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遇哲:中产阶层“量变”,橄榄社会“质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0 次 更新时间:2011-12-16 10:07

进入专题: 中产阶层   橄榄型社会  

张遇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12月14日《新华网》)

作为10年来最晚的一次会期,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如果说,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定调”早已在意料之中,那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法则让人眼前一亮。继今年4月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之后,“中等收入者”再次明确进入中央政策视野,这也让幸福的“橄榄型社会”变得更加可期。

“橄榄型”社会,是指社会阶层结构如同橄榄“两头小,中间大”,即极富极贫的很少,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社会学认为,中等收入阶层所承载的调节贫富分化、缓冲社会利益冲突的功能,对于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经验也证明,“橄榄型”社会结构,有利于化解社会主流意识中急功近利的躁动,促进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此前的社会结构状况是“金字塔型”,中低收入的占大多数,低收入者约两亿七千万,困难群体约有一个亿,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只有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改“金字塔型”为“橄榄型”社会结构,才能解决这个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中产阶层“量变”,橄榄社会“质变”。如何真正培育出“幸福橄榄”,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流动的“橄榄”。橄榄型社会不应是一个僵化的阶层结构,与提高中产阶层比例相比,一个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更为重要。唯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才能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政府所要做就是提供阶层流动“引擎”和“平台”。比如,通过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让农民工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中级以上的技术工人,继而成为中等收入者;再比如,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让人才资源的智力优势得到充分施展,更多创造财富。

轻松的“橄榄”。时下,收入相对不低、支出相对较高、生活压力较大、缺乏安全感正在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缩影。《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约有七成北京中产阶层成为“房奴”和“车奴”。打造“幸福橄榄”,不只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更关系到经济宏观调控大局;不只是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更要减轻中产阶层的经济负担。一方面,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相应档线缴税比例,遏制税收杠杆“逆调节”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调控,缓解中产阶层的生活压力。

有责任的“橄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现在的中国中等阶层自身还有很大的弱点,一是利益自觉不够,二是公民意识缺乏。”我们不仅需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更需要培育一个心态稳定、对个人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中间阶层。对于中产阶层而言,应塑造良好的公德意识及公民修养,热心公共事务和慈善事业;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创造条件让群众群众批评”,引导中产阶层参与国家管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进入专题: 中产阶层   橄榄型社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2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