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it is not a subject which is equivalent to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nd so on, but a foundational learning which could govern all the subjects. Fifth, in the matter of the function, it is not so-called "subject" in the sense of modern science, but a theory or even a doctrine with the property of "soft national ideology".
Key Words:Classical Scholarism; National Theory; Transformation of Times
参考文献:
[1]《周易》:《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2]《论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庄子》:王先谦《庄子集解》本,收入《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7年版
[4]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5]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3年1月《国学季刊》第1卷第1号
[6]胡适:《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陈独秀:《答程演生(国文与国学)》,1917年2月1日《新青年》
[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1985年版
[9]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 1984年影印版
[10]甘阳:《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思与文”网站(www.chinese-thought.org)
[11]黄玉顺:《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2]黄玉顺:《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3]黄玉顺:《儒学与中国之命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界》2009年第3期
[14]郭沂:《五经七典——儒家核心经典系统之重构》,2006年12月18日、2007年1月15日《人民政协报》连载
[15]陈壁生:《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北京)1999年5月第1版
注释:
[①] 赛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北京)1999年5月第1版。
[②] 黄玉顺:《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③] 当然,“国学”更为确切的翻译应为“National Theory”或者甚至“National Doctrine”。详见下文。
[④] 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 甘阳:《从“民族-国家”走向“文明-国家”》,“思与文”网站(www.chinese-thought.org)。
[⑥]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9年上海民智书局本,1932年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本,1936年中华书局单行本。
[⑦]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
[⑧]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自序,中华书局 1984年影印版。
[⑨]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3年1月《国学季刊》第1卷第1号。
[⑩] 黄玉顺:《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1]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12] 陈壁生:《国学与近代经学的解体》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13] 郭沂:《五经七典——儒家核心经典系统之重构》,2006年12月18日、2007年1月15日《人民政协报》连载。
[14] 陈独秀:《答程演生(国文与国学)》,1917年2月1日《新青年》。
[15] 见胡适1929年6月3日的日记,《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27-430页。
[16]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17] 黄玉顺:《儒学与中国之命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学术界》2009年第3期。
* 原载《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1期。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63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