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东南亚研究中心:21世纪初金三角毒品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43 次 更新时间:2011-11-01 17:04

进入专题: 金三角   毒品  

厦大东南亚研究中心  

此篇可作为泰国军人杀害中国船员案件的背景阅读材料

进入21世纪后,境外毒品对我国的走私呈现出“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其中金三角的毒品对我国的危害最大。目前金三角生产加工的海洛因大部分通过中缅边境陆路进入我国,我国消费的海洛因95%以上来自该地区。但随着金三角最大的毒品武装佤联军承诺从2005年底开始禁种罂粟以及2005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拨款8亿元在云南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专项斗争以来,个别所谓的毒品问题专家认为金三角毒品问题的彻底解决指日可待,甚至提出了“后金三角时代”这样的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掉以轻心的盲目乐观,在实践中对我国的禁毒斗争是有害的。本文首先剖析金三角毒品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说明金三角毒品问题将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金三角毒品问题对我国的多方面不利影响,其中心是,我国必须加大禁毒力度,出台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21世纪初金三角毒品问题的基本态势

1、毒品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没有实质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和中南半岛的越老缅泰等国家政府加大了禁毒的力度,泰国、老挝、缅甸部分地区的替代种植有所发展,金三角的罂粟种植面积和鸦片、海洛因的产量也有一定的下降。但由于新型毒品的产量迅速增长,因而金三角总的毒品产量以及这些毒品的市场价值有增无减,金三角地区的禁毒成效只能说是局部的,而非全面的。以2003年为例,金三角地区当年生产加工的海洛因仍高达70-80吨,而包括甲基苯丙胺、安非他明和摇头丸等在内的兴奋类毒品据估计已超过了100吨,大麻的产量则更高。此外,由于辖区内可卖的资源日趋减少以及替代种植遇到了比较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基本根除毒品种植的缅甸克钦邦第一、第二特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罂粟复种,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毒品走私再度猖獗,成为了新的毒品集散地和走私通道。

有必要强调的是,金三角以海洛因为主的麻醉型毒品的减少,固然有国际社会的压力和替代种植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国际上对海洛因需求下降因素的影响。还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近年来对金三角罂粟种植面积和鸦片、海洛因的产量统计偏低。如2002、2003、2004年联合国统计的缅甸罂粟种植面积分别为8.14万公顷、6.22万公顷和4.4万公顷(加上老挝的也只有5.6万公顷),但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统计2004年云南境外的罂粟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比2003年增长了10.2%,各类毒品加工厂过百家。尤其是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抓住2005年禁种前的机会,暗地里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每公顷鸦片的产量从世纪之交的10公斤提高到了2003年的13—16公斤,目前已囤积了大量的鸦片和海洛因。果敢同盟军表面上2003年在其辖区实现了禁种,但同样囤积了不少毒品,制贩毒活动仍很猖獗。

2、毒品加工精制化和高科技化,毒品种类增多,新型毒品异军突起,与传统毒品海洛因形成了并驾齐驱的态势。金三角毒品以前主要是以罂粟为原植物提炼出来的鸦片、吗啡和海洛因。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金三角地区的毒枭在继续大量精制海洛因的同时,开始用麻黄素为原料生产甲基苯丙胺、安非他明、摇头丸等兴奋类毒品,而且规模日渐扩大。为了解决原料麻黄素不足的问题,金三角的毒枭一方面花高价从国外网罗所谓的高手到其辖区内生产麻黄素和其他化学制剂,另一方面学会了不用麻黄素作为原料的化学合成方法。在全球数以百计的毒品中,除古柯与可卡因外,金三角地区目前都有产销,连以前被人忽略,但在金三角大量生长的大麻也已被毒枭作为走私牟利的财源。2002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为中国、泰国、菲律宾和缅甸)查获的安非他明(包括摇头丸)14124公斤,超过了同年在这一地区缴获的海洛因11181公斤。因此,有学者认为金三角已经完成了从“海洛因王国”到“冰毒王国”的转变。此外, 2002年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缴获的大麻草高达14309.188公斤。

3、毒品产区比以往更为集中,产毒中心北移,佤联军取代坤沙集团成为金三角最大的贩毒武装。作为世界主要毒源之一的金三角包括缅甸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赛省,面积约为15-20平方公里,越南北部地区也一度被涵盖在内。20世纪80年代末缅甸共产党解体后,从缅共人民军中分裂出来的果敢同盟军、佤联军等四股少数民族武装的制贩毒活动规模不断扩大,金三角的产毒中心逐渐从缅泰边境向中缅边境缅方一侧转移。此后,克钦新民主军和掸邦东部同盟军在90年代中期基本根除了毒品种植,毒品产区进一步向缅甸的佤邦、果敢等两个地区以及老挝北部集中,其中果敢地区是最主要的毒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坤沙集团1996年初向缅甸投降之前,佤联军的制贩毒活动已与坤沙集团并驾齐驱。在“后坤沙时代”的毒品市场争夺中,佤联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已经成为控制金三角主要毒品贩运通道和市场的最大武装贩毒集团,这一状况至今没有改变。也因为如此,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和美国缉毒署2002年3月相继认定佤联军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密切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2005年1月25日,美国纽约法庭宣布起诉佤联军的魏学刚、魏学隆、魏学贤、鲍有祥、鲍有义、鲍有良、鲍有华、鲍华祥等八名毒枭。

4、制毒、贩毒活动组织化、武装化、隐秘化。金三角的涉毒民族武装大都秘密成立了毒品经营管理机构,规定凡涉及毒品种植、收购、生产、贩运等事情均由该机构具体组织实施。为了笼络人心、稳定内部和便于保密,各武装大都采取军政官员按级别入股分红的经营方式。为了减小风险,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将罂粟种植由城镇周边、公路沿线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和林区转移,毒品加工也分散转移到缅老、缅泰、缅印边境以及萨尔温江、湄公河沿岸的山区农家,小规模、多作坊和多批量生产。这样,金三角地区的毒品加工形成了同时向集约化、大型化和流动式作坊化、分散化的两极方向发展的特点。金三角的毒品走私运输目前已发展到海陆空并用,其中陆地运输不仅多有武装押运,夹藏毒品的方式也更加隐秘,而且往往采取钱货分离、单线联系、同时使用多个手机卡等方式,并配备高级越野车乃至全球定位仪和卫星电话。为了逃避打击,金三角贩毒团伙大都设立了商业办事处或销售公司等掩护机构,近年来又大量利用人体藏毒等小宗贩毒形式,甚至采取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毒品或者绕道其他武装辖区迂回走私的方法。

5、毒品走私的主要通道没有明显变化,但走私的毒品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金三角毒品向外走私的渠道很多,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金三角毒品最主要的流向是中国和泰国,这一态势迄今没有改变。随着金三角毒品种类的变化,流向中国和泰国的毒品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海洛因同时大量向中国和泰国走私变为海洛因主要流向中国,甲基苯丙胺等兴奋类毒品主要流向泰国,同时也有相当部分流向中国。以2002年为例说明,泰国当年查获安非他明8662公斤,海洛因只有697公斤;而中国同年缴获海洛因9291公斤,安非他明3190公斤。

二、金三角毒品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存在

2005年4月,国务院为支援云南禁毒工作,决定分期向云南拨付近8亿元禁毒专款,境外毒品替代种植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50万元增至5000万元。这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毒品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决心,将对金三角毒品问题的解决起到历史性的推动作用。但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金三角总的毒品产量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明显下降。因此,我们不能存有“毕其功于一役”的侥幸心理,而是要继续做好长期禁毒的思想准备,现在就提出“后金三角时代”的概念尚为时过早。

1、在金三角全面禁种罂粟短期内很难实现

在金三角全面禁种罂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首先因为种植和贩卖毒品是金三角地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的统计,金三角地区目前有35万户农民种植罂粟,而这些老百姓绝大部分都不认为种植罂粟和贩卖鸦片是犯罪,只觉得这是他们换取大米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生存方式。此外,金三角地区缺医少药,鸦片是当地人传统的止痛药物;当地人甚至认为吸食少量毒品有益于健康,因而在金三角某些地区至今还有用鸦片来接待客人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要改变这些民族持续了100多年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难度是很大的。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长期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的老百姓搬迁到坝子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不少人生病甚至死亡,加之这些民众不善农耕,也不愿意从事如此辛苦的劳作,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因而纷纷搬回山上继续种植罂粟。而在连温饱问题都未解决的情况下,要通过办教育的方式改变金三角地区各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是一个几代人的工程。

其次,虽然替代种植是解决金三角毒品问题的最佳方式,但金三角地区除罂粟之外种植什么合适?种植后市场在哪?老百姓是否愿意种,在短期内能否学会?毕竟对金三角地区的老百姓而言,种植罂粟不需要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也不需要承担卖不出去的市场风险。此外,包括佤邦北部辖区在内的部分地区缺乏搞替代种植的自然条件,怎么办?这些基础问题目前都缺少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全面规划,现有的替代种植都是零散的,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连金三角第一代大毒枭、缅甸目前的华侨领袖罗兴汉也指出,“替代种植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山区不适宜种植,过去搞的代价太高。必须寻求工业和贸易途径解决山民生活”。当然,我们并不否定金三角周边各国政府和企业在替代种植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也承认替代种植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做法的合理性和意义。但相对于目前金三角十几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和每年超过200万亩的毒品种植面积来说,金三角已经实施的50多万亩替代种植的作用不宜高估。因为已开展替代种植的地区往往是自然条件较好和交通便利的地方,而目前的罂粟种植已基本转移到了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尤其是罂粟种植一般每隔2—3年就换一个地方。至于个别学者和有关部门就金三角的替代种植制定的具体规划,仅仅是理论层面的,有待实践的检验。

第三,从实践的角度看,金三角的替代种植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一是金三角居民普遍文化素质很低,缺少改种的动力,部分不愿意改种的烟农就从实施替代种植的少数民族武装辖区内迁走,导致这些地区人口减少。这又是少数民族武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二是迄今为止除了在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替代种植具有典型意义之外,金三角其他地区的替代种植鲜有成功的范例,包括联合国推介的项目也大都以失败告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当地老百姓认为外来人和当地政府是在折腾他们,替代种植的热情受到严重打击。三是多数少数民族武装辖区内用于替代毒品财政的矿产、木材等资源迅速减少,服务业、博彩业、边境贸易和旅游业不景气,少数民族特区财政难以为继,不愿意再搞替代种植。四是由于缅甸的毒品问题与民族问题和国内政治问题纠缠在一起,使得目前国际社会与缅甸的禁毒合作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与缅甸中央政府合作禁毒,不仅有被少数民族组织视为民族歧视的可能,而且很难保证资金能最大限度地用于禁毒;若与少数民族组织合作禁毒,则可能被缅甸军政府视为干涉内政和支持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对抗。这种“两难”困境使中国、泰国等国家与缅甸的禁毒合作难以持续深入。五是我国与金三角接壤的云南边疆地区,本身就是极其贫困落后的地区,不仅经济上和文化上对境外缺少辐射力,而且本身就是迫切需要救助的地区。如果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单纯在境外的金三角搞替代种植,而不把云南边疆地区的扶贫开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又可能出现新的不平衡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只要缅甸军政府消灭了少数民族武装,真正统一了国家,毒品问题就能解决,这只是一种一相情愿的想法。实际上缅甸政府控制区内目前也有约30万亩的罂粟种植,主要原因是缅甸军政府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力有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挝目前都无法根绝罂粟的种植,更何况是缅甸。此外,由于贩卖毒品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高利润,即使目前的少数民族武装不存在了,仍会有人在金三角继续制毒、贩毒。这就是金三角的毒枭消灭了一个,又不断涌现新毒枭的主要原因。从其他国家的实践来看,泰国北部的替代种植是在政令畅通的情况下,搞了30多年的综合治理才基本见成效。因此,对缅甸的期望值不能过高。总之,要在金三角根绝罂粟的种植,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

2、佤邦禁种罂粟并不意味着金三角毒品问题的解决

虽然佤邦是目前金三角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佤邦在2005年底宣布禁种罂粟并不意味着金三角毒品问题的解决。

首先,暂时的禁种罂粟并不意味着海洛因产量的下降,也不意味着金三角地区以后不再种植罂粟。我们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佤联军等少数民族武装在今后的几年确实会大量减少罂粟的种植。但前文已经提到,金三角地区的毒枭已为2005年开始的禁种做好了准备,近年来多余的鸦片已被囤积起来,海洛因的产量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居高不下。此外,我们不能排除金三角的老百姓在执法人员难以检查到的地区继续种植罂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社会压力的减少,金三角大面积的罂粟种植死灰复燃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次,禁种罂粟解决的仅是以海洛因为主的麻醉类毒品问题,并不意味着金三角地区甲基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等兴奋类毒品产量的减少,甚至还会促使这类毒品产量激增。这是因为目前金三角的毒品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毒品问题,而是与缅甸、老挝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复杂问题,是这两个国家国内民族矛盾冲突与经济不发达的伴生物。

目前缅甸和老挝境内存在着数十支要求民族高度自治甚至独立的少数民族武装,尤其是缅北12个少数民族特区政府的行政人员和武装力量加起来多达数万人(缅甸已有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政治和解或达成停火协议,其中12支武装的辖区被编为政府特区)。从金三角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一般替代种植也许可以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但满足不了这些武装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因此在现阶段,毒品买卖仍是这些民族武装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一状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前面已经提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罂粟禁种的克钦新民主军、克钦独立军以及掸邦东部同盟军在世纪之交又转向了毒品经济。所以,在这些少数民族武装的政治要求没有达到之前,要他们放弃“以毒养军”的做法基本不可能。此外,长期与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打交道的缅甸政府总理钦纽上将2004年10月被撤换,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普遍对缅政府缺乏信任,为了应付缅甸政府军可能发动的军事进攻,也在进行备战,因而“以毒养军”现象日趋严重。从佤邦发言人李祖烈的讲话也可以看出,佤邦即将宣布的“无毒源区”只是“无罂粟种植区”而已。佤邦政府也只是宣布种植鸦片从2005年开始是违法行为,三年后买卖毒品将受到严厉制裁,十年后才实现全面禁毒。

而在缅甸政府看来,位于金三角范围内的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是否拥护和承认政府的领导是最重要的,毒品问题只是缅甸政府用来解决民族问题的一张“牌”而已。缅甸军政府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决心消灭坤沙领导的“蒙泰军”,主要不是因为该武装制贩毒,而是该武装宣布成立“掸邦共和国”,开创了少数民族武装公开分裂国家的先河,这是缅甸军政府所不能容忍的。因此,缅甸民族问题的长期存在就意味着金三角的毒品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缅甸军政府在1998年提出的目标也只是在15年内根除毒品。即便如此,仍有许多学者对缅甸能否在2014年实现禁毒目标表示怀疑。

三、金三角毒品问题对我国的危害

据公安部2005年6月公布的数据,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吸毒人员79.1万,其中滥用海洛因者67.9万人,占85.8%。在传统毒品海洛因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甲基苯丙胺类新型毒品又在我国迅速蔓延。因此,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到毒品问题对我国的危害性,是我们最终打赢这场反毒战争的坚实基础。据公安部统计,从1990年至2004年6月,我国吸毒死亡人数累计达3.9万。金三角的毒品除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之外,对我国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毒品问题的泛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是由于毒品的外源性,我国作为单纯的毒品消费市场,每年因吸毒而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导致大量财富流失境外。我国目前已成为金三角海洛因的最大消费国。据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年的估算,中国每年光吸毒消耗的资金至少也有270亿人民币之多,相当于重庆市全年的税收。而这是很保守的数字,早在1998年,就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海洛因瘾君子一年要消耗的毒品相当于300亿人民币。考虑到西部地区的毒品问题更为严重,这种“白粉内流、白银外流”的状况实际上加剧了西部大开发的资金紧缺问题。二是吸毒使大批青壮年人丧失了劳动力,变成了必须由社会供养的包袱。三是我国每年用于禁毒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如每年用于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的经费高达几十亿元,客观上浪费了大量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的宝贵资金,至于各级政府和禁毒部门耗费的人力和时间就难以用经济数据来衡量了。

2、严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毒品问题在我国的蔓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是因毒品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逐年上升。由于我国的吸毒人员以吸食海洛因为主,而海洛因的难以戒断性特点使得这些吸毒人员在耗尽个人及家庭的财富后,大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公安部的统计,部分地区的抢劫和盗窃案件中有60%甚至80%是吸毒人员所为。随着我国吸毒人数的增加,因毒品引发的刑事案件也不断攀升,并且导致了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增多。二是加剧了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因注射毒品而交叉感染是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我国现有的84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55.3%是因静脉吸毒传播。三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目前我国出现了大批以贩毒为业的人员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贩毒团伙,枪毒合流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的社会治安构成了较大威胁。四是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72%左右,不少人因此成为“堕落的一代”,非常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腾飞。

3、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运营。

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外,还包括金融、旅游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而毒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我们在贸易便捷化、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方面投鼠忌器。如金三角地区的毒枭一方面通过各种关系到我境内投资,直接参与我地方经济建设,或者吸引我方企业到金三角地区与其合资,以达到使其毒资合法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部分毒资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深入我金融系统,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商品流动秩序,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正常的投资和贸易因防止黑钱的渗入而变得复杂化,增加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运营成本。此外,中国(云南)与东盟之间陆地、水路和航空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因特网都有可能被贩毒分子所利用,不仅将对我国产生新的、更大的危害,而且也严重干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正常的经济活动。

4、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以及与有关国家的关系。

金三角的毒品借道中国走私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量的易制毒化学配剂被偷运到金三角用于毒品生产以及洗钱问题的存在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及敌对势力攻击我国的借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如美国国务院近10年来发布的《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和贩运国报告》均将中国列为金三角毒品的主要转运国和制毒配剂的主要生产国。2005年1月美国纽约地方法院宣布佤邦的8个主要领导人为全球通缉的毒枭,实际上也是在给中国施加压力。

毒品问题还严重影响了中缅关系和中泰关系。缅甸军政府认为毒品生产所需要的化学原料主要来自于缅甸之外,毒品的消费市场也主要在国外,所以缅甸政府认为禁毒的首要任务是其他国家控制吸毒人群的增长和化学制剂的输出。此外,制毒、贩毒的暴利也是导致不少中国人非法移民到金三角的重要原因之一。泰国与中国一样是深受金三角毒品危害的一个国家,由于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制贩毒活动长期存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因而中泰两国同样对金三角的毒品流向问题非常敏感,以往的做法是只要金三角的毒品不流入自己国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在某一个阶段成为金三角毒品最主要的走私和消费途径的国家就对另一个国家有怨言。

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执政能力。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毒品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毒品犯罪没能得到有效遏制,相反恶性发展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也使得一些处于禁毒第一线的干部、干警以及群众对取得禁毒斗争的胜利缺乏信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毒品问题能否被遏制或基本得到解决,也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

目前腐败问题也是影响党和政府威信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毒品犯罪分子总是努力寻求地方保护主义势力和官员的保护,不断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因而加剧了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此外,有学者认为金三角的毒品可能导致美国对缅甸军政府或佤联军等贩毒武装的军事干预,从而影响我国的周边安全与稳定。迄今为止,已两次风传美国要攻打缅甸。第一次是在2003年上半年。由于2002年3月美国提出毒品恐怖主义概念,并认为佤联军与毒品恐怖主义有关联,因此2003年上半年中国在中缅边境换防时,缅北地区就风传美国要攻击佤邦。第二次是2005年2月,联合国和美国驻扎在佤邦的禁毒机构传说正在印度洋进行海啸救灾的美国军队将就地对缅甸军政府和佤联军发动进攻,因而要求撤到中国境内。

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美国在近期内不会对缅甸军人政权和佤联军实施军事打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缅甸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与阿富汗和伊拉克有较大的差别。缅甸是地区国际组织—东盟的正式成员国,并且与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相邻,东盟和中国、印度都不会同意美国对缅甸动武。因为一旦缅甸发生战乱,受害最深的就是东盟中的泰国以及中国和印度。其次,缅甸本身没有能力、资金、技术从事核武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也不会从事国家恐怖主义,因而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多大危害。第三,从美国目前的全球战略来看,美国政治改造的对象主要是伊斯兰教国家。阿富汗问题虽然基本解决,但还没能从伊拉克脱身,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则有可能趋于紧张。即使是在东亚地区,美国首先要解决的是朝鲜核问题和台湾问题,缅甸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尚未排上议事日程。所以,尽管美国新国务卿赖斯2005年1月上任后即宣布缅甸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暴政国家”之一,但美国对缅甸的制裁和打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主要是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而不会是军事的。

    进入专题: 金三角   毒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87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