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刍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89 次 更新时间:2015-11-15 16:23

进入专题: 文化软实力   文化体制改革  

葛洪泽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力量强弱的重要尺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由包括政治、外交、文化以及价值观构成的精神力量,它在国家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一般来说,“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它不同于军事、经济、科技等可以用物质手段衡量的国家实力。“软实力”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1990年,他在《谁与争锋》一书中驳斥了所谓“美国衰落论”,首次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他认为,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四大因素构成硬实力,这是有限的实力,真正具有无限力量的是软实力。美国以硬力量制造军事遏制战略,用软力量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和人的思想,借助软硬力量的结合,赢得冷战的胜利。1999年,奈对“软实力”概念予以重新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让其他人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2004年,奈将软实力简化为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能力,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在不少场合,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就是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它通过与硬实力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总的来看,美国人提出文化软实力是为了美国在世界确立霸权地位服务的。其目的是与其他国家争夺人心,最终用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这是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确立的重大战略方针。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和标志,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具有重大意义。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仍然具有强大的优势。比如,美国历来把自己的价值观寓于文化产品之中,向全世界推销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从而增强其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其霸权和强权的大国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与影响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用中国的文化亲和力来提升我国的国际亲和力和大国地位。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体现公平正义、可爱可亲。可以说,一个国家有了国际亲和力,是这个国家有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们要通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睦邻友好、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优秀传统,展示我国推动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和构建和谐世界的文化理念,展示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


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文化具有教育、启迪、陶冶、审美、愉悦等功能和作用,文化软实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创新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这种民族创新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创新力,是中华民族旧邦新命、革故鼎新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发展史表明,哪个民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哪个民族就能够在历史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所有这些方面的创新,都离不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科学创新理念,培育先进创新文化,激发事业创新热情,迸发实践创新活力,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抵御外侮的强大精神动力。纵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意识,这样,才能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奋斗意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合力。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伟大民族。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我们的民族在世界上暂时落伍了,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拯救民族危亡做出了巨大牺牲。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们走了许多弯路、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从根本上看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不容抹杀。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八国联军侵略时代的中国,更不是国民政府主政时代的中国。新旧中国鲜明对比和巨大反差,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铁的事实。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必须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国家意识和团结意识,大力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作为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民族的盛衰强弱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中华民族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强大精神动力。人类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各种文明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曾经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2006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指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与经济、政治越来越相互交融。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文明成果,更加自信地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和精神风貌,进一步促进中国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恩格斯说过,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可能站在科学的最高峰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对于提升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我们党作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就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分配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社会意识越是出现多样化倾向,就越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就越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才能在实践中显现出鲜活生命力,才能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焕发出强大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必须寓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之中。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凝聚全民族和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适合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相一致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打造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进一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发展文化事业、创新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塑造国家的文化形象


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一个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国家,其国必然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个有良好文化形象的国家,其民必然有高尚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决定》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目前,我国已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上千个文化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至民间,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渠道和层次日趋多样。特别是随着经济与文化相互联系的密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仅表现为巨大的经济影响力,而且开始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节的举办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的迅速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像孔子这样的历史人物,只能是古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还不能成为现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打造新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

这里要强调一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塑造新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对于那些歪曲、丑化、恶搞我们党和领袖的错误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批评。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对于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人物,我们不能因为他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就把他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比如,有的人为了否定毛泽东的人格和才华,不仅编造说他的许多文章是别人代笔的,甚至说他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也是别人代写的。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里,我不揣浅陋试和一首《沁园春·驳毛词代笔说》来为本文作结:

毛词问世,中正震怒,陪都气飘。说“野心勃勃,称王称霸;复古倒退,笔诛文滔”。委座令出,群士行动,暗箱操纵保密高。巧成拙,替润芝造势,愈炒愈娆。雄视万古人骄,背负大地昂首挺腰。跨历史长河,潮起潮落;英雄无觅,绝代诗骚。词本天成,胸有山河,岂能平仄刻意雕。可笑也,鸹噪声又起,抹黑当朝。

    进入专题: 文化软实力   文化体制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4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