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乐雄:千年经典——坎尼会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70 次 更新时间:2008-07-14 11:17

进入专题: 倪乐雄  

倪乐雄  

今天,人们回首历史,会发现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是西方军事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山之巅屹立着汉尼拔和他的坎尼会战。

军事天才降临的时代背景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000年之间所发生的世界民族大迁徙中,有两个亚洲民族到达了地中海中部,一个是腓尼基人,他们于公元前1100年在乌提卡建立了第一个北非殖民地,在公元前九世纪后半叶,建立了迦太基(Carthage——意即新城)。另一个是艾图斯卡人,他们于公元前1000年之前迁徙到意大利的台伯河畔,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拉丁人部落,在巴拉丁小山的周围形成许多村落,以后逐渐地合并为罗马城市国家。在许多年以后,迦太基和罗马两个城市国家以其旺盛的精力发展和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最终在地中海迎头相撞。

公元前247年,在迦太基世袭军事贵族哈斯德鲁巴家族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9岁时,这个小男孩被身为迦太基军队统帅的父亲汉密尔卡?巴卡带到祭祀神灵的圣殿前,把手放在了祭品上,以稚嫩的童声发出铮铮誓言:“我将永远把罗马当作敌人!”这个小男孩在20年后差点彻底颠覆强大的罗马国家,他就是在世界历史上被称为“战略之父”的汉尼拔。

在汉尼拔出生前17年,也就是公元前264年,为争夺西西里岛,迦太基和罗马发生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是海上贸易国家,船帆无数、航海技术纯熟,掌握着地中海的制海权,罗马人意识到:若不首先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则无法战胜迦太基人。公元前261年,罗马人作出一个勇敢的决定,把自己变成海权国家,他们建造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海战战术,把罗马士兵擅长白刃格斗的优势带到了海上。他们在战船前甲板上装上一个木板桥,戏称“乌鸦”,在桥板顶端下面安上一根长钉,船头上又装有一根木杆,可以使这个桥直立起来,有大于180度的转角,当“乌鸦”一落在敌船甲板上时,便紧紧抓住了敌船,士兵们便涌上敌船展开格斗。在米莱、希拉克里、爱格提斯三次海战中,因“乌鸦”战术产生的决定性效应,罗马海军大获全胜,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时,罗马成为海上霸权国家,迦太基的海权却成了昨日黄花。

向罗马进军

公元前241年,战败的迦太基同罗马签订和约,割让西西里岛和利帕里群岛,十年之内交付三千二百塔连特(约合四百万美元),并且战舰数目受到严格限制。三年后,迦太基的雇佣兵在撒丁岛上举行叛乱,要求罗马的保护,在罗马的压力下,迦太基只得割让撒丁、科西嘉两岛。为从长计议,同罗马再争雌雄,迦太基忍辱负重,决定向西开辟疆土,其军队在汉密尔卡?巴卡率领下远征西班牙,开拓土地和财富来源,为复仇战争作长远准备。九岁的汉尼拔跟随父亲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了军旅生涯。公元前229年,汉密尔卡作战身亡,他的女婿哈斯德鲁巴接任统帅,继续着征服事业,并建立了新迦太基城。他同罗马达成协议,不越过埃布罗河。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遇刺身亡,全军推举年仅28岁的汉尼拔为统帅。

公元前219年,三个因素促使汉尼拔向罗马开战,一个原因是迦太基取得了西班牙殖民地后,元气已基本恢复,迦太基军队经过同当地土著的战争锻炼后,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第二个原因是迦太基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有些贵族必欲置掌握兵权的汉密尔卡家族于死地而后快,汉尼拔觉得只有把国家置于战争状态,自己家族才能获得安全,第三就是强烈的复仇愿望。

第二次布匿战争以汉尼拔撕毁和约开始,他用8个月时间攻下罗马的盟国萨贡坦,然后越过埃布罗河,率领90000名步兵、12000名骑兵和37头战象向意大利进军。汉尼拔不走海路而走陆路,除了考虑罗马的海权因素外,还在于北意大利地区的高卢部落刚被罗马征服不久,这些部落长期以来对罗马充满了仇恨,他希望在进军途中,让这些部落加入到对罗马的战争中来,因为他不能指望得到迦太基国内的兵员和物资的补充。

汉尼拔在埃布罗河和比利牛斯山之间留下兄弟汉诺20000余人和1000名士兵,以便确保后方安全,然后开始翻越比利牛斯山,前出至罗纳河,他巧妙地甩掉赶来阻击他的罗马军,沿罗纳河北上再折向西,进入阿尔卑斯山地。直到这时,罗马人才知道汉尼拔进军目标是意大利。他利用某些山区部落冲突,支持一方而打击另一方,赢得了山区部落的支持,并使自己的武器给养得到不断的补充。对于敌对的部落便施于严厉打击,将其慑服。据阿庇安的《罗马史》记载:在整个穿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的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无路可行时,“他把树木砍下来,焚烧着,然后用水和醋浸熄火灰。他这样使岩石变为脆碎之后,用铁锤把它们捶散,开出一条通道来。”在步、骑兵通过后,再用三天时间拓宽路面,以供战象通过。在断粮时,人和牲畜以雪线下草根和植物充饥。经过15天艰难跋涉,迦太基远征军终于走出阿尔卑斯山地,来到波河平原。从新迦太基城开始的进军花去整整半年时间,汉尼拔损失惨重,自己瞎了一只眼睛,手下只剩下20000万步兵和6000骑兵。

波河流域都是高卢部落,大都对汉尼拔的到来持友好态度,只有托里尼部落表现出敌意,汉尼拔攻下他们的首府托拉西亚(即今天的都灵)并屠城,这样他就轻易地摆平了高卢人,并争取到他们的帮助。为了驾驭语言混杂、崇尚原始宗教的蛮族部队,他装神弄鬼,变换发式和服装,一会儿化装成老人、一会儿化装成青年人、一会儿又变成中年人,使得所有野蛮部落的部队把他当作神,对他充满神秘和敬畏之心,

进入波河平原不久,汉尼拔在提基努斯河击败仓促赶来的罗马军团,罗马将领西庇阿率残兵会同增援的森普罗尼乌斯军团退守特里比亚河,汉尼拔利用森普罗尼乌斯求胜心切,设下圈套,诱使他接受会战。会战中汉尼拔在两翼先放出轻骑兵,把罗马两翼骑兵搞得疲惫不堪,并使对方用完了大部分标枪,然后投入重骑兵将其击溃,进而从左右两翼夹击由三线密集队形组成的罗马步兵集团,罗马人阵营开始动摇之际,先前埋伏在附近干涸的河道中的迦太基骑兵和步兵在汉尼拔的弟弟马戈率领下,迅速绕过罗马军团右翼,从背后给予致命一击,罗马40000大军土崩瓦解,溃败而散。

特里比亚会战获胜后,罗马军队在亚平宁山脉山脚下南北大道分别驻扎大军,以防汉尼拔大军进入罗马腹地,奔袭其都城。不料汉尼拔大军出人意料地用走斜线的方式翻越了亚平宁山,突然出现在罗马驻军的深远后方,这次行军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迂回行动之一。

山南的罗马军队在弗拉米尼乌斯率领下急忙回身赶来,但只是“贴身跟踪”,避免交战,他一路遥遥尾随汉尼拔经过伊特鲁里亚。汉尼拔在途径特拉西梅诺湖时发现一条峡谷是理想的伏击战地形,于是乘大雾起时布下伏兵,弗拉米尼乌斯军团却浑然不知,在峡谷中全军覆没,弗拉米尼乌斯死于一杆高卢长矛下。

罗马军队在特拉西梅诺湖会战中全军覆没的消息像一个炸雷,正当罗马元老院惊恐万状之时,又一个败绩传来,另一执政官塞尔维利乌斯指挥的军团也在同汉尼拔的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于是罗马元老院就国家的前途展开辩论,决定在国家紧急关头推选一位独裁官,在军事上具有绝对的权力。费边被推选为独裁官,并成为全军统帅,他立即组成两个新军团,开赴战场。费边是位冷静的、现实的将领,他审时度势后决定采取拖延战略,尽量避免同汉尼拔军队交战,尽管汉尼拔向他多次挑战,他都不予理睬,甚至迦太基军队纵火焚烧、大肆劫掠罗马乡间,费边也无动于衷,这种拖延战略历史上称为“费边主义”。费边的战略只是避免了罗马军队再发生惨败,却并没有打败迦太基军队,因而也引起罗马内部许多人的不满。汉尼拔劫掠乡村的行径更使许多人失去耐心,渴望同迦太基军队一决胜负。

不朽的坎尼会战

公元前216年6月初,汉尼拔为解决给养,出其不意攻占了阿普利亚平原上的坎尼城堡,获得大量军需品,罗马人在惊慌之余,对屡战屡败的军队强烈不满,在罗马民众要求胜利的压力下,两位新任执政官艾弥利乌斯和法罗带领罗马大军向坎尼城逼近。

艾弥利乌斯主张离迦太基军远一点地方扎营,但求胜心切的法罗更想贴近些扎营,这样会迫使汉尼拔接受挑战。罗马军队采取的是将领“战场轮值制”,艾弥利乌斯在行使指挥权时,把全军一分为二,在奥菲杜斯河畔建立一个新营,老营留在离迦太基军营六英里之处。

双方开始战前动员,激励士兵奋勇作战。两天以后,汉尼拔沿河岸展开兵力,但这天罗马军是艾弥利乌斯担任战场指挥,他发现地形有利于本来就占优势的迦太基骑兵,于是坚壁不出。但是到了第二天,法罗担任指挥,他早就渴望同汉尼拔一决雌雄,他留下一万人马坚守两个军营,率领八个罗马军团60000多人(其中四个罗马同盟国军团,罗马在战时采取一个罗马军团同一个同盟国军团混编的组合方式,每个军团约5000人左右),进到奥菲杜斯河左岸排兵布阵。汉尼拔也率领37000名步骑兵摆开阵势。

汉尼拔的军队由许多分队组成,没有共同语言,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汉尼拔最信任的利比亚腓尼基部队步、马战并用,使一根重型长矛;伊比利亚部队主要使用一柄巨剑,长于砍、刺;高卢人几乎赤身裸体地挥舞一把大砍刀;巴利阿里群岛的士兵使用的是命中率极高的投石器;非洲土著人使用长枪、弓箭和长剑;而手持标枪和剑的非洲努米底亚骑兵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灵活机动,善于适应各种环境下作战是迦太基军队的特点。

相对而言,罗马人战争观念落后,作战方式呆板,阵式僵化,所依赖的是个人的勇敢顽强精神。罗马士兵的装备比较简陋,轻步兵携带一剑、一矛、一盾,年轻士兵配置两支标枪和一把短剑,中年和老年士兵则是短剑加一支长矛。作战时先投出密集的标枪,然后用短剑进行格斗。罗马人不喜欢用方阵来形成集体冲力,而更喜欢单兵肉搏。对于骑兵的决定性作用更是一无所知,罗马骑兵更愿意下马来进行白刃战。

汉尼拔在中央战线上部署了伊比利亚步兵、非洲步兵和高卢步兵。在左翼部署了伊比利亚骑兵和高卢骑兵,由从西班牙来探望他的弟弟哈斯德鲁巴统领。在右翼的是非洲努米底亚骑兵。而在战线最前列,部署了巴利阿里投石兵和轻长矛手。

人数占绝对优势的罗马军团还是采取了惯用的三线战斗编队,罗马骑兵布置在右翼,同盟国骑兵布置在左翼。法罗见汉尼拔的左翼斜靠在河岸上,消除了左翼被迂回的威胁,便缩短战线以对应汉尼拔的战线长度,罗马军因压缩正面宽度而增加了纵深的长度,从而减小了实施机动的余地。队与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狭窄而拥挤,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状态中。

法罗指挥罗马军团全线压上,汉尼拔命令自己的中央战线呈弓形前凸,迎战罗马的中央密集步兵集团。哈斯德鲁巴率左翼伊比利亚骑兵和高卢骑兵迅速击败对面的罗马骑兵,从侧翼绕过整个罗马军阵后,打击在罗马军团左翼的、正在同迦太基右翼努米底亚骑兵正面交战的同盟国骑兵的背部,在前后夹击下,罗马左翼骑兵也崩溃了。哈斯德鲁巴实施追击,将对方残余骑兵驱逐出战场。

与此同时,在罗马中央步兵集团冲击下,汉尼拔指挥中央步兵向后退却,战线由弓形前凸变为平直、再变为后凹,呈弯月型,此时越来越多的罗马步兵向中心涌入,挤作一团,连挥动武器都感到困难,汉尼拔命令两翼非洲步兵向罗马军团作向心攻击, 在敌我两股力量自然冲击下,迦太基阵形趁势向内旋转,将八个罗马军团全部卷进口袋。这时,大获全胜的哈斯德鲁巴率迦太基骑兵返回战场,赶紧封住“袋口”,并从背后向罗马军团发起致命的打击。夕阳残照下,40000多具罗马士兵的尸体和数千迦太基士兵的尸体留在了血水染红的坎尼平原上,其中包括罗马执政官艾弥利乌斯和80名元老院议员。

结束语

伟大的坎尼会战就这样结束了,罗马历史上最大的一支野战军全军覆没了,霍尔沃德在《古代剑桥史》中认为这是“汉尼拔的最高成就,它以其时机选择上的无比精确,骑、步兵战术的高度协调,表现出它是古代战争史上无与伦比的的军事艺术典范。”这一古代军事奇迹固然造就了汉尼拔的英名,但也完全归因于他的天才。对于汉尼拔的将道,利维评价道:

“他以最大无畏的气概进入险境,在危险中举止自如,完全置生死于度外。没有任何困难能够劳其体,伤其志。他耐着暑热,忍冬寒;饮食仅以自然需要为度,而不受享乐愿望的支配。其作息时刻并无昼夜之分,他用以休息的时间只是公余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谓休息,也没有柔软的床铺与安静的环境可言。许多人常常看到他盖着一件野战短氅,与前哨部队及哨兵们混杂着席地而卧。他往服饰上与其军中将士毫无区别,但他的兵器与坐骑却使人人瞩目。不管是论骑术还是论行军,他都稳当军中魁首。他率先冲入敌阵,殿后退出战斗。……他曾在哈斯德鲁巴统帅麾下服役三年,凡是想成为一代名将的人所应知应为的事情,他无不细心观察研究。”

从军事艺术发展史来看,希腊人在马拉松会战时,首先使用“新月形”从两翼卷击波斯人,但遗憾在于没有达成合围,包围作战变成了击溃战。汉尼拔的贡献在于运用骑兵的机动性,封住了退路,达成了合围,以少胜多地创造了西方古代史上最完美的歼灭战典范。罗马人正是从汉尼拔给他们造成的接二连三的失败中才学会重视战略的,也正是罗马人在历史上首先把汉尼拔尊为西方的“战略之父”。今天,人们回首历史。会发现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是西方军事艺术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山之巅屹立着汉尼拔和他的坎尼会战。

    进入专题: 倪乐雄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8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