、市场建设、技术进步和民营经济绩效等领域,运用中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某些经济学定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然而,国内的经济学研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有的学者重视理论阐述,但缺乏重要的科学发现,未能提出原创性的原理和理论。其二,有的学者重视实证检验,但缺乏重要的理论概括。显然,为了获得理论上的重要突破,中国学者需要运用包容性的思维和方法,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从典型化事实中分析典型化特征,由此出发提出科学的理论假设和模型,并运用经济发展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概括科学发现,形成经济学的定理和理论体系。

  

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看还处在粗放型和数量型阶段。目前国内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数可谓世界第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数量可谓世界第一,评出的各种学术奖励数量可谓世界第一。但中国经济学仍缺乏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没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对此应该认真反思,改进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研究中国经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应该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为经验对象,并遵循两条原则:一是要将中国经济发展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中,深刻理解它同世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把握它对新兴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意义。努力用经济学语言解释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或者将典型的经验上升为可以普遍借鉴的模式;二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问题,以追求科学的精神探求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其次,要融入中国文化,采用中西结合的研究范式。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中国风格应该包括中国文化的风格,中国文化传统不仅重视定性研究,擅长逻辑思维,且有精于组合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且,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采用构建模型和实证检验的科学方法,形成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研究范式。

再次,要提出新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定理或者原理是经济规律的理论概括和表述,是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前人未知的规律性的东西,并提升为对世界经济具有普遍解释力的定理或原理,从而实现理论创新。假如沒有真正的科学发现,就无法提出新的经济学定理或原理,当然就没有构建话语体系的核心技术和实质性内容。

最后,要构建范畴体系,形成中国风格的知识系统。新的原理往往通过新的范畴来表述,新的知识系统往往需要以新的范畴体系为支撑。张培刚教授提出的“工业化”定义,林毅夫教授提出的“自生能力”范畴,杨小凯教授提出的“超边际分析”范畴,都为建立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內经济学研究仍是借助西方各种经济学理论的范畴来表述的,虽然提出了许多思想观点,但很难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此,中国经济学人需要唤起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发挥本土文化和思维的优势,用新的范畴概括和表述新的经济学定理;通过认识的深化提出一系列新的范畴,构筑起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知识系统和话语体系。

  

(作者: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

    进入专题: 经济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30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