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领导人的魅力——纯属想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2 次 更新时间:2012-02-09 17:15

进入专题: 领导人  

约瑟夫·奈  

中国和俄罗斯今年都将进行领导权交接,而美国和法国也将举行总统选举。后者是否会带来领导人变更较难预料。法国总统萨科齐将面临艰难的争取连任选战,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如此。

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媒体告诉我们:奥巴马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有“魅力”——一种可以让人迷恋、效忠的特殊能力。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仅隔四年之后,他再度当选的胜算就大大降低?

一个领导人会丧失自身的魅力吗?他们的魅力源自其个人、追随者或是时势?学界研究的结论是:三种因素兼而有之。

事实证明,魅力这种东西远比人们想象的更难识别。近期有调查发现,到底什么样的领导人才算有魅力,人们所知无几。

美国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根据个人经验提出:“魅力是一种最难以捕捉的政治特性,因为它并不存在于现实中;只有当一位参选人卖力竞选,并提出很好的议题时,我们才会觉得他有魅力。”

类似地,财经媒体也曾用“有魅力”来形容很多CEO。但一旦他们企业的利润下跌,这个标签就会被揭下来。

政治学者曾经尝试创立一套魅力尺度,用于预测投票结果或总统支持度,但至今仍未取得成果。

纵观历届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通常被认为最有魅力,但这一点显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因为他虽然胜选,赢得的民众选票却少于对手尼克松,他任内的支持度也时高时低。

肯尼迪的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哀叹自己缺少魅力。他与公众的关系确实反映了这一点,然而在人脉方面,约翰逊却很有吸引力——甚至堪称无法抗拒。

一项针对总统言辞的详尽研究也证明,即便是像富兰克林.罗斯福或罗纳德.里根这样的演说名家,都无法仅凭个人魅力来推行其政策计划。

如果有事件发生在先,魅力就会更容易判定。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其实是个自我循环的概念。中国古代有“受命于天”的理念:帝王得以统治,据说是因为奉上天之旨意;他们被推翻,也是因为天意如此。但没人能预测到这种情况会何时发生。

同理,成功也经常被用来证明——以马后炮的形式——某个现代领导人富有魅力。反过来要用有无魅力来预测谁会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则要困难得多。

追随者更可能将魅力“赋予”领导人——在个人、组织或社会遭遇危机,人们感觉到变革的强烈需要的时候。以邱吉尔为例:1939年,英国公众不觉得他有魅力。但一年过后,法国沦陷和敦克尔克大撤退引起了英国人的焦虑,此时邱吉尔展现出远见、信心和沟通技巧,人们开始觉得他很有魅力。

1945年,随着公众的注意力从打赢战争转向建设一个福利国家,丘吉尔败选下台。根据他的个人魅力,你无法预测到这一结局,这只能从其追随者需求的改变看出。

在现实中,魅力是“个人吸引力”的一个模糊近义词。人们吸引他人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取决于先天特性,部分来自后天的技能,还有部分来自社会大环境。

个人吸引力的某些方面如外貌和非语言沟通,是可以测试的。多项研究表明,外表有吸引力的人会得到更好的对待。一项研究发现,英俊的男性会比丑陋的对手多获6%至8%的选票。对女性来说,这一优势扩大到接近10%。

非语言信号是人类沟通的一个主要方面。简单的实验表明,一些人的非语言沟通能力强于他人。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一场陌生选战中两位候选人的照片时,他们十次有七次能猜中获胜者。

哈佛大学的另一类似研究是:让参与者观看剪辑自58场选举的10秒钟无声视讯,结果发现在影响选举结果的各种变量中,观众选择占了20%——比经济表现变量的影响更大。讽刺的是,一旦打开声音,预测准确性就降低了。

在2008年大选中,对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和投票两个月前爆发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人感到心灰意冷。此时能言善辩、代表未来希望的奥巴马自然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候选人。很显然,这就是他以魅力着称的原因之一。

但他的部分魅力其实存在于拥趸们的眼中。有时人们会说,魅力是一种“我们一看人,就知道有没有”的东西,实际上我们也是在照镜子。随着经济恶化、失业率上升,奥巴马又不得不进行各种不讨好的妥协,那面镜子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魅力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个候选人的某些方面,但它揭示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整个国家的情绪和我们想要的改变。在经济艰难的时势下,维持魅力会变得很难。

奥巴马面对着失业的持续挑战,以及共和党人的顽强阻挠;萨科齐也处境相似。但他们在竞选连任时,又会把需要妥协的实话撂在一边。今年的选举,将成为他们魅力的真正试金石。

来源: 外滩画报

    进入专题: 领导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85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