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共识破裂暂停改革是理性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19 次 更新时间:2011-11-17 23:01

进入专题: 共识   改革  

孙立平 (进入专栏)  

十一五期间是改革攻坚阶段,我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讨论清楚几个问题:哪些改革是应该的?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哪里?用什么来保障良好改革目标的实现,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这几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改革最后的结果和初期的设想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没到位。1985年我们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提出“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见十一五期间它仍是改革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新阶段的逻辑

为什么要提出在十一五期间“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呢?

首先,在推进改革的方式和策略上,现在有必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适应改革新阶段。根据苏东的经验看,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下而上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对旧体制的改革;第二阶段是自上而下的转型阶段,即新体制的建立阶段,表现为对社会重大改革进行全民大规模的辩论和立法。

如果把改革区分为这两个阶段,那么两个阶段改革的策略及改革策略所需要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果说第一阶段改革的策略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我们河上有桥,河里有船,我们何必桥也不走,船也不坐,一意孤行要摸着石头过河。目前的国企改革甚至包括其他的改革,完全可以通过大规模立法的方式来推进。

第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规范改革中的利益博弈。现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多是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已形成的利益主体在左右改革。从1997年前后一直到现在,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引起非议?特别是一些和老百姓利益相关的改革,出发点是好的,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我觉得跟这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必须要看到,1990年代和1980年代的情况不一样。1980年代是体制改革推动结构变迁,也就是说,体制改革造成了新的资源,诞生了新的社会力量。1990年代后,新诞生的社会力量已经开始定型化,并且左右改革的进程。所以,这两个时代的逻辑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无法规范改革中的利益博弈。

为利益表达作出制度安排

从改革的动力和共识上来看,不得不承认,现在改革的共识已经模糊,1980年代关于改革的共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如果我们不正视这种情况,盲目地、一味地深化改革,将造成很多的负面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我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有关利益表达的制度安排。现阶段,利益在高度地分化,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形成,而且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相差悬殊,强有力的利益主体在左右改革,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的实施。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做出制度安排,并把新的安排建立在民众自己的利益表达基础上,这样才能为改革创造起码的条件。

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另一选择——暂停改革,尤其是暂停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做什么呢?可以对以前的改革进行治理整顿,或者说完善改革,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并且重建改革的动力和机制。这是在政治体制改革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一种理性的选择。(2005年)

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共识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7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