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产业转移与国际贸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1 次 更新时间:2011-12-29 20:41

进入专题: 产业转移   国际贸易  

鲍盛刚  

国际贸易是国家间资源的一种交换和互补,包括自然资源和制造业产品两个方面,它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的资源和特性。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资本、技术在各国间的快速流动,国际贸易主角从国家向跨国公司的转变,真实的国际贸易关系被扭曲,原有的游戏规则被打破,但人们的思维和评判标准还停留在过去,因而产生了许多无谓的纷争。

世界是平的吗?不是。全球财富和技术研发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财富与研发集中在北方欧美发达国家的核心地带,而周边广大的南方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从资本投资利润回报来看,全球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发达欧美国家由于发展,其投资和消费趋于饱和,产能过剩,投资利润回报空间日益稀薄,而南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有着广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丰富的资源,宽松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正是因为世界是不平的,导致大量资本从高工资的西方国家转移至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无国界,利润在哪里,资本就会流向哪里,直至全球利润的平均化。

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在任何国家开设工厂,商品,服务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一个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跨国公司在低工资国家开设工厂,通常能接近第一世界的生产率,但只付第三世界的工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现代化运输和通信技术为资本的流动和全球扩张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于是全球化时代,资本已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重新配置,形成U形曲线的国际产业分工结构。U形曲线的左上角代表观念和创新,它决定产品的形成和功能;最下端是生产组装和运输;从右边往上依次是分配,营销。欧美国家处于U形曲线的两个顶端,控制科研和营销,同时也控制利润的大部分;而发展中国家处于U形曲线的底层,属低利润的加工生产。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研发国家和资本技术输出国,中国是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和资本技术输入国,所以U形曲线国际分工格局也可以归纳为:美国创造,中国制造,全球消费。

U形曲线产业分工结构是资本对全球资源超国界整合配置的结果,它打破并扭曲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制造业,贸易结构和框架。西方国家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专注于研发,然后到周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工生产,终极产品再返销到欧美市场,由此导致消费与生产加工两极化的趋势,西方国家更多地趋于消费而不生产,发展中国家更多地趋于生产而不消费;发展中国家成为核心地区的加工生产基地,产业结构被扭曲为加工出口为导向,为欧美核心地区打工,提供廉价的商品,以得到微薄的工资。从贸易结构来看,国际贸易更多地反映跨国公司及欧美国家的资源和特性,为其掌控主导并为其利益服务。加工生产及由此产生的加工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欧美国家的主要贸易形式和内容,双方贸易趋于越来越大的不平衡,而且随着西方资本将更多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种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最后U形曲线也改变了全球财富的分布,U形曲线被称为微笑曲线,因为利润集中于U形的两端,这为欧美跨国公司控制,故对他们来讲,自然是微笑曲线,但对于处在U形曲线低端的发展中国家来讲,他们付出辛勤劳动,得到的是微薄的工资。总体来讲,在U形结构中,资本是最大的赢家,劳动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它们以全球为一体,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最佳配置,找到了廉价的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获得了更高的利润空间。相反若继续坚守欧美本土,它们将面临要么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稀少,要么就破产的命运,所以目前欧美跨国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国外,而不是国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西方资本技术的流入,使他们成为全球生产加工基地,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外资引入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其次外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推动了原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促使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主要集中于外包承接加工,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由此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就业。另外,加工贸易拉升了这些国家的出口,以及随之而来的外汇储备和政府财政收入,作为全球最大加工制造业国,加工贸易已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外汇储备达2.4万亿美元。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因为西方资本的输入,不是为了帮助这些国家,而是为了寻找廉价的生产基地,首先广大劳动力被廉价剥削,也许我们可以讲低工资,坏工作总比没有任何工作要好,其次环境被极大污染,能源被极度消耗。对于欧美国家即跨国公司母国来讲,因为跨国公司在境外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避免了规模缩小或破产的厄运,跨国公司的总部一般设在欧美本土,它们因此不仅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且得以扩大发展。其二,跨国公司在境外设厂加工生产,大多数产品终极目标是自己母国,这样就能保证欧美国家商品价格的低廉。其三,欧美通过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而可以更加专心制造其他更高的产品。但是这一过程对西方国家来讲也存在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往往被夸大和政治化,从而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特别是中国与美国。

首先,欧美国家认为大量跨国公司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移至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致使欧美本土就业市场的萎缩,失业率高居不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抢走了发达国家的工作机会,事实上这些企业若继续留在欧美本土,迟早也会被淘汰。其次,欧美国家认为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逆差上升,致使欧美国家贸易赤字,财政收入锐减,失业率剧增。事实上,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在海外加工生产而产生的加工贸易,但在实际中,这种流向被夸大成来自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威胁,因为贸易逆差,美国丧失了100万个制造业工作,进口产品把美国工人挤出了高工资工作岗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侵蚀了美国制造业的根基,来自第三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已成为对第一世界经济体的一种威胁,或许是最大的威胁。其三,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被西方国家渲染为是一些骗子在靠不公平贸易牟利,他们偷走了我们的设计,我们的专利,还操纵汇率以压低价格。

显然这是一个致命的谎言,或者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实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欧美跨国公司,说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实为来自在中国的欧美跨国公司制造业的竞争。因为从中国制造业结构来看,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有竞争的企业几乎都有外资背景,至于民营企业多为承接外包加工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跨国公司服务,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至于国营企业享有垄断地位,基本未参与其间的竞争。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实为世界代工厂。至于说发展中国家只生产不消费,只出口不进口,而中国表现为最突出。事实上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在海外设厂,加工生产后的产品,基本全部返流到本土,因而才出现了所谓只生产不消费,只出口不进口的现象。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只是代为加工,贸易出口主要为加工贸易出口,中国贸易总量很大,但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与合资企业出口贸易。2009年中美两国货物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美国产品高达2964亿美元,而美国对中国出口为695.8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60%左右,在2009年加工贸易形成对美顺差117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顺差82%;另外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从出口200强来看,外企占153家,占据中国出口的绝对主导地位。钱实实在在是落入了跨国公司口袋里,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只是赚了辛苦钱和血汗钱,他们为发达国家打工,为其提供廉价商品,所以对美国西方国家来讲,真正的竞争和威胁不是来自第三世界和中国,而是跨国公司。加工贸易出口并不反映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特性,而是跨国公司和欧美国家的资源和特性,它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一种全球资源配置和流动。

那么因加工生产而产生的加工贸易能算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吗?显然不能。因为加工贸易不是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特性,也不是由他们主导的,而是跨国公司主导,反映欧美国家资源和特性。难道跑到别人国家来加工生产,剥削了别国的劳动力,污染了别国的环境,消耗了别国的能源,产品拿回去享用,又说你只出口不进口,抢了我们的饭碗,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所以我要对你的出口加以限制,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因为这样做损害最大的将是跨国公司,它们将破产或转移生产基地。其次是欧美国家不能再享用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为之加工生产的廉价商品。中国崛起以及成为全球加工制造业中心和最大的加工贸易出口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这是全球化的结果,是资本对全球资源最优配置选择的结果,而不完全是中国自己使然。若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加以打压,影响将不仅仅是中国,同时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包括欧美自身。为此中国商务部陈德铭最近指出,中美贸易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2009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加工贸易形成对美顺差1176亿美元,占中国美贸易顺差的82%,这部分不代表中国的资源和特性,并为中国主导,若扣除这部分贸易额,中美贸易顺差也就无从谈起了,或者成为无稽之谈了。

任何一种建立在市场机制上的交换,都是利己利他的行为,否则不可能产生。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失衡绝不意味中国人利用了美国人的天真。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技术快速流动,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以世界市场为依托,以全球生产为基础的开放式生产结构的形成,原有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产业分工,贸易结构已被扭曲,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判断标准和游戏规则,否则只会产生无谓的纷争。

作者简介:

曾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国际政治硕士

曾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比较政治学硕士

任教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

现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在加拿大海外集团工作

兴趣: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

通讯地址:杭州延安路511号元通大厦631室

    进入专题: 产业转移   国际贸易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69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