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 周京:可以这样推进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0 次 更新时间:2012-01-10 17:51

进入专题: 改革  

陈文玲 (进入专栏)   周京  

体制机制的转换应像“搬道岔”

改革中体制机制的转换,要像铁路“搬道岔”一样,在做好制度设计、实化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制定具体操作方案的基础上,快速进入新轨道,在新轨道上运行和完善,避免向旧体制、旧机制回归,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如何从老机制转换到新机制,并保证不引起社会动荡,这是对领导者执政能力的考验。改革绝不是仅靠大投入才能推进的,要靠大智慧和大魄力。机制转换过程一定要迅速,既要保证平稳顺利,更要快刀斩乱麻,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一旦制度设计成熟,则要立即转型、快速转型。政府的推动要强有力,集中人力、集中精神、集中时间,一鼓作气,形成制度转型的合力,一次性进入新轨道。

科学可靠的“顶层设计”是基础

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要保证“搬道岔”时“列车”快速地进入“轨道”,必须做足搬道岔之前的工作,准备工作要充分、要系统、要完备,要保证“轨道”的质量,确保“列车”在新“轨道”运行“不翻车”。顶层设计的科学、可靠,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轨道”设计过程,可以化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矛盾,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避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和环节不顾整体的问题,避免列车不在新轨道翻车。是否合理地进行顶层设计,保证“轨道”的质量,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的基础。

应实现“共赢多赢”

改革要尽量使各方面都能得到好处,而不是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要使改革实现“共赢”和“多赢”。改革要兼顾到各方面利益,是很不容易的。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既能让患者得到实惠,解决患者的问题,也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还要使政府有可持续支付能力,不仅保证改革取得好的成果,而且要使改革成果能延续。这样就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让群众得实惠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系。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得到实惠,改革的根本目的没有达到,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失败的。广大的基层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二是财政可持续支付能力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关系。通过补偿机制的建立,将财政经费保障水平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才能得到财政更多支持。三是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关系。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任务是“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机构,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应有“试错机制”

即允许改革过程有反复、有失误、有不被理解的地方,允许基层在实践中通过不断试错来探索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对改革方案反复试点、不断试错、不断完善,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成型之前,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改革试点来试错,不断促成制度和政策措施的成型;二是通过将改革推广到其他地区进行试点,在异地实践中发现问题,再返回到原试点完善,进行循环反复的试错,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哪些经验是仅适合某些地区的个性设计,哪些具有普适性,可转化为全国性的政策措施;三是在已经成型的政策推行过程中,针对实践中发现的偏差,不断地进行改进。这样,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在“试错”过程中会不断完善、不断成熟。

必须“系统推进”

各项改革都需要政府各个部门配合,增加部门之间的系统性、协调性,以形成整体合力。改革相关部门需建立强有力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责任体系、督查工作体系、财政保障体系,改革工作才能得到系统协调推进,新机制功能得到最及时、最优发挥。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多个利益群体,如果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各部门工作必然会相互脱节甚至互为掣肘,将阻碍甚至造成改革的倒退。如当前基层医改中出现的基层信息化问题、参保人员重叠问题、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过多等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协调造成的。因此,改革过程中,各部门应高度协调,而不能各自为政;要系统推进,而不能单兵突进;要形成整体合力攻坚,确保改革步调一致、扎实有效地进行。来源: 学习时报

进入 陈文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09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